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规学”学术著作引文分析(1987/2010)_文献计量学论文

中国“三计学”领域学术著作引文分析(1987-2010),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学术著作论文,引文论文,中国论文,领域论文,三计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引言

近年来,学者们对科技文献的引文分析与研究在不断地深入。由于各网络引文数据库较少收录学术著作引文,当前的绝大多数引文分析均是从期刊论文的引用出发来进行研究。学术著作作为科学知识积累与传播的另一大途径,一般具有丰富的引用文献,而且比较规范和系统,对其引文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对此研究较少,笔者只检索到两篇相关论文:一是李明子对单本农业科学著作从引文量、引文年代、引文类型、引文学科分布、引文语种及自引率等角度进行了分析,探讨了著作的图书质量评价方法[1],二是陈广玉从美国对华研究信息源的图书著作(集中于社会科学领域)中选取样本,并建立引文数据库,用于揭示著作的信息来源及进行深度的信息挖掘[2]。学术著作包含着丰富的引文资源和学术价值,对其引文的分析目前来说是一个正在开发中的研究领域,图书数字化、建立引文数据库都是艰巨的工程,是否开展这一研究,能否开展也是值得讨论的问题。近来国外有学者提出在社科领域科研人员科研能力评估中纳入学术著作一项,并提出了相应的一系列建议措施和指标[3],之后又有学者借助Google Book海量的数字图书及其引文资源进行了具体分析研究[4],相信随着数字图书馆的兴起,有关于学术著作引文分析的研究将更加深入并实现其应用价值。

科学计量学是运用数学方法对科学的各个方面和整体进行定量化研究,以揭示其发展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是情报计量学、文献计量学与科学学相互交叉的产物[5]。本文采用科学计量学方法,对国内科学计量学、情报计量学(信息计量学)、文献计量学“三计学”领域的学术著作的参考文献(引文)的数量、引文的类型、引文语种以及引文年代等的分布进行人工统计分析。该研究从著作的引文出发,考察学术著作的引文的类型、语种、时间等的分布情况,将引文分析的对象拓展到学术著作层面。

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2011年12月,在中国国家图书馆的馆藏目录中分别使用“科学计量学”、“信息计量学”和“文献计量学”等关键字进行检索,对检索结果中的书目进行相关性和可获得性筛选,去除会议论文集和海外中文著作等,最后确定了21本著作作为研究对象,按出版年时间排序得到表1。

样本著作的参考文献著录都较为规范,均按照IS0690或GB/T7714标准著录,著录项包括主要责任者或其他责任者、题名、版本、出版项、页码及析出文献等[6]。参考文献表的编排方面,有四本著作采用了作者-出版年制(参考文献表按作者字顺和出版年排序),其余均为顺序编码制(即引文采用序号标注,参考文献表按引文的序号排序);排版方面,有五本著作是在每章末尾列出,其余均在正文结束后统一列出。笔者将这21本著作的所有参考文献复印下来,将所需数据录入EXCEL进行统计分析。

3 分析结果

3.1 “三计学”领域著作数量增长迅速,本均引文量在2000年后增长迅猛

21本著作出版时间跨度为1987~2010年,共24年,按照20世纪90年代以前、90年代到2000年、2000年以后划分,得到著作数量的时间分布,如图1所示。其中,罗式胜在1987年出版的《文献计量学引论》是国内最早的文献计量学著作。可以看出,从刚开始的文献计量学到科学计量学,再到信息计量学,随着学科的发展,国内这一领域的研究内容不断拓展,著作数量也呈增多趋势,特别是2000年以来,该领域的著作数量迅速增长,达到13本,占全部样本的62%。

图1 著作数量按时间区间分布

近年来,各种学术成果的迅猛增长、加上文献网络数据库的兴起,使作者可查阅的文献量不断增多。2009年我国作者在国内科技期刊上共发表论文52.13万篇,与2008年相比增长了10.4%[7],图书品种与2008年相比增长10.07%,新版图书品种增长12.97%[8]。将著作本均引文量按照出版年代进行统计,结果如图2显示。可以看出,著作的引文量的整体趋势是不断增多的,虽然在1991~2000年之间,本均引文量有所减少,但2000年后,著作本均引文量增至222条,增幅达到149%,增长迅猛。

3.2 19%的著作是合著,作者多是男性,多来自高校,作者出版著作的平均年龄为46岁

我们将作者的性别、机构和著书年龄等信息进行统计得到表2。

图2 本均引文量按时间区间分布

如表2所示,21本著作共有19位作者。有4本为合著著作,合著占总数比例为19%,序号分别为10、14、18、21(表1),可以看出合著著作出现的时间都较晚,可能与科研信息交流更加方便有关。有四位作者参与撰写了多本著作,分别为罗式胜(3本)、邱均平(3本)、梁立明(2本)和庞景安(2本)。19位作者中有两位女性(梁立明、侯海燕),其余均为男性,所有作者在著作出版时的平均年龄为46岁。按照机构类型来看,有13位作者来自高校,其余6位来自科研院所。

3.3 2006年后本均引文量快速上升,超过引文量平均值的著作多集中于信息计量学和科学计量学

著作的参考文献数量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吸收文献的能力,参考的文献是否系统全面,是对著作价值评估的重要参考。本次研究所选择的著作样本引文总数为3 628条,本均引文量达到了173条,最高的一本为807条(表3)。对本均引文量按年份分布进行统计,结果如图3所示。可以看出,2005年之前,本领域著作较为分散,本均引文量较少且没有明显的趋势,从2006年开始,随着著作出版数量的增加,本均引文量也出现了较快增长,从而使本均引文量时间分布整体呈现了增长的趋势。

对撰写多本书的作者的引文量进行前后对照分析,除罗式胜外,其他两位作者的引文量都出现了明显增长。邱均平《文献计量学》(1994)引文量为92条,之后的《信息计量学》(2007)与《文献计量内容分析法》(2008)引文量均大幅增加,分别为201条和130条;梁立明《科学计量学:指标·模型·应用》(1995)的引文量为51条,之后与武夷山合著的《科学计量学:理论探索与案例研究》(2006)的引文量达到了301条,增长了接近六倍。

分析高于引文量平均值的著作特征,结果发现,这些著作都集中在信息计量学和科学计量学领域。这可能是由于信息计量学其研究内容包含了较多类型的信息而不再仅仅局限于文本信息,科学计量学涉及了较为广阔的领域,信息源较为广泛,如科技政策、科技统计数据等。

3.4 著作的引文主要是期刊,其次是著作

此次选取的样本著作的引文类型相当丰富,有期刊论文、学术著作、普通图书、会议论文集、报纸文章、演讲稿、学位论文、报告、标准、专利和网页、联机数据库、网络数据库等电子文献。由于这21本著作主要的引文类型是著作和期刊论文,所以将类型分为3类:期刊论文、著作和其他。统计结果见表4,其中序号与表1序号相同,代表各个样本实例。

科技期刊作为记载、报道、传播和积累科学信息的重要载体,在传递高质量科学知识的同时,具备及时性、广泛性、连续性的特征,这是其他类型的科学文献不具备的。如表4所示,21本著作的参考文献中,期刊论文的平均比例占到了71%,远高于包括著作以内的其他类型文献,经计算期刊比例的标准差为0.20,各个样本实例与平均值的偏差较小,期刊论文在引文中的比例均较大。这说明无论何时,期刊论文都是学术著作最主要的信息源,对于著作这一学术成果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样本中也包含一些特殊例子,如序号14的著作在参考文献表中并没有列出除著作以外的引文,这可能与作者自己吸收知识的方式或写作方式有关。除去这一特殊实例后,再进行计算期刊论文比例均值及标准差,分别为67%和0.14,与原数据差距不大。这说明所选样本在较大程度上反映了整体的特性。

图3 本均引文量按年份分布

科学计量学是新兴学科,其概念是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被引入国内,到八九十年代才有著作陆续出现,当时国内的学科发展正处于发展初期,本领域著作也不多。从样本统计情况知道,前几本著作引用的著作多为外文或译文著作,期刊论文占的比例较重。由此可以看出,在学科发展初期,在其他学术成果类型并不丰富的情况下,期刊在学术交流和知识传递方面起着比任何时期都更为重要的作用。

对其他类型的引文统计时发现,随着时间发展,其他新兴的引文类型的引文在不断增加,如标准、专利、网页、联机数据库、网络数据库等。从形式到内容,各种文献类型的发展与网络融合的趋势不可避免。

3.5 著作引文的中文比例在前期较高,后期外文比例较高

样本著作的引文包括多种语言的文献,有中文、英文、日文、俄文及意大利文等。除此之外,还包括一部分译文。由于除英文之外的外文文献较少,因此将其和英文统一统计为外文项。语种部分的统计分为中文、外文和译文3类进行,结果如表5所示。

科学计量学是在国外起源,图情档相关领域的学者对其基本理论进行翻译并引入国内,使其在国内得以发展并日益壮大,但其研究核心地域仍在美欧等国家。相对于其他学科,它具有更广阔的国际背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国内此领域的研究人员经常会查阅外文文献,跟踪最新的研究动态,不可避免的将其引入自己的学术成果作为参考。由表4的数据可以看出,外文文献占著作引文的比例平均值为53%,标准差为0.25,说明样本中著作引用外文文献的比例均较高。而我国农业科学、数学、工程科学技术和材料科学等在世界较有影响力的学科的这一比例可能会有所降低。统计结果中还出现了一些特殊例子,如第四本外文文献比例高达92%,第八本第九本没有引用外文文献等,这说明是否引用外文文献跟作者的个人倾向也有关,不同作者之间差异较大。

对引用期刊论文的语种进行统计,结果显示,引用的期刊论文中中文比例为45%,外文为55%,与总体语种的分布情况基本相符。外文期刊占外文比例的平均值为75%,说明著作作者引用的外文文献期刊论文占了较多部分,同样,中文期刊占中文比例为71%,两个比例于总体期刊比例都较为接近,这也说明无论是中文还是外文,作者引用的文献类型都较为丰富。通过比较总译文数与期刊译文数可以发现,国内的译作主要集中在著作,对期刊论文的翻译较少且集中在对学科发展初期经典论文的翻译,期刊译文较少跟科研人员外语水平的提高也有关系。

3.6 引文年代总体分布符合学科发展进程,作者引用文献较期刊论文滞后

研究引文的年代分布,能够了解文献的最佳利用时间,从理论上探索文献传播的动态规律,反映作者吸收新信息和新成果的意识强弱。对著作的引文年代进行统计分析得到总体分布情况如图4所示。

如图4所示,引文的年代分布可划分为四个区域:1969年之前的引文较少,为零散出现,此时国外的科学计量学正处于萌芽和奠基时期,尚未引入我国,故引文均为外文文献;1969~1980年的引文稍有增长,并呈稳定出现状态,此时科学计量学开始进入发展时期,国内也出现了第一批涉及此领域研究的研究人员,并出现了一批介绍国外研究情况的译作;1981~1996年引文量较之前翻倍增长,国内开始出现首批此领域的著作和论文,著作作者写作时也开始引用此类文献;1996年以后,引文量呈现爆炸式增长,这与国内学科进入高速发展密不可分,大量此领域研究文献(著作或论文)相继出现,研究者的可参考文献也更为充足。将引文年代分布与著作年代分布作初步比较后发现,引文分布较为集中的时间区域与著作分布较为密集的区域相差年份不大,这与文献利用规律相符。可以看出,通过对引文年代的分析,不仅可以了解被引用文献的出版、传播和利用情况,而且可以研究科学发展的进程和规律。

图4 著作引文年代总体分布

注:统计时,60条在引文中未标示年份的引文未统计在内;译文引文的年代按译年统计;若一条引文含有多个年份信息,则按照最早的年份统计。

此外,引文年代也可反映著作作者吸收利用文献在时间上的特点。普赖斯指数是指引用文献中近5年(指自刊发年起,倒数5年)的文献所占比例,是基于期刊论文引文的时效性描述文献老化程度的一项指标,本文将这一指标引入著作引文研究。每本著作的引文年代跨度与普赖斯指数如表6所示。

最早的一篇引文是丁学东在《文献计量学基础》中引用1909年发表于意大利期刊Giornale Degli Economisti的一篇论文。从表6中可以看出,不同作者引用文献的新旧程度差异明显,但从总体趋势上看,普赖斯指数呈增大趋势,说明引文作者对近期文献越来越关注。普赖斯指数均值为33%,与期刊相比较小,这也符合著作文献类型的特点。

4 结论与讨论

通过对我国“三计学”领域学术著作引文的统计分析,可知,此领域的研究集中于高校及专业院所,有一定合著比例,著作引文量较为丰富且呈逐年增长趋势;引文类型方面,科技期刊论文在引文总量中平均占据了71%,表明科技期刊论文是此领域学术著作最主要的信息源。科技期刊对于科技著作撰写来说如此重要,研究如何加强我国科技期刊建设使之更好适应如今的科技及经济发展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是十分必要的。引文语种分析方面,外文文献在引文总量中平均占据了53%,比例较大,符合科学计量学学科发展历程和当前研究核心地域形势,说明了学术交流与及时获取外文科技文献的重要性,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国内各种学术文献质量与水平都有待提高。从引文年代来看,著作引文也可反映出学科的发展规律,普赖斯指数呈增大趋势,说明引文作者对近期文献越来越关注。

本文的研究在于探讨著作引文不同于其他文献的引文的特殊性,所以选取了“三计学”这样我们相对熟悉的领域来进行研究。我国“三计学”领域的著作数量偏少,且年度分布不均,所以本研究的结论对该领域作者的引用行为和引用规律的总结和揭示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此外,本文是从引文分析角度入手,引用行为本身的目的及意义就较为复杂,某一文献自身学术价值很高,但对引用其的作者而言可能需要的只是其中一条并不重要的信息,所以引文分析导致的局限在本文的研究中同样存在。

收稿日期:2011年10月18日

标签:;  ;  ;  ;  ;  

中国“三规学”学术著作引文分析(1987/2010)_文献计量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