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适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减轻失眠的效果观察论文_张瑞,李珺

陕西省中医医院 陕西西安 710043

摘要: 目的 探究舒适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减轻失眠效果观察。方法 资料随机选取本院2016.1~2017.12收入60例脑梗死失眠患者作为本次观察对象,按照护理模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对两组护理后失眠状况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无失眠占40%高于对照组23.3%,轻度失眠33.3%高于对照组16.7%,中度失眠23.3%低于对照组40.0%,重度失眠3.3%高于对照组20.0%,两组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 脑梗死睡眠障碍患者实施舒适护理措施干预,能缓解睡眠障碍,促进后期疾病恢复,值得推广。

关键词:舒适护理;脑梗死;失眠状况;常规护理

失眠为脑梗死患者常见睡眠障碍,由于疾病因素所引起生理、心理上不适引发的临床病症[1]。睡眠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后期疾病治疗、康复,若患者持续睡眠质量差,会引起神经兴奋性高,情绪不稳定,增加脑部耗氧量,导致患者脑部组织水肿,影响到病情恢复,减缓脑部组织恢复以及运动功能康复。有研究表明,舒适护理实施,能够缓解患者心理压力,促进病情后期恢复,提高临床治疗效果[2]。本文就以我院2016.1~2017.12收入60例脑梗死失眠患者作为本次观察对象,舒适护理措施实施对脑梗死患者失眠状况效果进行探究,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随机选取本院2016.1~2017.12收入60例脑梗死失眠患者作为本次观察对象,按照护理模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本次试验所有患者经过我院专业医师确诊为脑梗死;无严重心、肝、肾等严重原发疾病;无精神异常、抑郁症;治疗依从性好,能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排除一般资料不全者。对照组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45~79岁,平均(64.3±3.1)岁,观察组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46~81岁,平均(66.8±3.2)岁,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予以患者一般性基础措施干预,适当采取心理护理舒缓患者心理不良情绪,保持病室安静、整洁,提供舒适病房环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具体如下:1.脑梗死患者治疗过程中,心理负担严重,因此,护理人员进行相关护理操作过程中评估患者心理状况,为其创造良好睡眠环境。由于陌生的病房环境,生活习惯变化,加之身体不适感,会影响到后期康复治疗效果,检查治疗活动开展加大患者精神负担。因此,护理人员做好生活护理干预,做好患者心理安慰,加强护患沟通,提高患者对医务人员信任度,了解脑梗死患者情绪改变,实施心理措施干预,树立战胜疾病信心,消除焦虑、抑郁心理。2.保持病室空气流通,维持周围环境安静,避免大声喧哗影响到疾病恢复。病情稳定、不影响到后期治疗状况下,保持患者生活习惯、睡眠体位,翻身过程中避免瘫痪肢体导致引流管受压。适当放松肢体,如听轻音乐、全身肌肉放松等,能促进患者睡眠。护理计划尽量在同一时间完成,减少被动觉醒次数。3.实施物理措施无法改善患者睡眠,可遵医嘱予以药物治疗,服用催眠药物患者,约15~30min发挥药效,因此,仔细观察患者中途是否觉醒,次晨觉醒是否存在困倦状况。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护理干预后睡眠状况进行比较,分为无失眠:无睡眠障碍,中途醒来次数少于2次、轻度失眠:入睡时间推迟1~3小时、中度失眠:难以入眠,夜间醒来次数大于3次、重度失眠:彻夜不寐。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无失眠占40%高于对照组23.3%,轻度失眠33.3%高于对照组16.7%,中度失眠23.3%低于对照组40.0%,重度失眠3.3%高于对照组20.0%,两组差异有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后失眠状况比较(n=30,例)

失眠是脑梗死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主要是由于疾病原因引起脑部出现头痛、眩晕、耳鸣等不适感,引起患者心理上焦虑、抑郁以及恐惧等不良情绪,造成患者出现入睡困难、睡眠中断等失眠症状[3]。失眠会引起脑梗死患者情绪不稳定、神经兴奋,加重脑部组织水肿,不利于患者后期恢复,因此,临床上加强对该类患者治疗,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对该类患者需要实施有效护理措施干预,能缓解不良情绪,改善心理状况,促进患者睡眠状况改善。舒适护理根据患者实际需求,解决现存问题,以提高生活质量、缩短住院时间为宗旨[4]。

本文研究表明,观察组常规护理措施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患者睡眠障碍得到明显改善,做好患者心理护理措施干预,缓解心理负担,提高治疗依从性,同时,保持病室干净整洁,为患者提供舒适睡眠环境。予以其他干预措施促进患者睡眠,如保持良好生活习惯以及睡眠体位改变等,减少夜间觉醒次数,提高睡眠质量。对临床物理措施无法改善患者,可遵医嘱予以药物干预,中途观察用药状况。舒适护理措施应用,能提高患者睡眠质量,促进后期康复[5]。

综上所述,予以脑梗死睡眠障碍患者舒适护理措施,能改善患者睡眠障碍,促进后期疾病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尹春月,任毅,张勇等.耳穴贴压改善脑卒中后失眠患者睡眠状况的临床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7):774-775.

[2]王慕兰,刘均娥,薛翠翠等.乳腺癌失眠患者失眠应对策略的质性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6,51(2):176-180.

[3]刘素芳,张远玲,李霞等.耳穴埋豆配合放松训练对中风后失眠的护理疗效观察[J].安徽医药,2017,21(11):2132-2135.

[4]杨海冰,姜群英,崔悦英等.中医特色护理在肝郁脾虚型失眠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与康复,2016,15(3):277-279.

[5]刘红梅,史丽丽,祝维萱等.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睡眠质量及其不良情绪的影响[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5,44(11):1020-1023.

论文作者:张瑞,李珺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3

标签:;  ;  ;  ;  ;  ;  ;  ;  

舒适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减轻失眠的效果观察论文_张瑞,李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