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品管圈提高血标本的合格率论文_钟华,梁宏娇

(广西来宾市人民医院 广西 来宾 546100)

【摘要】 目的:研究在提高血标本合格率中采取品管圈干预的应用价值。方法:此次数据计算涉及的资料为2016年4月—2018年8月期间收入的100例血标本,实施品管圈管理,作为实验组;将2016年4月—2017年4月期间收入的100例血标本,不实施品管圈管理,作为参照组,比较分析实验组和参照组血标本检验合格率、检验质量评分。结果:参照组血标本检验合格率88.00%显著低于实验组的检验合格率98.00%,P<0.05,统计学存在组间数据计算研究意义;实验组血标本检验质量评分(89.21±3.54)分高于参照组检验质量评分(78.51±5.65)分,P<0.05,统计学存在组间数据计算研究意义。结论:准确且及时报告的前提是正确采集标本,以便于为临床诊断以及治疗疾病提供依据。

【关键词】 品管圈;血标本;合格率

【中图分类号】R44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34-0396-02

临床诊断和治疗疾病中容易受到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1]。将2016年4月—2018年4月期间收入的200例血标本作为本次实验研究目标,报道以及评价品管圈活动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参照组是2016年4月—2017年4月期间收入的不实施品管圈管理的100例血标本,男女比例是51:49,年龄取值范围在30至66岁间,中位年龄(45.21±4.21)岁;实验组是2016年4月—2018年8月期间收入的实施品管圈管理的100例血标本,男女比例是50:50,年龄取值范围在31至68岁间,中位年龄(45.98±5.61)岁。对比以及研究参照组和实验组一般资料,P>0.05,统计学不存在数据统计分析意义。

1.2 方法

1.2.1建立品管圈 建立名为花芯圈的品管圈活动小组,总共包括10名组员,辅导员担任护理部主任,承担圈内活动组织的工作,圈长为本人承担组织记录品管圈活动相关内容,其余成员全是护士长。

1.2.2确定主题 采取头脑风暴法,让所有小组成员给出选题目,依据上级政策、迫切性、重要性以及圈能力来评价选题,之后确定以提升血标本合格率为主题的活动,检验科血标本接收不合格会对医疗质量带来影响,进而降低患者满意度。品管圈圈长选为护理部主任,后保部以及检验科共同参与。

1.2.3活动计划书的拟定 活动计划时间为6个月,间隔1至2周开展一次圈员活动,每次1小时,对一个问题进行重点讨论。

1.2.4现状把握 医院护理部针调查全院血标本不合格发生情况,查看以及记录临检实验室的样本,观察不合格率为12.00%,一般是因抗凝标本存在凝块,条码和标本不相符,标本量过少或者过多,标本运送不及时,未标注定时段内有关数据,条码被使用过等导致的。

1.2.5设定目标 通过公式计算目标值,目标值即为现况值和理论改善值之差=现况值减去现况值和改善重点以及圈能力的乘积,改善后不合格标本发生率为2.00%。

1.2.6处理对策 依据现状分析的问题,所有成员需要采取头脑风暴法分析根因,依据因果图方法实施处理。人因素包括医务人员经验、技术、工人;物因素包括采血管质量;法因素包括采集流程,通过关联图寻找真因,确定合理处理对策。选取优质的血质控员处理不规范采集的标本,同时护理部请检验科专家予以成员进行定期培训,之后确保采血流程规范,及时和有关部门沟通采血管负压不恒定等相关问题。如发生标本容器标识太相似或者不醒目的问题,需要及时查看检验卡,更改英文标识为中文。对于不规范粘贴以及打印条码问题,需要及时联系信息部,调试条码信息;对于未标注定时段内有关数据的问题需要建立信息沟通平台,制作采集手册,同时构建通信交流群。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且观察分析实验组和参照组血标本检验合格率、检验质量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计算统计以统计学软件(SPSS19.0)处理本院诊治的200例血标本涉及的所有数据资料,对实验组和参照组血标本检验合格率以率(%)的形式表示,采取χ2检验,对实验组和参照组血标本检验质量评分以(均数±标准差)形式表示,采取t检验,P<0.05,统计学存在组间数据计算研究意义。

2.结果

2.1 对比研究实验组和参照组血标本检验合格率

数据统计显示,参照组血标本检验合格率88.00%显著低于实验组的检验合格率98.00%,P<0.05,统计学存在组间数据计算研究意义。见表。

表 实验组和参照组血标本检验合格率比对以及研究

2.2 对比研究实验组和参照组血标本检验质量评分

数据统计显示,实验组血标本检验质量评分(89.21±3.54)分,参照组血标本检验质量评分(78.51±5.65)分,t=16.0482,P<0.05,统计学存在组间数据计算研究意义。

3.讨论

持续改进护理质量有利于患者康复以及提升医疗水平,随着近年来品管圈活动的顺利开展,建立了特色的护理干预[2-3],有利于社会群体文化的发展,品管圈活动是进行全体合作以及集思广益的一种干预模式,不但能够尽早发现以及处理护理的问题,提升护理人员主管能动性,也能够增加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对于建立团队精神,形成医院管理文化十分有利[4],可激发护理人员的管理热情以及聪明才智,有组织有计划的控制护理质量要素,确保形成符合护理目标的护理计划。不合格标本对检测进程带来很大影响,容易耽误患者病情,增加住院时间,进而增加患者经济负担,且第二次采集血标本[5],容易导致患者以及家属的不良情绪,增加医疗纠纷发生率。临床工作中经常出现不确定的检验结果,进而促使出现临床表象和检验结果不一致的现象。

此次数据显示,实验组血标本检验质量评分(89.21±3.54)分、检验合格率98.00%显著高于参照组的78.51±5.65、88.00%,P<0.05,统计学存在组间数据计算研究意义。

综合以上结论,将品管圈活动应用在提高血标本合格率中具有显著价值,可改善检验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显柏,李锐,陈丽方.品管圈在提高血标本合格率中的应用[J].四川医学,2015,36(5):695-696.

[2]孙淑华.应用品管圈降低血标本不合格发生率[J].山西医药杂志,2015(15):1836-1837.

[3]马富珍,郭淑萍,刘江龙.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动脉血气标本采集合格率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6,14(4):394-395.

[4]余红梅.运用品管圈降低住院患者静脉血标本不合格率的实践[J].医学美学美容旬刊,2014(11):7-8.

[5]杨红梅,郭俊艳,王兴萍,等.品管圈活动在提高静脉血标本合格率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5):577-579.

论文作者:钟华,梁宏娇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4

标签:;  ;  ;  ;  ;  ;  ;  ;  

运用品管圈提高血标本的合格率论文_钟华,梁宏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