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渗透研究性学习的思考与探索_研究性学习论文

物理教学渗透研究性学习的思考与探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研究性学习论文,物理教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对研究性学习的两种理解

研究性学习是在新的时代要求下教育领域中产生的一个世界性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是我国教育界面对新世纪社会发展的要求而采取的一项课程改革的重大举措,它的顺利实施必将对我国的基础教育和人才培养产生深远的影响.

1.作为一门课程的研究性学习

狭义上理解,研究性学习就是一门课程.2000年教育部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增设的新课程——研究性学习,就是这一理解的体现.具体而言,研究性学生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2.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的研究性学习

广义上的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教育理念,泛指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一种与“接受性学习”相对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适用于学生对各门学科的学习,其目的在于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强调素质、重视创新的今天,研究性学习以其自主性、实践性、开放性、过程性以及综合性等显著特征备受人们的关注和青睐.其中,人们更多的是关注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和教育理念在学科教育中的渗透与应用.

二、物理学研究性学习构建的思考

自研究性学习大力推广以来,学科的研究性学习就一直是教育工作者的一个重要探索方向.如何构建一门学科的研究性学习模式,并通过它的顺利实施既能达到传统学科教学中系统知识的高效传承目的,又能符合研究性学习的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确是一个有意义且富有创造性的探索领域.

1.学科教学也需要开展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课程开设以来,许多教师认为既然开设了这门独立课程,那么只有在研究性学习课程中才可应用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其实不然,学科教学也需要开展研究性学习,学科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更是各种教育理念的实践基地.作为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不应仅体现于“研究性学习”这门课程中,而是应该渗透于学生的所有学科、所有活动之中.更何况,在学校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占主要部分的是基础型的学科教学,它占据了学生学习时间和空间的绝大部分,无疑学科教学应该是学生研究性学习的主要渠道.物理课堂教学也应该注意与研究性学习的整合与渗透.

2.物理学研究性学习的构建

把研究性学习方式及其思想渗透到物理课堂教学中,这是物理学研究学习构建的出发点.

(1)“研究性学习”课程与学科课程的关系

传统的学科课程教学以“接受性学习”为主,而“研究性学习课程”是以“研究性学习”方式为主的.就人的发展而言,“研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这两种学习方式都是必要的,两者相辅相成.学科课程及其接受性学习方式利于人们对大量系统的知识、信息的掌握,有了这些知识积累才有可能进行成功的研究性学习;而研究性学习则有利于人的创新精神以及探究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进而更加有效地去掌握新的知识.

各学科领域的知识可以在“研究性学习”课程中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而“研究性学习课程”中所发现的“问题”,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又可以在各学科领域的教学中拓展和加深.因而,在渗透了研究性学习方式的物理学科教学中,应体现出“物理学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相辅相成的关系.

(2)物理学科的特点与物理学研究性学习的构建

知识经济的到来,为人才赋予了新的含义和规格.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创新性人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成为知识经济、信息社会中人才的重要规格.换言之,当我们用知识经济时代的眼光去看待物理教育及其发展时,我们会发现积极利用物理课堂和物理教学去培养创新性人才已刻不容缓,这就必须对传统的物理课堂教学进行改革,做出探索性的尝试.

物理学作为一门基础的自然科学,其所有的内容都是有实验基础、物理学的逻辑思维和数学表达这三种要素.这门学科主要有四个特点:

①物理学是一门与生活实践联系密切、应用广泛的基础科学.

②物理学是一门带有方法论性质的科学.

③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

④物理学是一门严密、定量的精密理论科学.

基础教育阶段,物理学是一门生活气息浓厚的学科,较其它学科它与实验和生活实践联系更为密切.因此物理课堂教学中开展重实践、重探究的研究性学习将会有更广阔的发挥空间,物理教学更容易完成研究性学习中的选题(或确定课题)、探究等各个环节的工作,而且较多的联系生活实际将会给学生带来更多、更大的学习兴趣.因而,我们说物理教学中更易也更应渗透研究性学习的理念,积极构建物理学的研究性学习.

三、物理学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策略

1.实施过程中的误区

误区一:对物理学研究性学习只重形式而不重实质.部分教师由于自己对研究性学习的观念尚未转变,在课堂教学中仍偏爱传统的物理课堂教学模式,提倡“接受式”的学习方式.教学中只看到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优点,比如重知识的传承,能快速系统地掌握物理基础知识、基本结构等,而未看到其忽视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一弊端.然而,这部分教师为了赶“潮流”或迫于压力又不得不向研究性学习靠拢,因此在形式上僵硬地套用“类似研究”的方式和“设问——探究——解答”的模式进行课堂教学,把物理课堂搞得“四不像”,不但未能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而且在传授知识这个层面上也未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误区二:夸大了研究性学习的功效,盲目追从研究性学习.部分教师认为,既然物理课堂教学中提倡用研究性学习的方式,那么不论何种物理知识的讲授,也不管是否适合用研究性学习方式,每节课、每个知识点都用这种方式去讲解,“千篇一律、生搬硬套”,完全忽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的优点.把研究性学习视为“万能产品”.这是由于未能领会研究性学习的内涵与实质,而走入另一个很有代表性的误区.由此可见,顺利开展学科研究性学习的一个关键因素在于教师观念的转变.

2.实施物理学研究性学习的两点建议

就目前来看.多数学者都认可用“课题学习”的模式开展学科内的研究性学习.所谓“课题学习”是指教师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处理把教学内容转化成课题,并力求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来完成“课题”的学习,具体过程可表示如下:

鉴于以上讨论,我们认为物理学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开展主要应着重以下两个方面,即实施过程中的两点建议:

第一,研究性学习应着重学生的兴趣.“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学生努力学习的强大动力”.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我认为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他远超过责任感.”在物理教学中兴趣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减轻学生的压力,还能激发学生的科学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因此,在物理学研究性学习的开展过程中,要着重学生的兴趣.有了对物理“课题”的强烈兴趣,学生积极主动、自主探究地学习物理知识便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与此同时,物理学作为一门实用的、与生产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科,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这与其对兴趣的依托和着重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第二,物理学研究性学习要因“材”制宜地开展,我们知道学科教材中的知识有三类: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对应于物理学科,其内容可以分成如下六个大类:物理知识,物理观念,物理学方法,物理知识结构,物理应用和物理技能.需要明确,开展物理学研究性学习不是说在每节物理课堂上每个知识点都要用“课题学习”式的研究性学习方式,若是这样单从时间上就不允许.物理学研究性学习的开设并不是对传统物理课堂教学的全盘否定,而是在其基础上的改革与创新,其初衷便是在达到知识传授目的的同时,能更多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物理学研究性学习要因“材”制宜的开展,对于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更易达到良好的效果,采用接受性的学习方式更为有效,那么就不必强求用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对于策略性的物理知识,则更易用研究性学习的方式来进行.其实,更多的时候是两种学习方式的结合运用.不对教材内容作充分的分析,重新构思,就盲目追从“研究性学习”的模式是不科学的.

在我国教育领域异常“活跃”的今天,各种见仁见智的新理念、新模式纷沓而至,不断渗透到基础教育中来,给基础教育和学科教学的改革带来了新的契机.如今研究性学习理念已逐渐深入人心并且其实践业已取得了可喜成果.广大物理教育工作者应该抓住机遇,对传统的物理课堂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改革创新,积极地构建物理学研究性学习,在物理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的理念和模式,以期达到教师优教、学生爱学、高效绩优的目的.

标签:;  ;  ;  

物理教学渗透研究性学习的思考与探索_研究性学习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