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青少年情绪障碍诊治体会论文_何芳萍,黄生万

儿童青少年情绪障碍诊治体会论文_何芳萍,黄生万

(广东省英德市人民医院 广东英德 513000)

摘要:现今社会,温饱问题已经普遍解决,面临的更多的是精神心理层次方面的更高需求,加上我国国情:重男轻女、独生子女、二胎政策等等,儿童青少年的精神心理问题日渐突出,希望能引起重视。

关键词:儿童青少年;情绪障碍;治疗;体会

病历:

1.刘某某,女,9岁,住院号:262404,因“易发脾气、多动1月余”于2017-10-27收住院。患者于1月余前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易发脾气,易激惹,经常因为一点小事就大发脾气,自诉自己也无法控制,事后又会觉得很后悔,主动道歉,伴多动、易心烦,多次表示很不喜欢现在的短头发,诉有学校的男生笑自己像男生模样而感到不愉快、烦躁,伴注意困难、记忆下降、学习成绩下降,间中有入睡困难,手心出汗,家属送来心理科门诊就诊,建议住院治疗,拟“儿童情绪障碍”收入院。家属诉患者平素文静、懂事、不乱发脾气,2017年7月在广州医院行“脑毛细血管瘤”手术治疗,术后坚持服用“左乙拉西坦”等药物预防癫痫治疗,10余天后患者间中有头痛感,程度一般,未予重视。家庭史无特殊,患者比较粘爸爸,妈妈因工作关系比较少在患者身边。精神检查:意识清楚,时间、地点、人物及自我定向力完整,年貌相符,衣着得体,生活自理。接触可,问话能答,答能切题,语量、语音、语速可。智力粗测无明显减退,记忆力稍下降,计算力可。注意力欠集中,情绪易焦虑,易担心、紧张,情感反应协调。无情感倒错及病理性激情。意志活动稍减退,兴趣及动力较前减少。自知力存在。按ICD-10标准诊断为:1.儿童情绪障碍 2.脑毛细血管瘤术后。入院后行心理测评提示重度焦虑、抑郁、敌对,治疗上予“妥泰12.5mg qd”稳定情绪,“舍曲林25mgqd、进口喹硫平12.5mgqn、阿普唑仑0.2mgqn”抗焦虑、抗抑郁、改善睡眠,“胞磷胆碱”改善脑代谢治疗,辅以心理治疗及家庭宣教。入院第3天患者发脾气好转,睡眠明显改善,头痛缓解,入院第9天患者不适症状缓解,脾性基本恢复发病前,家属表示非常满意,带药出院继续观察治疗。半月随访情况良好。

2、蔡某某,女,14岁,住院号:378223,因“傻笑、不说话、少动2天”于2017-08-10收住院。家属诉患者2天前被家人训骂后开始出现心情差、易伤心哭泣,随后出现少动,不说话,经常傻笑,自己知道但是控制不了,家人安抚后症状无好转,担心患者心理问题只好送来我科就诊。门诊拟“青少年情绪障碍”收入院。既往有“癫痫”病史10余年,一直规律服用“妥泰”治疗,病情稳定。患者自幼话少,少动,跟熟悉的人及其感兴趣的人话会增多,不太搭理人,朋友少,学习成绩差,但使用微信、玩游戏等很快学会,2年前添了个弟弟后变得多动、话多起来,常挑逗弟弟,导致家人的责骂。家族史无特殊,妈妈性格较急躁,对儿子稍偏袒。精神检查:意识清晰,时间、地点、人物及自我定向力完整,年貌相符,衣着得体,接触被动,问话不答,思维反应显迟钝,注意力难集中。情感反应协调,情绪低落,愉悦感缺乏,意志活动减退,自知力:部分存在。按ICD-10标准诊断为:1.青少年情绪障碍 2.癫痫稳定期,入院后行脑电图检查未见异常,给予“舍曲林25mg qd”抗抑郁、奥氮平1.5mgqn辅助治疗,“妥泰25mg bid”稳定情绪、预防癫痫发作,“奥拉西坦”改善认知等治疗,辅以心理治疗及家庭宣教。入院第2天查房家属诉患者能主动说话,活动增多,傻笑1-2次,情绪较前好转,2天后药量逐渐加至“舍曲林50mg qd、奥氮平2.5mg bid”治疗,入院第6天患者心情愉悦,脾性基本恢复发病前,家属表示非常满意,入院第8天患者情况良好,情绪稳定,家属要求带药出院继续观察治疗。出院后有坚持服药及门诊随诊,随访3月余情况良好。

3、范某某,男,16岁,住院号:378214,因“情绪低落、眠差4年余,加重半年”于2017-07-26收住院。患者自诉4年余前觉自己与父母性格不合逐渐出现情绪低落,闷闷不乐,易激惹,经常因一点小事与父母争吵,甚至控制不住出手打人,事后觉后悔,伴思虑多,觉得自己身为独生子,父母把所有精力和希望都放在自己身上,觉压力大,责怪父母太宠爱自己,要什么给什么,导致自己不懂得珍惜,希望父母给自己添弟妹,减轻对自己的关注,伴眠差,经常玩电脑玩手机至凌晨5时才入睡,上课不能集中注意力,常不自觉走神,觉精力和记忆力下降,兴趣减退,成绩下滑,病初自觉尚能自我控制情绪,未予诊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半年来患者自觉情绪难以控制,易激惹,易发脾气,常出手打妈妈,讨厌父母,拒绝跟父母说话及吃住,需反复关门3次才觉得舒服,自己也觉得难以理解,很矛盾,什么都不想做,整天玩电脑手机至天亮才睡觉,白天睡觉,电脑游戏反复删了又加回来,少出去玩,胡思乱想,具体想什么也说不上来,觉反应迟钝、记忆力差,食欲差,尿频,由其姑姑送来我科门诊就诊,行心理测评提示重度抑郁,有强迫、敌对情绪,门诊拟“青少年情绪障碍”收入院。既往身体健康。家族史无特殊,爸爸性格内向,少说话,妈妈性格外向,话多较为唠叨。精神检查:意识清晰,时间、地点、人物及自我定向力完整,年貌相符,衣着得体,接触可,问话能答,问答切题,语量、语速、语音可,无幻听,思维连贯,思维反应稍迟钝,智力粗测无减退,记忆力下降,计算力正常,注意力难集中。情感反应欠协调,情绪不稳定,愉悦感缺乏,无情感倒错及病理性激情。意志活动减退,无自语、自笑等怪异行为,无刻板及模仿动作,无自伤、伤人、毁物等冲动行为。自知力:存在。按ICD-10标准诊断为:1.青少年情绪障碍 2.睡眠障碍。入院后予“丙戊酸镁”稳定情绪,“舍曲林、奥沙西泮、右佐匹克隆、奥氮平”抗抑郁、抗焦虑、改善睡眠,“脑蛋白、奥拉西坦”改善脑代谢等治疗,辅以心理治疗及家庭宣教。入院治疗3天患者能认识到自己入院前的病态,有求治欲望,但是仍担心自己病情复发,思虑不安,间中有怀疑自己是否真的有病,据患者病情变化调整药量,患者病情逐渐得以控制,心态较为平和,稍可以接受父母的探视及交流,入院第13天予带药出院:“舍曲林100mg qd、阿普唑仑0.2bid、右佐匹克隆3mg qn、奥氮平5mg bid、碳酸锂250mg bid”。出院后坚持服药及门诊随诊,能与父母和睦相处,按时上学。随访3月余情况良好,目前服药为“舍曲林100mg qd、奥氮平2.5mg qn、碳酸锂250mg qd”。

讨论:

1、以上3例患者均为年龄在18岁以内,以情绪、行为改变为主要临床表现,病程有短、有慢,行心理测评均提示患者有焦虑、抑郁,神经质分值高,结合患者年龄、身体素质及药物作用特点,均选用小剂量的“舍曲林”配合小剂量的抗精神病药、心境稳定剂以及苯二氮卓类药物治疗,再辅以心理治疗及家庭宣教,达到起效快(2-3天),不良反应少(几乎无不良反应),患者及家属易接受治疗,依从性好,疗效及预后好的效果。

2、以上3位患者可以说是成功控制患者情绪问题的很好例子,总结如下:1)10岁及以下儿童,出现与以往性格、脾气不同,伴或不伴有睡眠障碍的患者,按ICD-10标准可诊断为儿童情绪障碍,可首先考虑小剂量舍曲林12.5mg qd,小剂量苯二氮卓类药物如阿普唑仑、奥沙西泮等,起始量从半粒晚睡前服起,根据患者服药后症状及睡眠情况逐渐小剂量增减药物,最大量可用至1粒,1天2次,急性发作期,最好配合小剂量的抗精神病药如进口喹硫平12.5mg qn、或者奥氮平1.25mg qn以及心境稳定剂妥泰12.5mg qd或bid治疗,效果更好。2)10岁以上至18岁以下,可根据患者营养情况、体型以及既往病史,舍曲林起始量可为25mg qd,苯二氮卓类药物如阿普唑仑、奥沙西泮等,起始量可为0.5粒或1粒晚睡前服,视患者服药后症状及睡眠情况逐渐小剂量增减药物,抗精神病药如进口喹硫平、奥氮平起始用量及调整方法同前所述,心境稳定剂可使选用妥泰、丙戊酸盐甚至碳酸锂1片 qd或bid治疗。作用机理不同的药物联合使用,可达到起效快,减少单药剂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及配伍禁忌。结合大部分精神药物、情绪药物等药理学特点及临床实践得出,起效需1-2周,4-12周达药物稳态浓度(不适症状缓解,病情稳定),然后需继续巩固治疗12周,再考虑逐渐缓慢减量至停用,疗程约半年至1.5年不等,当然这里主要指情绪类药物如舍曲林、氟西汀等,抗精神病药、心境稳定剂以及苯二氮卓类药物可在治疗4周后视患者病情开始逐渐减量直至停用。值得一提的是:如果患者有器质性脑部疾病如上提到的病例1、2(脑部手术史、癫痫病史),使用适当剂量的具有抗癫痫作用的心境稳定剂如妥泰、丙戊酸盐以及碳酸锂,是非常有意义的、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一位患者的治疗疗效、依从性及减少复发机率是需要医务人员仔细宣教、耐心跟踪随访和患者及家属的理解、积极参与。若完全停药2年不复发,随着患者长大,经历事情的增多,若无重大刺激事件发生,本病可治愈。

3、大部分患者或者由家属带来我科就诊的病人病情都达到了需要药物干预治疗的指标,此外患者个人心理咨询及辅导以及家庭宣教也是必不可少的,能提高治疗效果及治疗依从性。从接诊每一位患者及其家属开始,对患者的心理咨询及治疗就开始了。医务人员、专业医师的白大褂效应及我院心理科特色:温馨、有爱,大大给予患者及家属鼓励、勇气和希望,让患者有苦可诉,有求可应。首先尊重患者意见,可先与患者单独详聊,说出自己的故事、苦恼与困惑,自己的需求与希望;然后经患者同意后可分别与患者父母、亲戚、朋友等详聊,从旁人眼中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理解患者。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临床经验及社会道德法规,先后与患者、家属进行解答和指导,让患者及家属认识到自己的症结所在,配合我们医务人员一起努力,做适当的调整以达到患者康复的目标。也寄予希望:患者从此以后能阳光健康成长,患者的家庭环境越来越理想。

4、儿童、青少年情绪障碍更多的是因困惑、手足无措以致焦虑、抑郁。现今社会,温饱问题已经普遍解决,面临的更多的是精神心理层次方面的更高需求,加上我国国情:重男轻女、独生子女、二胎政策等等,上述3例患者分别是生存在这样特殊的家庭,致使更多的儿童、青少年出现情绪问题。孩子是祖国的花朵,祖国的未来,孩子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启蒙老师。未成年前的孩子可塑性强,学习、模仿能力强,然而大脑未成熟、知识面窄、经历少,以致识别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及处理事情能力差,所以家庭环境、父母性格素养及教养方式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一方水养一方人,解铃还须系铃人,希望能引起重视。

参考文献

[1]人卫版(精神病学)第6版

作者简介:何芳萍(1985.01.04),女,广东韶关,汉,就职于广东省英德市人民医院,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临床精神心理疾病、睡眠问题及内科疾病。

论文作者:何芳萍,黄生万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6

标签:;  ;  ;  ;  ;  ;  ;  ;  

儿童青少年情绪障碍诊治体会论文_何芳萍,黄生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