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深静脉导管E形固定方法的效果观察论文_董丽秀,陈配配,杨龙珍,张桂芬,黄瑾琴

董丽秀 陈配配 杨龙珍 张桂芬 黄瑾琴

(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分院ICU 广东 广州 528200)

【摘要】 目的:观察深静脉E形固定方法的效果。方法:将120例中心静脉置管的ICU危重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60例采用雅格力胶布在常规贴膜的基础上做E形固定,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贴膜固定,两组患者的置管方法、冲封管方法等导管维护方式相同。比较两组患者导管脱出的情况、深静脉导管穿刺处皮肤细菌的检出率。结果:试验组导管脱出的阳性率低于对照组;穿刺处皮肤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E形固定法是一种简单易执行的操作,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中心静脉置管;E形固定

【中图分类号】R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7-0165-02

中心静脉置管术已广泛用于临床[1],而它在危重患者的救治中有独特的优点,特别是需要在短时间内快速大量输液、静脉用药频度高、输液时间长等对患者的血管产生了较强的刺激作用,缓解了患者因反复穿刺而产生的痛苦,危重患者也获得了宝贵的治疗时间、抢救时间和用药时间,且ICU护士的劳动强度也大大的降低,因此,众多的临床专家认为,为了进一步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在应用深静脉导管的过程中使用有效的固定方法十分的重要[2],中心静脉置管术可应用于急性循环衰竭需大量快速补液、严重创伤性休克、静脉高营养治疗、需了解其循环血量和心脏功能、缺乏外周静脉通路的患者之中,应用范围较为的广泛。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在我科住院行深静脉置管的病人120例,其中男80例,女40例,年龄最大的90岁,年龄最小的40岁,平均年龄65岁。于穿刺成功3d后,将病人随机分为实验和对照组各60例,5d~7d后对两组病人导管的脱出,以及穿刺处皮肤细菌的检出等方面进行比较。方法:

1.2 深静脉管的固定方法

深静脉管留置完毕后给予安尔碘消毒液消毒,待干后贴上3M贴膜,并在管腔露出贴膜的地方贴上提前剪好的亚克力胶布,例如将亚克力胶布剪成5*5cm的规格,在其中一侧剪成E形的结构,如图1。再将E形胶布固定在深静脉管露出贴膜的地方,如图2。深静脉留置成功后,每周由换药小组成员定时换药,每次换药时先用酒精脱脂,再用安尔碘顺逆消毒两遍,待干后贴上3M贴膜及亚克力胶布。并由换药小组定期进行深静脉穿刺处皮肤的细菌培养。对照组患者则不使用亚克力胶布E形固定,其余操作相同。

2.结果

研究结果表明,E形胶布固定方法比常规单纯贴膜固定方法相较,具有明显的优势,可以有效优化导管的留置位置,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3.讨论

3.1 深静脉导管的固定十分的重要,局部细菌会在深静脉穿刺点处繁殖,并在导管移动的过程中,带入人体内或移至导管头端,进而引发置管处并发脓性分泌物及红肿现象,这都是致使导管拔除的原因。因此深静脉置管的固定尤为重要。

3.2 E形胶布固定法在深静脉导管的固定中表现出了很好的优势,首先选择的是亚克力胶布,这种胶布粘性非常好,我们将其剪成“E”形,在固定深静脉时,“E”字中间的一条胶布将深静脉的两管腔分开,而“E”字两边的胶布交叉贴于下面,牢固性非常好。由于牢固性非常好,深静脉不会因为贴膜的脱落而在固定换药时间以外的时间再次换药,从而也减少了细菌生长的机会。减少了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机会,真正做到以病人为中心的宗旨。所以E形胶布固定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参考文献】

[1] 钱火红,徐琴,邱群等.中心静脉导管置换术的临床应用 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2):t43-t44.

[2] 朱小燕,卢淑美,林美英.无缝线固定中心静脉导管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07S):77.

论文作者:董丽秀,陈配配,杨龙珍,张桂芬,黄瑾琴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2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3

标签:;  ;  ;  ;  ;  ;  ;  ;  

ICU深静脉导管E形固定方法的效果观察论文_董丽秀,陈配配,杨龙珍,张桂芬,黄瑾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