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当前国有经济的总体规模_国民经济论文

如何看待当前国有经济的总体规模_国民经济论文

怎样看待目前国有经济的总规模,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国有经济论文,总规模论文,怎样看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国有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主要经济基础,国有经济搞得如何,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国民经济全局的发展和现代化的进程,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国有经济的总规模即一定质条件下国有经济的总量。它是国有经济实有能力和可起作用的一个标志,也是衡量它的总体经营状况的一个重要尺度。然而,应该怎样判断不同时期国有经济的总规模和衡量目前国有经济的总规模?它适度与不适度的标准是什么?如果失度,又如何使之与现代化建设的现实和长远要求相适应?这是一个至关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一、确定国有经济总规模的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们必须长期执行的根本方针。这一方针是由我国基本国情决定的,适合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发展的状况。象我们这样已经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但总体生产力仍然落后的发展中社会主义国家,不能搞单一的公有制,也不能搞私有化,已经形成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格局必须稳定下来。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占主体地位的公有制经济与多种所有制经济构成国民经济总量和全国所有制结构。国有经济这个主体的质和量对于各种经济成份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始终起着主导的、制约性的作用。

正如整个国民经济一样,一定时期的国有经济总规模是按照一定的规律运行和发展的,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一定时期国有经济的总规模及其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主要取决于以下四个基本因素,其中前二个是经常起作用的根本性因素,后二个则具有一定的暂时性、可调节性。

1.社会生产力的性质和水平。社会生产关系及其所代表的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是由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社会生产力的性质和水平,决定社会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后者又反作用于生产力,这是社会发展的一个基本规律。马克思在致巴·瓦·安年柯吉的信中写道:“人们在发展其生产力时,即在生活时,也发展着一定的相互关系;这些关系的性质必须随着这些生产力的改变和发展而改变。”〔1 〕列宁说:“自然界中一切现象都有物质原因作基础,同样,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是由物质力量即生产力的发展所决定的。人们在生产人类必需的产品彼此所发生的关系,是以生产力的发展为转移的。”〔2 〕目前我国总体生产力水平还低,生产力水平呈多层次,是一部分现代化工业同大量落后工业同时存在,一部分经济发达地区同广大不发达和贫困地区同时存在,先进的城市同生产力相对落后的农村同时并存,少量先进技术同普遍科学技术水平不高、文盲半文盲人口较多同时存在,财富总量较多同人均占有量很低同时存在。这种情况决定了我国生产关系结构的复杂性。但必须看到,在这些并存中,我国已拥有相当程度的社会化大生产,并在工业、交通运输业等部门中占主导地位。〔3 〕其基本标志是:生产资料比较先进集中,相互联系,设备之间不能仅由个别人而必须由若干劳动者结合起来,分工合作,才能使用;生产具有相当规模,生产过程相互衔接,生产不能由少数人完成,而变成共同协作、联合劳动的社会行动,从而产品也变成众多劳动者共同完成的社会产品;流通和交换的范围扩大,成为社会生产的延续、前提、必要组成部分和必经环节。据第三次工业普查资料,1995年底,我国8.7 万家国有工业拥有固定资产净值1.27万亿元,平均每个企业实有资本1 248万元。其中,4 738家中央工业企业,平均每个超过1亿元;4 685家国有大型企业,平均每个拥有资产超过6亿元;10 983家国有中型企业,平均每家拥有资产8 604万元;72 237家国有小型企业,平均每家也达1 124.8万元。 企业的平均人数,大型企业5 091人,中型企业超过1千人(1 106人), 小型的也超过200人(210人)。这些生产资料从而生产过程和生产结果的社会化程度,用恩格斯的一句话可以概括:“没有一个人能够说:‘这是我做的,这是我的产品’”。〔4〕生产力成为社会性的, 那就要求在“事实上承认现代生产力的社会本性”,“使生产、占有和交换的方式同生产资料的社会性相适应”。〔5 〕这是生产资料公有并在我国不断发展壮大的根本原因和依据。发展多大规模的国有制、集体所有制及多种经济成份,原则上是由生产资料的社会化程度及其层次决定的。生产社会化程度较高部分的生产力有不同层次,决定了必然存在不同形式的公有制;大量社会化程度很低,分散落后的生产力,加上人口众多这一世界独有的特点,又决定了必然同时发展多种经济成份。国有经济应有的总规模,不过是那部分生产社会化程度最高的生产力性质、规模和发展要求的反映。我把这种总规模称为国有经济总规模Ⅰ。生产社会化程度高些,提高得快些,先进劳动手段多些,必须由双重劳动联合组织社会生产才能促进生产力发展的生产范围大些,国有经济的总规模就大些,否则就少些、低些。是否符合生产力性质及促进生产力更快发展是判断国有经济总规模是否适当的根本标准,此外没有别的标准。固然,生产关系与生产社会化程度的适应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它会受一些其他因素的影响。国有经济中也有一部分落后的生产力,非公有制经济成份也拥有一部分现代化、社会化程度较高的生产力。但这些并不代表其总体状况。总的说来,我国发展多种经济成份不是由于社会化程度高,而是由于整体社会化程度低,生产力欠发达。多种经济成份的发展是与我国整体社会化程度低的状况相适应的。非公有制经济成份拥有一部分现代生产资料,有利于生产力发展,同时它又与社会化生产存在矛盾,只是由于公有制为主体,不构成社会主要矛盾,如果不是这样,社会矛盾的性质就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2.国有经济的职能。国有经济是适应我国生产力性质和发展要求而产生的,它之所以产生、存在和发展,是由于本身存在其他经济成份所不能取代的作用和职能。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物质产品的生产上(职能A)。一切经济成份都以物质产品的生产或流通为载体, 国有经济同样如此,但有重大区别。国有经济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物质技术基础,具有宏观调控、基础支柱建设、产业发展方向和结构引导、推动技术进步、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保证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性质及巩固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等基本功能,肩负着为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基础性、关键性、支柱性物质产品和技术,保证现代化建设和人民生活健康、快速和持续发展,保障社会稳定、国家安全和地区平衡协调发展,保障全国人民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的重任。这些作用和功能,有的是西方国有经济具有的,但大部分是社会主义制度下新产生和社会主义国有经济所特有的。由于地位和能力的限制,集体经济不能发挥这样的作用,非公有制经济成份更不能发挥这样的作用,只有国有经济才能发挥这样的作用。为保证国有经济发挥其应有职能,国有经济必须掌握国民经济命脉,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计民生的关键领域和重要部门居支配地位。下列这些产业,如现代化建设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电力、铁路、航空、机场、远洋运输、重要港口等),重要加工工业和支柱产业(石油加工、黑色金属及有色金属冶炼加工、大型船舶制造,大型成套设备制造等),不可再生性资源产业(采油、采煤、采汽、地质勘探等)、公共需要产业(城市供水、供热、城市公共交通、环境保护等)、涉及国家安全的产业(国防工业、造币工业、航天工业等)以及对国家长期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的高新技术开发等,主体部分有的全部都需由国有经济控制掌握。这就决定了它的总规模。国有经济的这些职能在不同时期、不同情况下会有不同的要求和表现,会受到客观能力和条件的制约,因而会有一些弹性,但基本功能是客观存在的、不能随意削弱转移。另是表现在生产关系上(职能B)。 国有经济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生产关系基础。马克思说:“在一切社会制度中,占统治地位的阶级(或一些阶级),总是占有劳动的物的条件的阶级”。〔6 〕国有经济的生产资料属于国家所有,由国家代表劳动人民掌握,按市场经济原则和劳动人民的共同利益进行使用和经营,劳动者之间的关系完全是劳动分工合作的关系,劳动者对生产资料的占有、使用和受益权利是平等的。劳动者第一次成为生产资料及其成果的主人。这是一种新型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它与集体所有制一起,构成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这个基础的总规模就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总规模。公有制为主体,就是以这种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为主体;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也表现为国有经济生产关系的作用,没有它,国有经济在物质产品上的主导作用是发挥不出来的。

3.市场需求量。国有经济的职能A 代表着社会对国有经济的总需求,这种需求有理论意义的需求和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两种形态。理论意义上的需求决定国有经济理论意义上的总规模(总规模ⅠA), 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决定它的现实总规模(总规模Ⅱ)。前者是相对稳定的,后者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年度之间会有较大的变化。国有经济的现实总规模只能随着后者安排。供给与需求基本平衡是任何再生产正常进行的基本条件。供过于求,产品不能实现,实际规模中一部分会变成虚数,实际规模会缩小;供不应求,说明国有经济未能履行它的职能,不仅影响国有经济发展,也会影响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所以,在研究国有企业总规模的时候,不能仅研究国有经济职能AB,研究总规模Ⅰ,还应仔细研究总规模Ⅱ,即研究不同时期对国有经济的总需求量,否则是要吃亏的。

4.国有经济的竞争能力及党和国家的具体政策。我国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方针,社会有支付能力的总需求是由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实现的。国有经济与多种经济成份在市场上客观上存在着激烈的竞争,谁的竞争能力强,谁在市场上占有的份额就大,从而实际规模就会跟着变化。国有经济基础好,如果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不断提高竞争能力,它会占领一部分较大的市场,总规模Ⅱ会相对和绝对增大;反之,就会绝对或相对缩小。国有经济总规模Ⅱ缩小,意味着国有经济的实际作用缩小,应有职能未得到发挥,缩小过多,则意味着公有制为主体的作用有所削弱。

二、我国国有经济总规模现状剖析

我国国有经济总规模的情况是怎样的,对它应如何估价?学术界有二种不同的意见:一种认为规模大了,应大大退缩;另一种认为不能说过大,相反地对它的逐步大幅度相对缩小有些担心。我认为不应抽象讨论它的规模大小,应从国有经济的应有功能和地位作实事求是的分析。

从国有经济拥有的资产总量看,已达近7万亿元,数字不算小, 且增长很快。国有固定资产总额1952年为240.6亿元,1996年增长到65894亿元,按现价计45年中增加了273.4倍,以年平均13.3%的速度递增。 其中,增长可分为两段:1952—1975年由240.6亿元增长到3 414.3亿元,增长14.2倍,年平均增长12.3%;1978—1996年,由8 004.9 亿元增长到65 894亿元,增长7.2倍(其中1994年比1978年增长3.1倍),年平均增长12.4%。改革开放以来,国有资产总量年平均增长速度高于1952—1975年的平均增长水平。其中,独立核算工业固定资产原值1981—1991年年平均增长17.2%,1991—1995年提高到25%;固定资产净值1981—1991年年平均增长16.3%,1991—1995年提高到22%。〔7〕 增长都是很快的。

到1995年底,国有工业拥有的资产总额占全国资产总额的一半左右,为53.7%(这个数字不一定很准确,因为它不包括无形资产和巨大自然资源的价值,同时又有一部分闲置无用资产统计在内),是集体所有制的4.5倍,外国资本的152.9倍,港澳台资本的22.8倍, 联营经济的10.9倍。 国有工业拥有资本金11 168亿元,也占全国工业资本金总额的一半(51.8%),为集体经济(占20.6%)的1.5倍, 外资和港澳台经济的(占20.8%)1.5倍,私营和个体经济(占0.18%)的286倍。

产值规模是经济规模的重要表现和实现形态,但它在年度之间往往变动较大,不象固定资产那样稳定。目前我国尚无国民生产总值的所有制结构统计,所有制产值规模结构状况只能以工业总产值规模结构作代表。从我国工业产值规模看,1995年国有工业总产值达到31 220亿元,分别比1952年和1978年增长214.3倍和8.5倍,分别以年平均13.3%和12.6%的速度增长。同资产规模结构一样,随着集体所有制和多种经济成份的发展,国有工业总产值的相对规模,即在全国工业总产值占的比重在逐步下降:由1952年的41.5%,1957年的53.6%,1978年的77.6%,1990年的54.6%,下降到1995年的33.9%。同时,集体工业总产值由1957年的14.6%,1978年的22.3%,1990年的35.6%,上升到1995年的36.6%,从而超出了国有工业;其他经济成份也由1990年的9.8%, 上升到29.3%。也就是说,从工业产值规模看,国有、集体和其他经济成份已基本上是三分天下各居其一,国有经济已不再占多大优势了。

从职工总量看,国有经济的职工人数由1952年的1 580万人, 增长到1978年的7 451万人,再增长到1995年的1.12亿人,1995年分别比1952年和1978年增长了6.1倍和51.1%。国有经济职工人数在全国就业人口中占的比重,由1952年的7.6%提高到1995年的18%; 在城镇就业人口中占的比重由63.5%上升到64.9%。1995年,集体经济职工占18.1%,其他经济成份占11.7%。这说明,从全国看,在国有经济中劳动的劳动者人数还相对较小,而在城镇劳动者中占的比重相对较大。近年来由于集体经济和其他经济成份发展较快,后者的比例有较大变化。

从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看,近些年来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都达2万亿元左右(1995年为20 019亿元), 其中国有经济投资占一半(1995年为10 898亿元,占54.4%),为集体经济的2倍(占16.4%),个体经济的3.2倍(占12.7%),“三资”企业的3.9倍(占11.1%),联营和股份经济的19.4倍(占4.9%)。 这说明,在固定资产投资中,国有经济仍占大头。

国有经济不仅拥有的生产资料多,规模大,而且设备相对先进,技术力量强,代表着比较先进的生产力,有较高的生产率,是我国技术进步和生产力发展的主导力量和主要源泉。

我国国有经济处于国民经济关键部门和生产流通的最重要领域,掌握着国民经济命脉;已拥有一批基本接近或达到合理经济规模的现代化大型企业,1.5万多家国有大中型企业(其资产占全国资产总量的44.5 %,固定资产总量的82.8%)〔8〕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栋梁。 它以拥有的不断增长的实力,逐年为国民经济提供了大量物质技术产品、技术和劳务,包括大量关键技术装备、重大基础设施、大宗主要原材料能源及大量人民生活必需的主要工业消费品。1995年,国有经济提供的商品占全国市场上商品销售量的一半(43.3%),比集体经济高80%(占26.9%),比私营个体经济高39倍(占0.25%),比“三资”企业高1.9 倍(占17%)。

国有经济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我国每年新形成的生产能力绝大部分来自国有经济。这些年来,我国全年都新增铁矿开采能力和炼钢能力上百万吨,炼铁能力100—300万吨,发电机组上千万千瓦,新建铁路500—2 000公里,新建码头5 000—10 000万吨,新建公路4 000—10 000公里,新建电话交换机100—400万门等,同时进行了大量技术改造。象京九铁路、大亚湾核电站、三门峡水电工程、运七运十飞机制造等这样的大型基本建设工程和尖端技术产品,在我们国家,如果没有国有经济是难以建成和建设得这么快的。

国有经济由于技术力量较强,劳动生产率较高,除每年为社会提供大量物质产品、技术和劳务外,还为社会提供大量纯收入,成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巩固国防和人民生产福利提高的主要源泉。我国国有工业的产值占全国的1/3,而它提供的利税总额却占全国的2/3(56.9%),要比集体经济高1.7倍(占20.6%),比“三资”企业高3.1倍(占17%),比股份经济和联营经济高6倍(占8.1%),比个体和私营经济高141倍(占0.4%)。国有经济还吸纳了上亿劳动力,承担了改革的巨大成本,支持了乡镇企业和多种经济成份的发展。

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国有经济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规模微不足道(1949年全国国有工业总产值不过39亿元,不仅没有今天大庆油田或鞍钢一个企业的年产值大,也没有一个大同矿务局或中型炼油厂的产值大),到目前初具规模,起了作为社会主义制度主要物质技术基础和生产关系基础的巨大作用,发挥了作为国民经济主导的应有功能。

但是,仔细分析一下国有经济的总规模,历史上的一些失算不说,目前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素质不高,结构失衡,管理体制不合理,严重制约着国有经济作用的发挥,使总规模的一部份成为无效的。

1.素质不高(无效规模Ⅰ)。与过去相比,我国国有企业素质已有很大提高。国有经济在提高规模总量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提高规模的素质。主要表现是:现代技术装备水平逐步提高,设备更新速度加快;现代工业生产部门增加,传统产业减少;现代设计制造技术以及高科学和高级管理人才不断增加。 比如,据1995年对3 200种主要工业生产设备的普查,进口设备占47.1%,比1985年的18.2%上升了28.9个百分点;国产设备占52.9%,比1985年下降了28.9个百分点。〔9 〕建立起一大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现代化大中型企业。计算机、生物工程、原子能、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企业逐步发展。到1995年底,全国已有高新技术企业12 980家,实现产值1 403亿元,达到全国工业产值的15%。 “八五”中,大中型企业中使用微电子控制设备的总产值,已占全部工业设备产值的11%。但就全局看,素质仍低。据统计,国有企业中属于60—70年代水平的设备仍占20%,陈旧仍可使用的占20—25%。应淘汰的占55—60%;重点企业的主要装备,达到国际水平的约占10%,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约占20%。〔10〕国有企业的规模偏小,许多行业的企业规模与设备规模都达不到合理规模要求。例如,全国有1 600多家钢铁企业 ,达到年产100万吨以上的仅17家;半数炼油厂低于20吨;全国100多家汽车厂的总产量不及西方汽车厂一个车间的产量。因此消耗高,产品质量低,许多国内急需的技术密集产品不能生产,不得不花大量外汇进口。例如,我国每年用于进口设备的投资达几百万美元,相当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设备投资的60%以上,进口设备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已从1990年的26%上升到1995年的36%。一方面大量进口,另一方面国内机械工业、原材料工业、加工工业的设备大量闲置。这部份停产或半开半停的设备规模是无效的。由于它已落后,除非改造更新,今后它将继续无效。另一部份在用设备因现代化程度低,生产的产品质量品种不合要求,消耗高,投入同样多的劳动产出的实际使用价值少,同样降低了国有经济的实际规模。

2.结构失调(无效规模Ⅱ)。我国国有经济大部分集中在关键经济领域,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和公用事业占一半以上。尤其是国有大型企业,都属要害重点产业。〔11〕这是主体。这是与国有经济应有功能相适应的,奠定这样的基础是极重要的。但是,总的说来,国有经济覆盖面过宽,重点行业投入不足,产业集中度低,重复现象严重。工业40个行业中,行行都有国有经济。从产品市场占有率看,国有产品占50—99%的有18个行业,占45%;占30—50%的有12个行业,占30%;低于30%的有10个行业,占25%。许多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居主导地位是必要的,但有一些产业如食品加工(有9 832家国有企业), 食品制造业(有5 306家国有企业)、饮料制造业(有3 607家国有企业),其产品在全国市场上的占有率分别是52.2%、53.3%和53.6%。比重占这么大,值得研究。象家具制造(有594家国有企业)、服装加工 (1 102家),皮革、皮毛加工(847家)、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加工(1 265家)以及塑料制品制造业(1 609家)这类劳动密集型产业,也无必要进入这么多。而电子、电子通讯设备制造、电气机械设备制造、黑色金属矿采选、有色金属矿采选等高新技术和基础支柱产业却投入不足。如这些年电子工业的产值与饮业工业差不多,还不到食品加工业和普通机械制造的一半,显然低了。黑色金属矿采选业的资本金只有食品加工业的1/5,食品制造1/2和饮料制造业的1/3,显然也低了。

3.体制不合理(无效规模Ⅲ)。资金不配套,只有固定资金,缺少流动资金;没有自有资金,高负债经营;没有切实科学的投资责任制,投资失误无从追纠责任等等,使该形成的生产能力不能形成,形成了的不能充分发挥作用,造成巨大损失。质必然表现为量。上述三种无效规模,粗粗匡算,少说也占国有经济的资产总量的20%。就是说,6.5 万亿元的资产,1.1亿的职工,最多只有5.2万亿元的资产和七八千万职工发挥作用。

由于存在这些无效规模,就形成现实总规模Ⅲ,即:总规模Ⅱ-(无效规模Ⅰ+无效规模Ⅱ+无效规模Ⅲ)。这才是在起现实作用的国有经济总规模。

三、提高质量,调整结构,加强重点,发展壮大

但是,任何事物都是可以转化的。有效规模不会永远有效,无效规模也可以转化为有效,直至高效。关键在于我们的工作做得如何。

目前我国国有经济正处在暂时困难时期,相当部分企业包袱沉重,负债经营,开工不足,严重亏损。但这是暂时现象。任何社会的经济结构和素质都有一定的阶段性,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条件和要求。我国建国已48年,一个完整齐全、规模巨大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已经确立。产品严重短缺、人民不得温饱的时代已经过去,主要产品基本实现供求平衡,部分产品出现供大于求(尽管是低水平的、相对的)。表明国民经济的发展已进入一个新阶段,国民经济对国有经济的总规模及其结构和素质的要求,也进入一个新阶段。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重新研究国有经济的总规模,对它提出新的要求。

(一)在贯彻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方针的指引下,巩固成绩,深化改革,进一步更加健康地发展壮大国有经济

我国国有经济虽已具有一定的规模,增长很快,但还不能说已完全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它不仅素质不高,总规模也不足。我国基础设施薄弱,支柱产业和公有事业到处欠帐,新兴技术产业刚刚起步,国防工业落后,都需要大力加强发展。加工工业虽然摊子铺得很大,但技术密集与高附加值加工业都远落后于实际的要求。我国国有经济的资产总量和总产值虽然较多,但人均量很低,人均国有资产只有5 068元。 人均国有产值只有2 401元。这不能不限制它对社会的物质贡献额。 国有工业每个劳动者平均占用的固定资产不过6.9万元, 平均占用国有资金只有2.4万元〔12〕,不足西方国家人均额的1/10。这又成为它劳动生产率和投入产出率低的重要原因,严重影响国有经济的竞争能力和主导作用的发挥。因此,必须按照江泽民同志所指出的那样,继续有重点有目标地发展壮大国有经济。那种把国有经济仅限于“弥补市场经济缺陷”和经营“民营不愿或无力进入的领域”的“最小进入”的理论,是不符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求的。因而是不可能同意的。

(二)下大决心调整结构和战略布局

国有经济应按照它应有的功能发展,不应涉及过宽的领域。我国国力和国有经济扩大再生产的能力有限,力量分散不利于它作用的发挥。只有集中主要力量用于最必需最关键的领域,发挥自己的所长和优势,才能办大事,起更大作用。目前,我国有占1/4的国有固定资产分散在7万多个小型企业中,形不成规模。〔13〕第三产业中, 国有经济还有50多万人从事餐饮业,人数占全国餐业人员的7.9%。似也过大。〔14 〕该联合的联合,该撤出的撤出,力量集中,抓住重点,形成拳头,效果可能会更好。实践表明,垄断性自然资源产业、基础产业、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公用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关系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特殊行业,属于国民经济命脉,关系国计民生,国有经济必须全部或大部分支配和掌握。国有经济集中主要力量,经营好这些国民经济最重要,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和长远性的关键部门,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就有了基本保证,也才能充分表现国有经济的优越性,更好地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骨干、调控和示范作用。

要坚持“抓大放小”的方针。大型企业是国有企业的骨干,它集中了国有资产最先进的部分,集中于经济最重要领域,具有规模经济效益,总产出和纯产出在国民经济中占很大比重。抓住了它们,就抓住了大头。但比起国际大型企业来,目前我国国有大型企业规模尚小,实力不足,必须进一步发展,有条件的要组成大型企业集团。同时,要进一步放开放活国有小型企业。国有小型企业量大面广,有重工业,有轻工业;有劳动密集型的,有技术密集型的;有城镇、地区办的,有县办的;有办得好,有名牌,产品一直受到市场上欢迎的,有办得差,长期经营不善,资不抵债的。它们的设备能力,技术基础和经营管理水平有很大差别,不能用一个办法对待,更不应象国有大型企业那样管法,只有从实际出发,采取不同形式,进一步放开,才能办好办活。我看,国有小型企业大体可分为三类:一类是必须保留和继续发展的,这主要是指那些有拳头产品,产品为市场和国民经济必需,技术基础和经营管理好,规模大体适应市场要求的企业,对它们要从资金上、技术上和人才上给以支持,使之不断扩大规模,发展壮大。第二类是产品、设备、技术和管理有一定基础,已形成一定生产力,有发展远景,但规模过小,经营存在各种困难的。对这部分企业,要重视利用发挥它已形成的生产力,采取改组、联合、兼并等方式,使之向骨干企业靠拢,扩大规模,改造技术,更新产品,向规模经营发展。有的可租赁承包,相当部分可改为股份合作制。第三类,长期亏损,经营无望的,要坚决出售或破产,不要再保留。放开搞活国有小企业,只要从实际出发,从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出发,尊重群众的意愿,与职工商量,宜采取什么形式就采取什么形式,并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监管评估,有利于结构调整,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也有利于国有经济和公有经济作用的发挥,一定能把企业办得更好,不必顾虑。死水一潭,不改不动,或不加分析,采取一律出卖的做法〔15〕都背离国有经济发展规律,会造成严重后果,是不能赞成的。

(三)加强宏观管理和企业自我约束,解决重复建设,重复生产问题

第一步,把现有各个行业所有重复、多余的部分砍掉,有的兼并转产,有的坚决淘汰。已是多余的而且是落后的生产力,就没有必要再保留它,保留时间越长,损失就越严重。同时,要采取切实措施,防止新的重复建设。按比例发展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整个国民经济如此,行业如此,每种产品也如此。违反客观需要的比例和平衡,必将受到惩罚。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有众多强有力的国家经济管理部门,有必要的经济手段、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不仅有必要也有条件制止盲目投资建设的现象,使国民经济保持比例地协调发展。我们要从国有经济入手,从大中项目入手,解决这个问题。它已给我国现代化建设造成巨大浪费,再不解决就会造成更大的浪费。那种认为“为了竞争,不怕重复”的观点是不对的。明知重复多余,会浪费资源,造成两败俱伤,为什么还要提倡重复呢?

(四)进一步上水平,提高国有经济的素质。素质是更重要的规模

在国有经济已具一定规模和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条件下,国有经济的规模作用主要不表现在量上,而是表现在质上。国有经济只有占据关键领域,用先进的技术,先进的产品,先进的管理,先进的成本和先进周到的服务,才能赢得市场,表现出优势,发挥它们主导作用。我们要尽快改变国有经济的整体素质不高的状况,从武装、改造大中型企业入手,使国有经济整体素质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要进一步改造技术装备,采用先进技术,逐步淘汰落后装备和技术;掌握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发明创造自己的先进技术;建立和发展更多先导行业,逐步淘汰和改造落后传统行业;生产和试制越来越多的新型先进关键产品,逐步淘汰过时的落后产品。国有经济不应该是一般技术拥有者和一般产品生产者,而应该是最先进的尖端技术和产品的拥有者和生产者。国有经济只有在设备上、技术上、产品上和人才上领先,占主导地位,在激烈的竞争中勇往直前,不断进步,才能在现代化建设中不间断地起主导作用,保持主体地位。

(五)深化改革,健全体制

进一步提高国有经济素质,扩大规模,必须深化体制改革。改革是经济发展的动力,也是规模扩大和质量提高的动力。国有经济规模上的许多问题,如重复建设,资金不配套,投资失误,结构失调,大都与不合理的体制有关。只有深化改革,解决政企不分,条块分割、缺乏投资责任,企业包盈不包亏,宏观管理该管的不管,不该管的乱管等问题,这些问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

注释: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325页。

〔2〕《列宁选集》第2版第1卷,第88—89页。

〔3〕参见拙作:《中国所有制结构探析》。红旗出版社1996 年版,第79页。

〔4〕《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294页。

〔5〕同上,第318—319页。

〔6〕《经济学手搞》。《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第146页。

〔7〕《中国统计年鉴》(1996),第25页。

〔8〕《人民日报》1997年2月19日。

〔9〕《关于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主要数据的公报》。

〔10〕《光明日报》1997年6月2日陈佳贵文。

〔11〕以产值计,在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中,国有工业占66.5%和95.4%,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和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占83.1%和84.5%,医药制造业占47.9%,黑色和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占60.7%和40.9%,专用设备制造业和交通运输制造业占42.8%和45.9%,电力、煤气、自来水生产和供应业占77.4%、88.6%和84%。(见《关于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主要数据的公报》)

〔12〕据《1995年第三次工业普查资料摘要》第8—9页计算。

〔13〕据中央电视台1997年8月19日报道。按国家统计局的数字,1995年国有小型企业拥有的资产占16.9%,固定资产占15.9%。见《中国统计年鉴》(1996)第419页。

〔14〕《中国统计年鉴》(1996)第556页。

〔15〕有的同志主张:“中小型国有企业如何改?其实就是一个字:卖!可卖给其他非国有企业,也可以直接卖给个人。”并说“你卖的越多,大家就越有信心。 ”(见《社会科学战线》1997 年第2 期)按1995年国有中小企业占的比重计算,将国有中小企业全部出卖,将使国有工业产值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34%下降到20.8%,总资产比重由59.9%下降到37%,资本金的比重由51.8%下降到33.2%。

标签:;  ;  ;  ;  ;  ;  ;  ;  

如何看待当前国有经济的总体规模_国民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