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从故事、规则到语感_英语论文

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从故事、规则到语感_英语论文

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从故事、规则到语感,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语感论文,英语语法论文,规则论文,高中论文,故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引言

关于语法该不该教以及如何教的问题,外语教学史上曾有过激烈的争论。国外众多的外语教学法流派依据自己的理论体系,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不同的主张。从传统外语教学理论中曾经占据主导地位的语法翻译法(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推崇语法至上并将其当作教学的中心任务,到听说法(Audio-Lingual Method)主张听说领先,虽不反对语法教学,但强调教语言而不是教语言知识;从被称为现代语法翻译法的认知法(Cognitive Approach)认为语言是受规则支配的体系,人们学语言主要是学习规则并掌握语法,到直接法(Direct Method)不主张直接教语法,强调让学生通过掌握学习材料感悟语法规则;从自然法(Natural Approach)的提倡者:Krashen和Terrell主张语言教学不应包括语法教学,到交际法(Communitive Approach)主张以意念/功能为纲组织教学内容但从理论上并不完全反对语法教学,语法教学在外语教学理论发展变迁的历史长河中几经沉浮。

通过对各种外语教学流派语法教学观点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语法应该教,但关键是如何去教,以及如何把握度的问题。

我们以往多数的语法教学课往往是从语法规则的讲解开始,以相应的习题训练结束。在此教学过程中,学生体验到的只是枯燥的规则与重复机械的练习,学生的学习动机不高,所获得的语法知识很难保持及再现。笔者认为,要提高语法教学效率,可以尝试从故事、规则到语感的高中英语语法教学思路;也就是说,教师可以考虑从激发学生的语法学习兴趣入手,借助学生耳熟能详的英语故事呈现所要教学的语法项目,让学生在故事情境中体会和领悟语法规则,进而通过教师的引导、分析和适当的练习,巩固所学习的语法项目,最终通过诵读、复述故事内化规则,形成语感,达到语法规则运用的自动化。

二、从故事、规则到语感的语法教学的实现过程

1.故事的准备阶段

现行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每个单元都编排了一个语法项目,但只是提供了与该语法项目有关的一些练习题,语法规则的讲解则是作为附录内容置于教材后部。若仅依据这些练习以及后面的附录教学语法项目,一方面深度不够,另一方面也无法激发学生的语法学习兴趣,难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在从故事、规则到语感的高中英语语法教学思路中,教师要针对本单元的语法项目进行有效的教学,就必须提前精心准备能够顺利开展本单元语法项目教学且能激发学生兴趣的素材。笔者认为,这样的素材必须具备以下三个特点:趣味性、情景性和实用性。所谓趣味性是指该素材应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产生学习兴趣;所谓情景性是指该素材应借助于一定的情节和提供一定的情景,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他们在接触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仍然能回忆起该素材的内容。所谓实用性是指该素材既要囊括本单元的语法项目,重点突出,又要简单易懂。符合以上三个条件的素材主要是学生熟悉的英语童话或寓言故事。对英语教师来说,要找到这类童话或故事的英文简写本并不是很困难的事情,但是教师需要对其进行加工,以使其更好地满足教学的需要。

2.故事的呈现阶段

现以利用The Emperor's New Clothes(肖军,2004)这个故事的片段进行“情态动词完成式”的教学为例,说明如何引导学生阅读故事,体会语法规则,进而形成语感,达到规则运用的自动化。故事节选如下:

The Emperor's New Clothes

After a few days,the emperor decided to send his old minister to see the strangers.

"No one can be better fitted for his post than he is,"thought the emperor.

……

"How can this be true?" the poor minister thought,opening his eyes wide but seeing no cloth."Am I foolish? No,it can't be true."So he pretended to see the cloth on the loom and asked the strangers a lot of questions.

After he left,the two strangers made a noise like a laugh."He can' t have thought we were fooling him just now."

"Why do you keep on talking about the cloth?" The emperor lost his smile."You should have done something else."

The minister felt joy and terror strike his heart."I should not have shown how clever I am."

One day,the ministers were informed that the emperor would come to see the cloth.They waited outside the stranger' s room.

"It' s ten o' clock.The emperor should have arrived at Gate 3 by now,"one of them said.

"Yes,he should be here at any moment," said another.

教学的主要步骤如下:

(1)教师朗读该教学材料,或播放材料录音,学生静听,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2)学生默读故事,掌握故事大意。在此过程中,若有影响理解的词汇等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自己解决或寻求他人帮助;之后,请几个学生讲述故事大意,以确认他们是否完全理解了故事内容。

(3)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黑体部分的句子,并通过反复诵读、理解并体会黑体部分在不同句子中意义及功能的异同。一般说来,学生基本上可以利用已有的语法知识推断某些黑体部分在句子中的语法功能及其含义。若有疑问,学生之间可以先讨论,确实无法解决时再寻求老师的帮助。

3.语法规则的讲解阶段

学生读完故事之后,根据学生对故事的理解程度,教师可以考虑如何处理故事中的句子所反映的语法规则,从语言情景的呈现转向语言规则的呈现。具体来说,有两种策略:

(1)直接讲解

就上文教学的语法项目来说,多数学生根据已有的关于情态动词can的语法知识,完全可以理解故事中can不表示“能力”,而表示推测,有“可能”之意。在此,教师需要总结的是:在陈述句或疑问句中,can都可以用来表示一种可能性。句子“He can't have thought we were fooling him just now.”包含的结构是“can't和couldn't have+过去分词”,表示对过去发生事情的推测,意为“过去不可能”。在此结构中,can't和couldn't可以互换使用,但前者比后者更为肯定。

(2)对比讲解

上文所列举的故事中有这样几个句子:

①You should have done something else.

②I should not have shown how clever I am.

③The emperor should have arrived at Gate 3by now.

④Yes,he should be here at any moment.

就单个句子而言,句①、句②和句③所表达的意义对于没有学习过情态动词完成式的学生来说是很难确切把握的,但若将这一语法项目与所提供的上下文情景联系起来,学生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另外,将句①和句②、句③和句④并置起来,让学生通过对比体会这两种不同结构的确切含义,这比单纯讲解语法规则效果要好得多。借助于故事情节所提供的上下文,通过句①和句②的对比学生可以清楚地感知“should+have done”表示“本应该做某事”而实际上没有做,而“shouldn't+have done”则表示“本不应该做某事”而实际上做了。通过句③和句④的对比,学生可以体会到“should have+过去分词”表示对过去的推断,而“should+动词原形”则可以表示对现在或将来的推断。若学生自己通过对比仍然无法体会这两组句子之间的差异,教师就需要进行引导和讲解。

4.适量的练习与巩固阶段

理解和掌握语法规则之后,学生还需要在具体的语境中灵活地运用这些规则。在此阶段,适量的习题训练能进一步帮助学生强化和巩固所学的语法规则。需要注意的是,设计的练习题既要有一定的情景性,又要有多样性。例如,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情态动词完成式的构成,教师可以设计如下练习题:

-I stayed at a hotel while in New York.

-Oh,did you? You__with Barbara.

A.could have stayed

B.could stay

C.would stayD.must have stayed

It is possible that the King of Stonehenge was linked to the stones.He__(可能参与) in planning the monument or in helping transport and pull up the stones.(hand)

5.语感的形成阶段

经过了故事情节式的语言材料呈现、对比体验式的语法规则讲解和多样化的巩固练习,语法教学似乎大功告成。但如果仅满足于这个阶段,那只不过是实现了掌握规则、应付考试的目的,还远达不到提高学生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目的。那么,如何摆脱传统的语法教学模式,使语法教学真正达到学以致用和发展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目的呢?笔者认为,语感的形成反映了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

(1)语感及其与语法的关系

语感是人们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形成的对语言文字敏锐、丰富的感受和领悟能力。语感作为人们对语言的感性认识,它不像语法那样系统、全面、深刻地反映语言的本质规律。语感具有直觉性、综合性和可塑性。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语感是语言学习者的直接经验,而语法则是间接经验。所以对学生来讲语感比语法更加具有心理的现实性”(刘志辉,2004)。语感一旦形成便成为自动化的言语能力,学生无须借助语法规则而可以直接运用。但是,语法规则的掌握并不能保证学生语言技能的自动形成。

语感与语法具有互补性。一方面,丰富的语感是学生学习语法知识的基础。随着语感的加强,学生更容易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理解和掌握抽象的语法知识和规则,提高语法学习效率。另一方面,语法知识的掌握也有助于学生语感的增强。

语感的形成以语言学习者对语言材料的感知和理解为前提,而必要的语法知识是理解语言材料的基本条件。语感毕竟是语言学习者对语言的感性认识,这种认识往往不准确。通过学习语法知识,学生可以将其对语言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以此为标准来检验自己的语感,从而不断增强语感。可见,语法知识具有验证和强化语感的作用。

在外语教学中,语感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外语能力。正因为如此,新课程标准提倡教师引导学生用观察、归纳和实践等方法学习语言知识,感悟语言功能,从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2)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语感形成和培养的实现过程

①优化语言输入,激发语感形成

Krashen的输入假设理论认为,“大量的可理解输入是形成语感、习得英语语法的关键”(Krashen,1982)。在语法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认真组织教学用语,为学生营造浓厚的英语氛围;精选教学材料,为学生提供真实有趣、难度适中的学习材料,尤其应突出要教学的语法项目。语法教学的材料可以是听力材料,也可以是文字材料,或者是视听结合的。在从故事、规则到语感的语法教学思路中,教学材料(即故事)完全符合上述语言输入要求。在故事呈现阶段,教师朗读或播放录音材料正是为了促进学生语感的形成。对教师而言,关键是采取何种材料呈现策略,以使其更有利于学生语感的形成。

②学习语法规则,促进语感形成

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不断接触各种语言现象,形成对英语的大量的感性认识,但这些认识往往不系统、不全面甚至是错误的。Krashen(1982)的习得与学得假设认为,“习得与学得是两种不同的语言发展方式,它们在获得与贮存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别,具体表现为:习得是在自然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发生的,是一种潜意识的过程;学得是在有意识地学习语言形式特征时发生的,是一个有意识的过程。通过习得,学习者可以获得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通过学得,学习者只能获得有关语言规则的知识”。根据这一理论,从故事、规则到语感的英语语法教学思路中,学生阅读故事的过程实际上就是Krashen所谓的习得语言的过程,而语法规则的学习和讲解则是学生学习语言的过程。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有效实现学得和习得的结合,促进语感的形成,从而发展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

③通过朗读、背诵,强化语感形成

朗读、背诵是强化学生语感形成的有效方法。通过朗读、背诵,学生对英语的语音语调、意群停顿和语气的把握不断趋于准确,对文章的语义内容、词语搭配、语言形式等的感知不断加深,便可形成自动化的语言习惯。从故事、规则到语感的英语语法教学思路强调故事情景在语法规则内化进而形成语感的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因为单纯的语法规则很容易遗忘,但若赋予抽象的语法规则形象化、情景化的记忆外壳,则有利于记忆的保持和应用时信息的提取。教师应选取学生熟知的英语童话或寓言故事作为语法教学材料,充分利用它们简单易懂而又趣味性强的特点,激发学生朗读、背诵和讲故事的兴趣。通过反复的朗读、背诵和讲述,学生逐步将抽象的语法规则内化成具体的故事情节,进而形成语感,达到语言规则运用自动化的效果,这也就实现了从故事、规则到语感的语法教学初衷。

三、结束语

从故事、规则到语感的高中英语语法教学思路试图通过将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左右脑分工理论、记忆原理以及明示和暗示语法教学法应用于英语语法教学,借助情景化的故事呈现、对比体验式的语法规则讲解、多样化的巩固练习和英语语感的形成,帮助学生掌握高中英语语法项目,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标签:;  ;  ;  

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从故事、规则到语感_英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