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探讨论文_梁雅

关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探讨论文_梁雅

摘要:善于阅读,既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修养。在新课改背景下,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素质教育下提高学生适应能力的必然要求,而这一重任的实现非语文课堂实现不可。基于此,笔者将结合自身教学经验,立足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从以下三个角度入手,展开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方法探讨。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文本内涵

欲知天下事全靠见和闻,阅读的重要性不可不知,阅读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素养,塑造其良好品格,让其以书中世界窥探芸芸众生,认识万千世界;而且能够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若胸无点墨,腹内空空,怎么能写出脍炙人口的文章来呢?可见,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性。从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来看,学生阅读能力普遍较弱,对文本的意义和价值没有深刻的认识,再加上教师在教学方法上的滞后性,导致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效率不尽人意。而要想改变这一现状,一方面,要改变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并尊重在阅读过程中的个性化认知,提高学生的阅读体验;另一方面,也要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核心改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从而保证课堂教学质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进一步落实课改理念下对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新要求。

一、精心设计教案

教案是犹如导演的分镜,是教师的本职工作,能够有效帮助教师在教学中做到游刃有余。同时,优秀的教案也代表了教师的专业能力的高度。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以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终极目标,精心设计教案,保证教案的针对性,合理设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并根据实际教学情况灵活调整,从而实现课堂教学效果的预演,切实保证课堂教学质量。

例如:在教学“春”这一课内容时,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我会在备课上下足功夫,精心设计教案,教案内容如下,首先,我会以新课改理念下的“阅读是个性化行为”为基础,设置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抓住文章重点写景句子,品味语言特点。之后,我会以多媒体为基本手段来辅助教学,教学过程初步设置为“导入——探究——拓展”的流程进行,在导入环节,以诗句“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揭示课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探究环节,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赏析文章的几幅春景图,感受作者笔下春天的唯美,提高学生阅读鉴赏能力;在拓展环节,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春天的图片,让学生看图配字,并在课下收集有关春天的诗句,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另外,我还会设置学生阅读展示环节,并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做出相应的改变。通过这样的教案,能够切实保证课堂教学效果。

二、讲究阅读方法

阅读是一种认知活动,同时,阅读的过程也是自我询问和建构意义的过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就需要一定的阅读方法来提高对文本理解的深度和广度,进而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平等对话”。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让学生在方法的帮助下进一步感受阅读的魅力,从情感的角度感受文本中所塑造的美好意境或人物形象,从理性的角度揣摩作者的思想境界,促进情感与认知相统一。

例如:在教学“中国石拱桥”这一课内容时,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我会以赵州桥和卢沟桥的图片进行导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说一说它们各自的特征,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揭示课题。之后,我会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归纳文章大意,进而,我会通过有效的问题来加以引导,如,介绍卢沟桥时运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说明了它的那些特征? :综观全文,本文在安排说明顺序上有哪些特点?让学生以细读的方法再次阅读,从而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又如,在讲到古诗词时,我会让学生掌握默读,品读等阅读方法,以期更好的体会诗词中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关注文本内涵

文本是作者的思想和情感的集中表达,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尤其对于语文教材中类型丰富的文本而言,具有很高的教育价值。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文本内涵,了解文本的“前世今生”,从而让学生品味犀利的文笔和深邃的思想,从而以“有我之境”尝试去企及“无我之境”。

例如:在教学“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一课内容时,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我会以“孟子”为话题,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对孟子的思想展开合理探讨,并对学生没有谈到的进行相应的补充,从而达到知人论世的效果,之后,让学生阅读课文,找出关键语句,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学习孟子的忧患意识。进而,我会引导学生自身情况,提问学生“逆境能成才,那么顺境能成才吗?”以此来学生正确认识“得道多助”及“生于忧患”的时代意义。从而提高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

综上所述,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其语文素养,而且有利于学生养成善于阅读、乐于阅读的好习惯,使其终生受益。另外,值得注意的一点是,课堂教学本质上是个动态的流程,这就意味着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不断优化的教学方法,从而保证课堂教学质量,为学生语文素养乃至全面发展创造更多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张天祥.试论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J].学周刊,2019(36):117.

[2]王晓锋.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的探究[J/OL].学周刊,2019(36)

论文作者:梁雅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15

标签:;  ;  ;  ;  ;  ;  ;  ;  

关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探讨论文_梁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