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F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魏国圣李明权

魏国圣李明权

(汉川市人民医院湖北汉川431600)

【摘要】目的:观察CTF与CAF方案对晚期乳腺癌患者化疗临床疗效。方法:CTF方案:FT207(替加氟)500mg/m2,静脉滴注;THP(吡柔比星)50mg/m2,静脉滴注;CTX(环磷酰胺)500mg/m2,静脉滴注。CAF方案:5-Fu(氟尿嘧啶)500mg/m2,静脉滴注;ADM(阿毒素)50mg/m2,静脉滴注,d1;CTX(环磷酰胺)500mg/m2,静脉滴注。每21d为一周期,至少二个周期。结果:CTF方案有效率为615%(32/52),CAF方案有效率为533%(24/45)。主要毒副作用为恶心、呕吐及骨髓抑制和脱发等,其毒性为可逆性,对疗程无影响。而CTF方案较CAF方案心脏毒性更低。结论:CTF方案较CAF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患者,心脏毒性低,患者耐受性好,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CTF方案;晚期乳腺癌;化疗;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339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5028(2013)10-0067-02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为我国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二位,对妇女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1]。近年来我科用以THP为主的CTF方案治疗52例晚期乳腺癌患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并与传统CAF方案进行比较、回顾,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全部97例晚期乳腺癌患者均为我院2006年4月~2010年4月的住院的女性患者,均为行乳腺癌根治术后而复发转移,经胸片、B超、CT、MRI及骨扫描,细胞学检查证实,均有客观观察指标。其中,2008年4月~2010年4月患者52例,年龄27~66岁,中位年龄492岁。单个部位转移者19例,两处及以上部位转移者33例。其中,区域淋巴结转移23例,对侧乳腺转移5例,肺转移22例,骨转移7例,胸壁转移9例,肝转移8例,皮肤及软组织转移15例。单个转移中,区域淋巴结转移13例,皮肤及软组织转移3例,胸壁转移3例。2006年4月~2008年3月患者45例,年龄28~65岁,中位年龄473岁,单个部位转移者18例,两处及以上部位转移者27例。其中,区域淋巴结转移20例,对侧乳腺转移4例,肺转移19例,骨转移5例,胸壁转移8例,肝转移6例,皮肤及软组织转移14例。单个转移中,区域淋巴结转移11例,皮肤及软组织转移3例,胸壁转移2例。全部病例Karnofsky(KPS)评分>70分,预计生存期≥3个月。两组病例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化疗前按常规进行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检查,判断患者化疗前状况,无化疗禁忌症。2008年4月~2010年4月的52例患者按CTF方案化疗:FT207(替加氟)500mg/m2,静脉滴注,d1、d8;THP(吡柔比星)50mg/m2,静脉滴注,d1;CTX(环磷酰胺)500mg/m2,静脉滴注,d1。2006年4月~2008年3月的45例患者按CAF方案化疗:5-Fu(氟尿嘧啶)500mg/m2,静脉滴注,d1、d8;ADM(阿毒素)50mg/m2,静脉滴注,d1;CTX(环磷酰胺)500mg/m2,静脉滴注,d1。两组患者均以每21天为一化疗周期,至少二个周期。化疗期间给恩丹西酮等止吐措施,根据WBC(白细胞)情况,必要时给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支持治疗。

13疗效评价标准:按WHO制定的实体瘤客观疗效评价标准,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和进展(PD)。有效率为(CR+PR)%[2]。

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10统计软件,差异显著性测定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5毒副反应:不良反应按WHO抗癌药物急性与亚急性毒性反应表现与分级标准进行评价,分为0、Ⅰ、Ⅱ、Ⅲ、Ⅳ度。在每一周期化疗结束后,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来进行,比较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等的变化。

2结果

21疗效;CTF组52例患者共完成189周期化疗,至少2周期,最多6周期,平均36周期,其中CR4例,PR28例,SD17例,PD2例,总有效率为615%(32/52);CAF组45例患者共完成144周期化疗,至少2周期,最多6周期,平均32周期,其中CR2例,PR22例,SD18例,PD3例,总有效率为533%。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1。

 

22毒副反应:CTF方案与CAF方案主要毒副反应表现为恶心、呕吐:923、933%;骨髓抑制:865、916%;脱发:486、511%等。但以Ⅰ、Ⅱ度为主,经处理后可缓解,对化疗进程无影响。两组比较,恶心、呕吐,骨髓抑制,脱发等无明显差异(P>005)。CTF组心电图改变则明显低于CA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讨论

乳腺癌目前被认为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同时也是实体瘤中应用化疗最有效的肿瘤之一。化疗占有重要地位,晚期乳腺癌化疗有效率为30~80%,CR率达15~20%,CR者中位生存期可达2年以上[3]。联合化疗是治疗晚期乳腺癌的重要方法,一般认为联合化疗的疗效优于单药化疗。CAF方案的有效率为43~82%,CR9~23%,缓解期8~11个月,生存期5~27个月[1]。

THP是新一代半合成蒽环类广谱抗癌药物,是在ADM的氨基糖部分4/位上羟基中的“氢”被新的活性基团吡南基取代后形成的异构体衍生物,使THP的脂溶性增加,能迅速透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再进入细胞核,直接嵌入DNA双螺旋链,抑制DNA聚合酶,阻止核酸合成,干扰细胞有丝分裂,使瘤细胞终止于G2期不能进入M期,从而起到显著的细胞杀伤作用。能有效对抗耐ADM的肿瘤,其抗瘤活性优于或相当于ADM,而急性心脏毒性仅为ADM的1/7,明显优于ADM,而脱发等不良反应则明显降低[4]。常用含有蒽环类药物的联合方案对乳腺癌的有效率为50~70%[5]。李祥萍等用含吡柔比星CTF方案治疗乳腺癌有效率为633%[6]。裴新红等人则取得了687%的疗效[7]。

而替加氟则为5-FU的衍生物,在体外无抗肿瘤作用,进入体内后,在肝脏活化逐渐转变为5-FU,抑制胸腺嘧啶核苷酸合成酶,阻断脱氧嘧啶核苷酸转变为胸腺嘧啶核苷酸而干扰DNA、RNA合成,主要作用于S期,是抗嘧啶类的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替加氟注射液输注后,在血液和组织内维持活性12小时,故化疗指数是5-FU的2倍,而毒性却为5-FU的1/4~1/7[8]。仇君等用替加氟联合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有效率为526%[9]。

环磷酰胺在体内经肝细胞色素P-450氧化,裂环生成中间产物醛磷酰胺,进入细胞内,分解出有强效的磷酰胺氮芥,与DNA发生烷化,形成交叉联结,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繁殖[10]。

CTF方案用环磷酰胺、吡柔比星、替加氟联合,作用于肿瘤细胞增殖的不同时期与过程,以增强抗肿瘤效果。结果表明,CTF方案对52例晚期乳腺癌患者,疗效为615%(32/52)。而CAF方案疗效则为533%(24/45)。均与文献报道的667%有效率相近[11]。二方案主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与骨髓抑制,部分为脱发。经处理后均可缓解,没有因严重毒副反应而中断化疗者。但CTF方案心电图改变则明显低于CAF组,说明CTF化疗方案心脏毒性较CAF方案要低。

综上所述,CTF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患者,心脏毒性较CAF方案低,病人耐受性好,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孙燕,石远凯.临床肿瘤内科手册(第五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425450

[2]冯继峰.肿瘤内科临床医嘱手册[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79184

[3]汤钊猷.现代肿瘤学 [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3:9

[4]Spielmann M,Kerbrat P,Delozier T,et al.Pirarubicin in advanced breast cancer:a French cooperative phase Ⅱ study.Eur J Cancer,1990,26:821823

[5]Charfare H,limongelli S,Purushotham A D.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in breast cancer [J].Br J Surg,2005,92(1):1423

[6]李祥萍,宋水萍,谢仔坚,等.CTF与CAF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疗效对照研究[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0:10(2)6667

[7]裴新红,张连平.含吡柔比星化疗方案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应用[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08:15(3)255256

[8]孙蔚莉.喃氟啶注射液联合方案治疗54例恶性肿瘤疗效及毒性观察[J].中国厂矿医学,1996,5:323

[9]仇君,李化荣,吕焕菊.多西他赛、替加氟、亚叶酸钙治疗晚期乳腺癌的疗效观察[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08:25(5)573

[10]江明性.药理学(第四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343

[11]朱元喜,方志忻,马淑资,等.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不同方案及安全性比较[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01,8(3):1819

论文作者:魏国圣李明权

论文发表刊物:《河南中医》2013年10月第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19

标签:;  ;  ;  ;  ;  ;  ;  ;  

CTF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魏国圣李明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