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来恽代英早期思想研究述评_恽代英论文

十年来恽代英早期思想研究述评_恽代英论文

十年来恽代英早期思想研究评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十年来论文,思想论文,恽代英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从1985年恽代英诞辰90周年至1995年恽代英诞辰100周年的10 年间,恽代英研究又取得了新的进展。据不完全统计,10年来,新发表的学术论文有50多篇,连同《恽代英诞辰100 周年纪念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所收的40多篇论文,反映了这10年来恽代英研究的新进展。在这些论文中,研究恽代英早期思想的占绝大多数。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

一、关于恽代英的早期思想转变问题

1986年,李良明在《党史研究》第1 期发表《恽代英是走着由无政府主义到马克思主义的道路吗?——与胡长水同志商榷》,不同意胡长水同志关于恽代英“是走着由无政府主义到马克思主义的道路”这一观点。文章认为,恽代英的早期思想中,确实含有无政府主义等错误思想的杂质,这是十分明显的。“但是,从他当时的整个思想体系看,只能说他的思想受到了无政府主义与错误思想的影响,而不能说是无政府主义。”理由是:“第一,从历史上看,无政府主义等错误思潮,是作为社会主义思潮传入中国的,包括恽代英在内的老一辈革命家,他们的早期思想都不同程度地受到这些错误思潮的影响。这是一种历史现象。要把受到无政府主义等错误思潮的影响与无政府主义严格区别开来”。“第二,对恽代英的日记和早期著作,要全面分析,把握住他当时的主要思想,分清主流和支流,实事求是地评价。”“第三,研究恽代英的早期思想,必须结合考察他的社会实践活动。”因此,作者认为,尽管恽代英早期思想中受到无政府主义等错误思想的影响,但他对无政府主义的认识浅薄得很,而且行动上也往往与无政府主义是相抵牾的。“所以他思想上主流和本质的东西始终是民主主义而不是无政府主义,不能说他是由无政府主义走向马克思主义。他与李大钊、毛泽东等一样,也是走着由民主主义到马克思主义的道路的。”

1987年,胡长水在《党史研究》第2 期上发表《再论恽代英早期政治思想的基本倾向——答李良明同志》。该文分析了“五·四”时期的历史条件,认为“五·四”前后,一大批先进的中国青年在抛弃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以后,接受的正是空想社会主义的方案。空想社会主义思潮已经取代民主主义而成为中国进步思想界的主流,成为中国现代政治思想上一个不可忽视的阶段,而决不是“影响”。一大批早期共产党人正是以空想社会主义为阶梯,跃进到马克思主义的。胡文接着对恽代英早期政治思想进行了总体再分析,认为恽代英早期信奉的正是克鲁泡特金的无政府共产主义,“它以互助、改良为手段,以无政府共产社会为目标,这正是稍加改造了的克鲁泡特金的无政府共产主义。”

随着这一争鸣的展开,全国学术界产生浓厚兴趣。同年,韩凌轩在《文史哲》第3期发表《恽代英早期思想的特点和主流》, 认为恽代英早期的思想特点:一是主张以伦理改革为手段改造社会,但比较注意内省功夫;二是较早地看到资本主义的弊病;三是受到无政府主义思潮的严重影响;四是受到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但却具有积极进取的务实精神。作者最后指出:“恽代英虽然受到无政府主义思潮的严重影响,且在1919年底以前有逐渐加深的趋势,但在对一系列重要问题的看法上与无政府主义者有着原则区别。其早期思想的主流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不是无政府主义。早期的恽代英是一个受到无政府主义思潮影响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

1989年,田子渝在《湖北大学学报》第3 期发表《论五四时期恽代英政治思想的主流》,针对胡长水的观点进行争鸣,论证了恽代英早期政治思想的主流经历了由激进民主主义到空想社会主义,再到科学社会主义的转变和发展过程。论文说,无政府共产主义不是恽代英早期政治思想的主流。“从1914年至1921年,他留下了大量文章和日记,只要认真地阅读这些资料,不难发现这一时期他的思想十分活跃,对于异域文化是采取拿来主义,并未将自己封闭在那一种主义或思想的圈子内”。“另一方面,恽代英的观点与无政府共产主义者的观点有着质的区别”。“恽代英早期政治思想的主流是处在变动过程中,如果从1914年他首次发表《义务论》作为始期,到1921年7月成立共存社为止的话, 那么他思想的主流经历了激进民主主义——空想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变动。”

恽代英早期思想的研究,是日本学者一直关注的问题。日本有4 位教授研究恽代英,已发表学术论文6篇。1989年, 狭间直树教授在《广东社会科学》第3 期发表《五四运动的精神背景——对恽代英无政府主义思想的历史评价》,认为恽代英所“懂得”的“安那其的真理”,看来与其说是一种理论勿宁说是一种精神。”该文在剖析了恽代英的早期论文《义务论》和《我的人生观》等后说:“我们要注意恽代英所谓的‘无政府主义’是有着它特定的内容、带着它的时代印记的,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的无政府主义,在民国初期的社会里,就其可以实践地范围内(无论在新思想的启蒙、提倡生活自立的人生态度以及“五四”运动那样的追求民族独立的爱国运动中),只能发挥它的实际性效用。换句话说,其最重要的意义正在于让人们认识到了目前运动变为社会改造运动的可能性。我们并且可以据此认为,中国近代无政府主义在“五四”时期的时代特征,正被表现在这里。

任武雄在《论恽代英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的问题》(载《恽代英诞辰100周年纪念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年12月出版,以下未注明出处者,均见该论文集)中说,我认为更确切地说,“恽代英主要是从空想社会主义和改良主义走到马克思主义的道路。”郭圣福在《恽代英与“五四”时期的无政府主义思潮》中认为,“五四”时期的恽代英,像许多同时代追求进步,求索真理的先进分子一样,受到过无政府主义思潮的影响,这是我们研究恽代英早期政治思想发展变化时,不能不予以注意的事实。“从某种意义上讲,青年恽代英正是由无政府主义初知了社会主义的知识,从而踏上了求索救国救民真理的曲折旅程。”“我们肯定恽代英受过无政府主义思潮的影响,但是,这并非意味着他确立了对无政府主义的坚定信仰。恰恰相反,即使在他最推崇无政府主义时也对这个主义持有保留的意见。”童志强在《论恽代英的早期思想转变》中认为,恽代英曾信仰过无政府主义,但不久便对无政府主义产生怀疑,最终否定了无政府主义。“恽代英的这种思想变化是一个民主主义者向马克思主义者转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迷惘和求索,不能因此认为恽代英当时是无政府主义者。”夏巧云的《青年恽代英与近代中国空想社会主义》,在分析了近代中国空想社会主义对恽代英的影响后指出,青年恽代英热心实验空想社会主义不是偶然的,具有时代的特征。“在马克思主义没有传到中国之前,空想社会主义捷足先登。空想社会主义无情地批判资本主义、帝国主义,追求共产主义天国,以及达到天国所运作的手段,给了先进中国人以极大的鼓舞和启发,同时也长期困扰他们。这种具有双重性的复杂现象产生在以小生产者占绝大部分的中国是毫不奇怪的,正反映了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寻求真理之路是多么曲折和艰难。”

二、关于恽代英的早期爱国主义思想问题

学者们一致认为,恽代英是一个赤诚的爱国主义者,过去对他爱国主义思想的研究,主要反映在恽代英爱国实践活动的研究中,理论研究深入不够。收集在《恽代英诞辰100 周年纪念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的论文,不少篇目专门论及了这个问题。学者们一致指出,爱国主义是凝聚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支柱,是振兴祖国的伟大旗帜和力量源泉,弘扬恽代英的爱国主义思想,在当前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秘书长、现当代中国研究所所长李力安在《论文集》的序言中,分析了恽代英成长为马克思主义者的过程后指出,恽代英由一个封建士族的子弟转变为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除了时代的条件外,“根本的一条,是由他那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做基础。为救国图强,他探寻了各种方案,但一一被严酷的现实所打破。最后他终于找到了救中国的唯一道路——共产主义,并为之献身。他的这种强烈的爱国心和对真理的执着追求,以及最后选择了共产主义,这反映了中国革命的知识分子发展的规律——真正的爱国主义、追求真理的人最终必然要走向共产主义。他们要么成为共产主义者,要么成为共产党的亲密朋友,这正是我们今天的青年需要好好学习和继承的。”宣英在《试析恽代英的爱国情结》中指出,青年恽代英在探索救国之途时,特别强调“行”。他反对空谈,反对无休止的争辩,提倡“力行”。作者认为,爱国主义是积淀在龙的传人血脉中对祖国深厚的感情,是中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恽代英在投入爱国主义运动中的同时,对爱国主义作了精辟的论述,赋予了它时代的精神,主要表现为:(一)恽代英对爱国主义作了马克思主义的解释,他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指出爱国主义是一种观念,属于上层建筑,必定有他的经济背景。若经济背景遭到破坏,爱国主义便不能维持。因此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具体内容。“爱国主义在民主革命的时代特征就是与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军阀斗争紧密联系在一起。”(二)批判了形形色色的错误救国之策,如教育救国、学术救国、实业救国、人格救国等。恽代英认为,在中国政治制度没有根本改变之前,“这些主张不仅仅是空想,而且还转移人民斗争的视线,因而必须加以批判,将群众引向正确的解放道路上去。”(三)阐述了中国的二重任务是民族独立和中国现代化。作者指出,恽代英在将主要精力放在民族解放和独立斗争上的同时,对中国现代化也提出了一些精辟见解,他十分关注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强调应学习列宁一切从俄国实际情况出发制定政策的思想路线。作者又指出, 恽代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中最早提出利用外资的人。 他在1924年写了《如何方可利用外资》,具体谈了利用外资的必要性和具体办法。王国新在《浅析恽代英的外交经济观》中也指出,恽代英对中外社会经济的发展形态、经济规律和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设计等方面也有深刻的研究。它的内核是谋求中华民族经济的振兴,摆脱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实现强国富民,经过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类似苏俄新经济政策模式的、社会经济发展的“长的阶梯”,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社会。恽代英外交经济观的基本框架是:(一)提倡国货;(二)引进外资、开发富源、发展民族工业;(三)实现关税自主;(四)废除非法外债,扩大对债权国贸易,实现国际贷借均衡;(五)革命成功后的对外经济政策的制订必须从中国国情出发。

三、关于恽代英早期哲学伦理思想

1986年,李本先在《青海社会科学》发表《试论恽代英早期的认识论思想》指出,恽代英早在“五四”运动前,就提出了“物质必为实在”的基本观点,并认为它是人们感觉、认识的来源,从而贯彻了认识的唯物主义的基本前提。他在唯物主义基础上形成的认识论,具有明显的、相当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他认为,经验与知识是有区别的,又是相互联系的。他批判了哲学史上主、客观唯心主义和休谟、康德、孟子的不可知论,继承、吸收了中外认识论的优良传统。李怡在《恽代英对于中国哲学的现代思考》中认为,恽代英的哲学思考与现代哲学相趋近。在万物的本源问题上,他认为“以太为万物之根本”。但他对“以太”的假说,既不同于康有为、谭嗣同,又有别于孙中山。他试图超越当时科学知识局限,以达成超时代的适应将来科学的发展的要求,确实代表了当时对哲学的一种现代思考。同时,恽代英对认识论的哲学思考,包括认识过程的三层次说、可知论及怀疑论,从而构成了一个科学生动开放成长的认识论结构,颇与现代哲学精神相符。

1991年,李怡在《华中师范大学学报》第5 期发表《恽代英早期伦理思想的主要特点》,认为恽代英早期伦理思想的特点:一是借助中国伦理精神,汇入西方伦理观念,顺应中华民族心理,更新伦理意识;二是注重伦理的实践性,试图用自己的伦理思想,制约和改造社会政治、现状;三是恽代英早期的伦理思想越来越靠近马克思主义的某些基本观念,为他最终向马克思主义者转变提供了一定的条件。日本学者后藤延子著、喻枝英翻译的《论恽代英五四时期的思想》,通过分析恽代英日记,论述了恽代英道德修养的方法,并通过与曾国藩、富兰克林道德修养比较,说明了恽代英道德修养的性格特征。这就是:恽代英在积极向上的人格修养方面,在确立并遵守合理的生活日程方面作出了很大努力,他的日记就像成绩报告单一样如实记录了这方面的情况。恽代英的修养具有近代的、市民社会的倾向。

综上所述,10年来恽代英早期思想的研究成绩斐然,但不容乐观。笔者在10年前《近年来恽代英研究评价》中所指出的不足之处,有所改观,但起色不大。笔者认为,要深入开展恽代英研究,必须真正发挥华中师范大学恽代英研究联络中心及常州市恽代英研究会的作用,一方面进一步扩大全国恽代英研究的队伍,尤其要注重培养青年人才;另一方面,应设立恽代英研究基金,为恽代英研究者提供一定的必要条件,鼓励他们多出优秀研究成果。

* 收稿日期:1995-12-12

标签:;  ;  ;  ;  ;  ;  ;  

十年来恽代英早期思想研究述评_恽代英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