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的药性分析论文_,郭倩倩

丹参的药性分析论文_,郭倩倩

哈药集团哈尔滨人民同泰医药连锁店 150000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得到提高,而与此同时,人们的保健意识也有所增加,丹参就是具有保健作用的一味药材,在人们所常服用的中药以及西药中都含有这种成分,对于人们的身体健康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对于丹参的药性加以分析就显得极为关键,这具有重要的意义,只有了解丹参的药性,才能更好的应用这味药材,对其加工生产,以制成人们所需的药剂,能够更好的为人们所用。为此,本文特针对丹参的药性做以下内容的分析。

【主题词】丹参;药性;化学成分

对丹参药性进行细致的分析是极为关键的,只有细致的对其加以分析,才能有助于了解丹参的形状、特点以及贮藏手段等。目前丹参的应用已经比较广泛,它是能够活血的药物,能够帮助人们减轻病痛等,由此可见,丹参的应用是具有重要价值的。这就要求我国的有关医药研究人员能够针对丹参药性的特点加以研究,尤其要详细的分析其性状、化学成分、栽培以及采收技术等,这样才能进一步的加强对于丹参的了解,提高丹参制药产品的质量,以充分发挥丹参的临床应用价值,这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丹参概述

丹参为唇形科鼠尾草属植物丹参。丹参的干燥根及根茎,是著名活血化瘀药,主治瘀血所致的各种疼痛、徵瘕积聚、疮疡痈肿以及心悸失眠等证,我国应用丹参已有近2000年的悠久历史。据统计,以丹参为原料的中成药已有一百余种。现代药理和临床研究表明,丹参对心血管系统、血液系统、消化系统等方面作用十分显著,然而由于丹参产地较多导致质量不一,直接影响临床疗效。

二、药材性状

1药性

丹参药用历史悠久,由于需求量大,野生资源逐步减少,特别是近年来野生丹参日趋枯竭,因而商品丹参越来越依靠栽培。其中野生丹参条短粗,多扭曲,表面红棕色,外皮较粗糙,多鳞片状,易剥落,体轻而脆;栽培品较粗壮,全体较野生品肥实,偶有分枝,表面紫红色或黄红色,有纵皱纹,皮细不宜剥落,质地坚实。野生丹参主要分布于山东、河南、陕西、四川以及安徽的滁州和全椒等地;栽培丹参主产四川中江、德阳,山东临沂,河南卢氏,安徽亳州、太和等地。各地正品丹参药材性状差距不明显,区别也仅在于野生品和栽培品。至今未见丹参性状随产地不同而发生显著性变异报道。一般野生品的有效成分高于栽培品,同时我们在资源调查中也发现安徽产的野生丹参(含多种药用丹参)大量销往南京、上海等地,价格远高于山东、四川等地的栽培品。

2化学成分

丹参中的化学成分主要分为两类:脂溶性的二萜醌类化合物和水溶性的酚酸类成分。自从20世纪30年代,日本学者中尾万三首次从丹参中分离得到丹参酮类成分到现在已经有70多年的历史,从丹参及其同属植物中已经分离得到几十种丹参酮类化合物。丹酚酸是从丹参中提取的一类既有咖啡酰缩酚酸结构又有新木脂素骨架的水溶性成分。最早发现的是丹参素,是各种丹酚酸的基本化学结构,丹酚酸类化合物还包括丹酚酸A、B、C、D、E、F、G、H、I,迷迭香酸,紫草酸等。它们都具有很强的抗脂质过氧化和清除自由基作用,其中含量最高的两个成分丹酚酸A(SalA)和丹酚酸B(SalB)活性最强,对脂质过氧化引起的细胞膜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近年的研究进一步表明,丹酚酸在抗肝肝损伤、抗动脉粥样硬化及细胞凋亡等方面也有着显著活性。

3丹参酮机体状态及生物学效应

丹参酮是丹参发挥抗肿瘤作用的主要活性成分,近年来,不少学者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研究了丹参酮的抗肿瘤作用,结果表明丹参酮是通过对各种肿瘤细胞的杀伤、诱导分化及诱导凋亡等机制来发挥作用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

有关人员从丹参根部提取物中分离出18种活性成分,它们对5种人肿瘤细胞系均有细胞毒作用,这5种肿瘤细胞株分别是A549(非小细胞癌)、SK-OV-3(卵巢癌)、SK-Mel-2(黑色素瘤)、XF498(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和HCT-15(结肠癌)。用这18种活性成分处理上述细胞48 h后,每种肿瘤细胞系的增殖均显著受到抑制。

(2)对肿瘤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

袁淑兰等在体外细胞培养的基础上,通过细胞形态学、细胞增殖动力学、癌基因的表达及裸鼠成瘤性的研究,观察了丹参酮Ⅱ-A对人宫颈癌细胞株(ME180)的体外诱导分化作用,并以全反式维甲酸(ATRA)作对照。结果表明经无毒剂量的丹参酮Ⅱ-A和A-TRA处理后,细胞形态趋向良性分化,生长减慢,集落形成率和3H-TdR掺入率明显降低,细胞RNA斑点杂交发现,其C-myc、Ha-ras癌基因表达明显降低,在裸鼠上的成瘤时间延长,成瘤能力明显降低。经统计学处理丹参酮Ⅱ-A和A-TRA对ME180细胞均具有较好的诱导分化作用,两者差异无显著意义。推测丹参酮Ⅱ-A对ME180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机制可能是对细胞增殖有关的癌基因表达的抑制。

(3)抗炎

过去众多的临床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丹参酮对炎症的第一、第二期以及急性和亚急性炎症有良好疗效。在炎症第一期模型上,对组胺所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蛋清、角叉菜胶和右旋糖苷所致急性关节肿胀有抑制作用。在炎症第二期模型上,对明胶所小自鼠的白细胞游走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亚急性甲醛性关节肿胀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三、影响药效的因素

丹参是人们比较常见也是应用较广的一味药材,其制药产品对于人们的健康具有一定的影响,所以,这就要求有关人员不仅能够对其药性进行分析,也能对影响药效的因素加以分析,从而针对这些影响因素及时的采取一些预防措施,以避免发生一些不必要的问题,这具有重要的意义。实际上,丹参的药效是与空气中的水分、温度以及土壤等自然原因有关的,当然,也与其培育阶段有关,因此,影响丹参药性的因素也有很多种,而不同的影响因素都能对其产生重大的影响。具体而言,丹参的药性受生态环境影响的程度要大一些,而且不同区域的丹参药材的重量以及数量、质量等都有很大的差别,换言之,居群间的种内变异是影响中药材产量和质量的根本原因。由于这种变异通常是同种生物长期适应不同生境的结果,它充分体现了生态环境对中药材产量和质量的巨大影响。这就是因为生态环境不同所造成的,包含了地质环境构造、阳光照射、水分含量等等,这都使得药性受到一定的影响。另外,丹参药性也与其药剂的加工有关,制备工艺方面出现问题很容易使得药性受到影响。

四、结语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各行业都获得了较大的发展,我国的医疗业也愈加繁荣发展,这都是现代技术不断应用的功劳,同时与药物制品的质量不断提高具有一定的关系,正是因为药物的品质得到提高,人们的健康得到保障的同时,医疗机构的社会效益也有所增长,这都是息息相关的。而丹参就是人们比较常见的药物,经过一定的加工后就可以制成药剂以供人们服用等,能够有效的减轻人们的病痛。而为了确保其制药产品的质量过关,就要求有关人员能够加强丹参药性的分析,以合理的控制丹参的掺入量、保证丹参制药产品的正确贮藏等,这样才能有助于更好的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林. 谈丹参的药性分析[J]. 科技研究, 2014.

[2]翁艳冰, 王洋. 丹参的产地与药性分析[J]. 健康必读旬刊, 2010(9):178-178.

[3]殷吉磊. 关于丹参中药的保健功效分析[J]. 健康之路, 2016(6).

论文作者:,郭倩倩

论文发表刊物:《世界复合医学》2018年第0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31

标签:;  ;  ;  ;  ;  ;  ;  ;  

丹参的药性分析论文_,郭倩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