思想政治工作与心理咨询_思想政治工作论文

思想政治工作与心理咨询_思想政治工作论文

思想政治工作与心理辅导,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想政治工作论文,心理辅导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思想政治工作走向科学化的道路上,心理科学给思想政治工作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然而,正象“心理学”毕竟不是“政治学”一样,思想政治工作毕竟不是心理辅导。因此,对于在高校做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辅导的人员来说,能否在思想上比较清晰地认识到两者的区别与联系,对其成功地完成教育任务,显得十分重要。

一、关于思想政治工作与心理辅导关系的两个认识偏向

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辅导员一直是一支不可缺少的生力军。大学生成长的健康与否与辅导员工作的有无成效有着直接的关联。辅导员要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就必须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和解决问题的“观念—方法”体系。然而目前的思想政治工作,在对待思想政治工作与心理辅导两者的关系上仍存在着两种认识偏向。具体地说:

1.心理问题政治化。有些人认为思想工作与心理辅导两者没有关系,因此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容易把心理问题当成政治问题来处理,心理辅导被不恰当地忽视了。其主要原因是:(1)由于长期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缓慢,生活水平提高不快,人们的主要注意力放在温饱问题上,心理问题没有进入视野范围之内,有人就认为:心理咨询是现代社会的奢侈品,就象“休闲文化”是发达地区才能提倡的奢侈品一样。(2)受政治挂帅思想的影响,把人们的一切心理问题都看作是思想觉悟的高低、思想品质的好坏,不能正确、科学和客观地认识、对待心理问题。(3)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大潮中,容易把人们的需要、目的和动机都简单地看成对物质利益的追求,忽视社会变革对人们内心世界带来的震荡和不安。(4)在人的素质上只重视政治觉悟、知识水平和身体健康,忽视了人们心理素质的提高。一句话,就是用思想政治工作完全代替心理辅导,把心理问题归结为思想品德问题,即把心理疾病同思想认识上的错误划等号,这就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面对学生心理成熟落后于社会化过程这一实事时束手无策。

2.政治问题心理化。有些人夸大心理辅导在教育工作中的作用,认为心理辅导应该完全代替思想政治工作。这是由于随着心理辅导热的不断升温,一些人认为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已经过时,提出心理辅导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条崭新道路”,是“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的一种新形式”,由此把学生的思想问题与心理问题等同起来,主张用心理辅导代替思想教育,用心理辅导取代传统的思想教育方式,这就致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导向矫枉过正,工作失去方向,教育的收效也就无从谈起。

上述有关思想政治工作与心理辅导关系的两种认识偏向,对于我们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是不利的,必须在理论上纠正这些偏向。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这二者的关系加以重新认识。

二、思想政治工作与心理辅导的区别与联系

从上面的分析不难看出,思想政治工作与心理辅导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区别——主要表现为二者的工作内容、侧重点、方法途径以及具体目标不同,联系——主要表现在工作对象、总体目标以及部分内容有交叉、相同或相似的一面。

1.二者的区别

在这里着重想从下面几个方面分析思想政治工作与心理辅导的区别。

(1)功能与目的不同

一般地说,思想政治工作着眼于社会,着眼于国家,着眼于时代任务;心理辅导则着眼于个体。如果说思想政治工作还可以用“大手笔”的话,那么,心理辅导则完全是“涓涓细流”。

思想政治工作的功能与目的在于教育和帮助学生认识国家的形势和任务,提高政治觉悟和政治思想水平,属于意识形态范畴;心理辅导则着重教育和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健康的自我形象,提高学生的心理水平。

成功的思想政治工作虽然也要考虑学生学会处理人与自身、人与他人的关系,但其主要目的是帮助其学会处理人与社会、人与国家的关系,因而思想政治工作是着眼于宏观的领域,宏观的视角;心理辅导虽然也要帮助学生认识人与社会、人与国家的关系,但主要目的是帮助其学会处理人与自身、人与他人的关系,所以心理辅导着眼于微观的领域。

由于思想政治工作往往倾向于着眼大局,因此容易忽略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而心理辅导往往着眼于个体的心理健康,因此容易忽略学生的政治方向问题。

(2)原则与方法不同

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侧重于主动出击,积极发现,解决问题;而心理辅导强调遵循志愿性原则,一般是坐等来访者上门,这是由其工作性质及心理规律所决定的。思想政治工作常常是“教师找学生”,因而显得教师主动,学生被动;而心理辅导常常是“学生找教师”,因而显得学生主动,教师被动。(当然,被动不等于消极。)

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有很多,包括系统授课、思想政治报告、学习与讨论、检查与评比、表扬与批评、参观与访问、个别交谈等等形式;而心理辅导的主要形式是个别交谈。但二者在个别交谈上仍有不同:思想政治工作强调教育与灌输,注重说服与言传身教;而心理辅导强调宣泄与疏导,注重倾听与感情沟通。思想政治工作主要采用一些经验性方法,解决人的意识领域中的问题;心理辅导却常常采用一些特殊的心理学方法和技术,有时可以探察出人的潜意识当中的问题。

(3)运作机制不同

思想政治工作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个“规范”过程,个体被动适应它提供的价值体系、行为模式,“符合”就予以公开性肯定、奖励;“不符合”就予以公开性否定、批评、惩处。而心理辅导虽然也会提供心理健康的标准及健康心理的模式让学生参照,但首先是让学生学会在自己接受的基础上改造、建构其心理世界,在心理辅导中教师没有(也不应该有)对学生的否定权,教师永远理解、尊重、信任、接纳学生,即便对有严重心理障碍者也一样,这与思想政治工作中对待犯了严重政治、思想错误的学生的态度是不同的。

2.二者的联系

思想政治工作与心理辅导都是做人的工作,所以两者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1)心理辅导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一方面,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虽然是要培养学生的政治觉悟、政治思想的理性,保证正确的政治方向,但从根本上说,政治觉悟必须出自“健全的人”而不是“残缺不全”的人之中,这就需要与心理辅导联系起来才能做好这一工作。另一方面,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而人不是机器,不能靠命令来实施,来达到目的,在这其中就有个重要途径——根据心理学的规律,把心理学的技术作为方法,从而使思想政治工作上水平。

(2)两者的工作对象一致:思想政治工作与心理辅导工作对象都是人,都是为提高人的整体素质而服务的——一方面通过心理辅导,有效地调整好各种心理不适和心理危机;另一方面由于学生产生的心理波动和消极情绪,不仅仅有内在的心理原因,也有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那么思想政治工作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其具有较高的“社会理性思维”能力;消除片面、错误的认识,调整各种社会因素,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使部分心理问题得到缓和或解决。

(3)两者的作用有交叉:思想政治工作与心理辅导能通过各自的途径来体现出共同的教育作用。①都能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具体表现在:认知优化,情感优化,意志优化。②都能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③都能帮助学生顺利实现社会化。这些正是思想政治工作与心理辅导两者的接口之处。

三、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与心理辅导的角色冲突与协调

在上述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我们把思考的重点转到分析辅导员在做学生工作时,其思想政治工作者角色与心理辅导员角色的冲突及协调的问题上来。

(一)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常常会产生多种角色冲突的状况,尤其突出的是思想政治工作者角色与心理辅导员角色的冲突问题,这具体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1.工作依据上的冲突。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角色体验,工作的依据是许多比较确定的道德标准、伦理常规和价值取向,辅导员常常使用它们来教育学生掌握其中的观点与内涵,也常常用来衡量学生的所做所为,从而作出价值判断,并通过奖惩的途径来达到教育的目的。而作为心理辅导员的角色体验,是处于完全接纳学生,不对学生的一言一行作出判断和评价的情景之中,其工作的依据是充分尊重、理解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人格,不把自己对生活的看法、真善美的标准等强加给学生。由此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常常会出现“价值导向”观点与“价值中立”观点的冲突,特别是刚刚进入辅导员行列的新手表现得尤为突出。

2.工作重心上的冲突。前面已阐述过思想政治工作的着眼点在于宏观的领域,是为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服务的,强调国家的利益、社会的需要高于一切,强调学生的集体主义感和爱国主义精神,强调人的政治方向,及忘我的、为他人的高尚的品德,这属于一种社会利益的取向。而心理辅导恰恰是着眼于微观的领域,是为个体服务的,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辅导态度,正如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Carl Rogens)所认为的那样,人是理性的、能够自立、对自己负责、有正面的人生取向,因而可以达到独立自主,从而迈向自我实现。心理辅导不是在操纵一个消极被动的人格,相反是要协助来访者,让他的内在能力与潜质得以发展。具体地说,在工作中,是以社会利益为重还是以学生利益为重,常常在辅导员的内心发生矛盾与冲突,尤其在社会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存有矛盾时,更为明显。

3.工作原则上的冲突。工作原则是做好工作的保证,思想政治工作要求辅导员要有敏锐的眼光,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发现问题要及时向有关方面汇报、与有关人员取得联系并尽快解决好问题,这是一种“公开的”教育原则。而心理辅导却正相反,“保密性”原则是心理辅导的首要原则。在心理辅导过程中,学生怀着对心理辅导员的信任,倾述自己内心的隐密,期望能得到同情和帮助。为来访的学生保密是心理辅导员的职业道德,也是心理辅导取得学生信任、取得辅导成效和提高心理辅导声誉的重要条件和保证。

上述所分析的角色冲突问题并不意味着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角色与心理辅导员的角色是截然对立的,其实,它只是连续线上的两点,这两点距离的大小往往会因人因事而异。由此说明思想政治工作与心理辅导是不断相互渗透,互为补充的,这或许就是中国特色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辅导的新路子。

(二)面对思想政治工作者角色与心理辅导员角色的冲突,就要开拓视野,寻找减少冲突、协调发展的突破口。当然不能简单地突出某一方面,而忽略另一方面,更不能由一方替代另一方;而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可以针对不同的具体情况,确定工作重点,把握学生的心理状况,以提高大学生的素质。因此,辅导员可以根据两者的区别与联系来协调好两种角色冲突的问题。具体地说:

1.重视心理辅导,促进思想政治工作

辅导员在高校教育活动中,是做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是属于人生导师的角色,主要包括心理辅导角色和思想政治工作角色两大类,其中心理辅导角色是其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辅导员的人生导师角色关键在于“导”,通过做好心理辅导工作,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的成功开展,特别是在学生遇到问题与困惑时加以恰当的指导和辅导,促其成长与发展。

2.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以此作为减少冲突的契机

从对大学生的心理咨询实践中可以看到,辅导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关键也是重点在于改变大学生认知观念上的偏差,这就需要我们从哲学的角度去分析大学生真正的内心感受,从思想政治工作的角度来把握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规律,再从心理辅导的角度去理解处于青年中期的大学生心理发展的主要矛盾。我们要了解大学生有哪些心理需求,弄清楚大学生中一些常见的心理问题产生的缘由,以及思想认识上出现的误区,设身处地的从大学生的角度去看待和理解他们,这样才能减少心理辅导与思想政治工作两种角色的矛盾和冲突,从而做好大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

辅导员双重角色的冲突最终是冲突的协调和适应。因此,辅导员在冲突调适的过程中,首先要从思想上明确思想政治工作与心理辅导的关系,要在坚持思想政治工作原则的基础上,运用心理科学的规律和方法,改进和加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与此同时,要有效地协调角色的冲突,就必须强调,我们广大的思想政治工作者不仅要具备优秀的思想品质和高尚的人格,同时也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合理的知识结构,认真研究和掌握心理学规律,有效地改进我们现有的工作模式。总而言之,我们要从思想现象来研究人,又要从心理现象来研究人,以心理过程的规律为依据,把思想科学和心理科学结合起来,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研究大学生思想状况,把思想政治工作做细、做深、做得更有成效。

标签:;  ;  ;  ;  ;  

思想政治工作与心理咨询_思想政治工作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