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节水灌溉现状与对策建议论文_田强

昆明市节水灌溉现状与对策建议论文_田强

昆明龙慧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云南昆明 65000

摘要:水资源是重要的国家战略资源,也是人类生存的基本自然资源,处于滇中北部的昆明市人均水资源量低,人均水资源量仅为882m³/人,其中,滇池流域人均水资源量仅195m³/人,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资源性、工程性、水质性缺水突出,由于特殊地形地貌,受地理位置和大气环流异常影响,水资源年内分配与需水过程相差较大,水灾、旱灾害频发,具有十分突出的水资源供需矛盾,然而当下以传统种植方式为主的农业作为用水大户却存在着水肥利用率低,产业转型慢的弊端。节水灌溉以其节水、节肥、增产、增效的主要作用作为新时期治水思路下的重要实践,是实行水资源最严格管理制度的基础前提,是解决当前水资源供需矛盾的必要手段,是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可靠措施,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并加快农业的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农业和农村现代化进程的必然选择,是符合建设节水型社会基本要求,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手段。

关键词:昆明市;节水灌溉;对策建议

1昆明市节水灌溉现状

近年来,昆明市加大渠系防渗力度,大力推广低压管道灌溉和喷灌、微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实施石林县农业综合开发黑龙潭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2009年起启动实施石林、东川、寻甸、晋宁、宜良、富民、禄劝等7个重点县建设。另外在山区、半山区实施“五小”水利工程,加大小水窖、小水池建设力度。

截止2014年底,昆明市在册耕地面积245.05万亩,有效灌溉面积达194.67万亩,占耕地面积的79.44%。昆明市已建节水灌溉面积75.84万亩,占有效灌溉面积的38.96%。已建高效节水灌溉面积38.87万亩,占节水灌溉面积的51.25%,其中包括管灌17.82万亩,喷灌8.14万亩,微灌12.91万亩。昆明市通过已建干支渠灌溉51.6万亩,占有效灌溉面积的26.51%。

2现状供用水量及水资源开发利用率

2016年昆明市平均降水量973.1mm,折合降水总量205.86亿m³,全市地表水资源量59.36亿m³,折合径流深280.6mm,地下水资源量20.22亿m³。

2016年从邻州市流入昆明市的水量为18.91亿立方米,昆明市出境水量67.79亿立方米。其中金沙江流域入境水量6.31亿立方米,出境水量48.27亿立方米;南盘江流域入境水量12.6亿立方米,出境水量18.94亿立方米;红河流域出境水量0.58亿立方米。

2016年昆明市水资源总量59.36亿立方米,约占全省水资源量的2.8%,2016年昆明市国内生产总值在全省排名第一,GDP达到4300.43亿元,占全省总量的29.06%,但人均水资源量仅882m³/人,其中,昆明主城九区人均水资源量仅195m³,与全国著名的缺水地区京津唐的人均水资源量相当,水资源承载能力与经济快速发展对水资源需求的矛盾十分突出。

2016年,昆明市农业用水消耗量5.70亿m³,占全市用水消耗量9.63亿m³的59.19%,农业用水量大,节水灌溉效益潜力巨大。全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率29.85%,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为全省平均水平6.8%的3倍左右,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为全国平均水平20.8%的1.44倍。从用水量来看,昆明市以地表水供水为主,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已成为昆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问题,其核心是提高用水效率,建设节水型社会。昆明市属山区地形,水资源开发利用难度大,在云南省“桥头堡”战略的推动下,社会经济飞速发展,节水的压力和任务依旧艰巨。

3节水灌溉的必要性

3.1节水灌溉是实行水资源最严格管理制度的基础前提,是解决当前水资源供需矛盾的必要手段,是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举措。

昆明市的水资源总量虽较为丰富,但降雨受海拔、地形等因素的影响,时空分布不均,与城市、人口、耕地及光热资源等的分布极不协调,部分地区水资源严重匮乏。如根据《2016年昆明市水资源公报》公布的数据,昆明主城九区水资源总量为6.40亿m³,仅占昆明市水资源量(59.36亿m³)的10.78%,却集中了全省约55%的人口、74%左右的GDP总量,人均水资源量仅为195m³,仅为昆明市人均水资源量882m³的1/5,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超过了40%的合理开发利用上限,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昆明市复杂的地形地质条件决定了水利工程建设的艰巨性,效益显著、投资小的水利工程早已开发完毕,当下本省内开发的水利工程普遍存在工程投资大、地质条件相对复杂、施工处理难度大,但是单方水价偏高、增加供水量有限的特点。近年来在建及拟建的中型及小(一)水库工程投资统计,从水源点到田间沟渠配置的灌溉亩均投资超过10000元,单方水投资超过25元/m³,从“开源”的角度讲,进一步开发利用本区水资源的难度和代价在逐渐加大。从“节流”的角度讲,2016年,昆明市用水消耗量9.63亿m³,其中农业用水消耗量5.70亿m³,农业灌溉水量占昆明市总用水量的59.19%左右,是用水大户,而昆明市灌溉水利用系数0.52左右,高效节水灌溉率仅17%,是一个效率低的费水者,存在着巨大的节约潜力,实践证明,发展节水灌溉将是一条成功之路,是实行水资源最严格管理制度的基础前提,是解决当前水资源供需矛盾的必要手段,是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可靠措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节水灌溉是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

昆明市地处西南边陲,山地、丘陵占昆明市面积的87.28%,社会经济和农业技术与全国水平相差较大,长久的粗放式的农业造成化肥使用量利用率过高,以常用耕地面积计,亩均化肥施用量39kg/亩,远超过国际上为防止水体污染而设置的15kg/亩的安全上限。《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显示导致水体污染的重要原因是农业源污染排放,其中COD占排放总量的43.7%、总氮占57.2%、总磷占67.4%。有资料表明我国综合化肥利用率只有30%~40%,氮肥利用率30%~35%,磷肥只有10%~20%,低于发达国家15~20个百分点。高施肥量使得土地板结,作物产生抗药性,为保持高产量只能继续加大施肥量,形成一个对环境和土地资料破坏的死循环。在昆明市为解决这种问题,在滇池流域退耕34万亩耕地,但这种方式需要在地方财力相对雄厚、百姓环保意识高、产业转移有出路的地方,需要应对大量的舆论压力和百姓对收入受损的担忧,是较为“激烈”的一种方式,有其特殊性。而节水灌溉提高节水、节肥、改善土壤环境,同时又有增产、增效的作用,百姓易于接受,是较为“温和”的方式,更适于在更广的范围推广。

4节水灌溉的对策建议

根据昆明市水资源分布、气候特点、地形、经济发展水平、灌区类型及灌溉作物种植差异等因素等方面,从适宜发展的灌溉模式进行分区,同时根据节水灌溉规划的原则和任务拟定重点发展区域,同时考虑昆明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等特点,重点围绕重要湖泊、水库、河流、水污染治理要求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昆明市高效节水灌溉发展主要分为五个大区。

4.1滇池流域区,中心城市区,主要包括盘龙区、五华区、西山区、官渡区、呈贡新区、晋宁县和阳管委七甸街道。本区是水资源最紧缺地区,人均水资源量仅仅为195m³/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生态环境需水量大,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需要调整农业用水结构和生产布局,大力发展耗水量低、附加值高的农业产业。全面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小型水源工程建设、渠系工程配套改造、配套工程建设等,跨越式提升整个农业节水水平。

4.2普渡河中、下游区,主要包括禄劝县、两区和富民县。本区水资源相对丰富,但长久的粗放式的农业造成化肥使用量利用率过高,营养物质通过暴雨径流,直接汇入河流、水库、湖泊中,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加剧,节水灌溉潜力巨大。本区在结合充分拦蓄雨洪资源,搞好引调蓄水工程配套建设的同时,重点开展小型水源工程建设,充分利用降雨;调整农业用水结构和生产布局,大力发展优质粮油和特色农业产业;积极采用深耕整地,保苗直播等节水保苗措施,重点发展喷灌、微灌等高效节水工程。

4.3小江区,主要包括东川区和寻甸北部山区,本区域光热资源较好,但各类土地资源总量不大,且分布零散,不连接成片,农业生产不成规模,在保障粮食生产安全的前提下,优化农业生产布局,建立具有云南当地生态特色的农业产业基地,打造北部生态特色农业产业区,对高效节水灌溉有其必然要求。在干热河谷区规划以管灌、水窖、泵站为主的工程建设,结合高原特色作物规划种植区,重点推广提水灌区管道输水灌溉,适当发展微灌、喷灌等高效节水技术。

4.4中部牛栏江流域区,主要包括寻甸大部分区域,为农业区。本区地势平缓,有大小不等的坝子80多个,其中千亩以上的坝子10个(河口、七星、金源、金所、功山、柯渡、先锋、尹武、可郎、摆宰),万亩以上的坝子5个(牛街、果马、仁德、鸡街、马街),该区具有20余万亩的坝子和河谷槽,占当地总耕地面积的30%左右,是包谷、水稻的主要产区,该区有丰富的水资源和土地资源,应不断巩固粮食基础产业地位,推进农业化水利程度开发,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稳定粮食生产,奠定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县的地位,在坝子区重点推广微灌、喷灌的高效节水技术,山地地区适当发展灌区管道输水灌溉。

4.5南盘江流域区,主要包括宜良县、石林彝族自治县和阳宗海管委会大部分,为农业区。该区域是昆明市主要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农业发展空间广阔,交通区位毗邻主城区,该区域在《昆明市“十三五”农业发展规划》提出,要着力建设具有国内领先水平、集优势高效农业科技示范、旅游资源与生态农业融合的休闲农业、农业成果转化与展示交流平台、农产品加工基地。结合当地发展需求,主要考虑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为主,发展大型灌区设施建设,以提升优势产业与主导产业为主要方向。

5结语

高效节水灌溉应根据当地地形、气候等条件,分区施策,采用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灌溉方式,结合高原特色农业区采取喷、滴、管灌所需的灌溉水源和配套工程,通过水肥一体化、科学灌溉达到农产品提质、农民增收和节水灌溉多重效益。

高效节水灌溉发展应着重分析评价节水灌溉及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现状,在巩固现有节水灌溉面积及水资源保护基础上,结合水生态建设重点,大力开展节水灌溉,合理制定节水灌溉发展的目标与建设任务,提出节水灌溉发展方向和建设任务,确定节水灌溉的主要工程建设与改革管理内容,并提出相应的实施计划、保障措施和投资规模,按县级行政区规划、地州级汇总、省级汇总等3个层次进行上下联动、协调平衡的工作方式,积极推进高效节水灌溉的实施和运行。

参考文献

[1]GB/T50363—2006,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S];

[2]GB/T50085—2007,喷灌工程技术规范[S];

[3]GB/T50485—2009,微灌工程技术规范[S];

[4]GB/T20203—2006,农田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S];

论文作者:田强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6

标签:;  ;  ;  ;  ;  ;  ;  ;  

昆明市节水灌溉现状与对策建议论文_田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