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小学语文课堂生动活泼论文_张义

如何使小学语文课堂生动活泼论文_张义

张义(四川省南部县东坝镇小学 四川 南部 637300)

中图分类号:G68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8)09-001-01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是枯燥乏味,毫无生趣的。但是,如果把音乐、美术、表演和深情朗读等带到语文课堂教学当中去,生动活泼的课堂,能充分抓住儿童的心理特点,达到很好的效果。

一、巧用音乐,引导学习

音乐是人类的第二语言,恰当地运用音乐能创造良好的语文教学情境,有时可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1、音乐铺垫,激发想象。音乐具有独特的魅力,它能激发人的想象,这与“语文教学应以激发想象和创造力为重点”的教学理念不谋而合。在平日的教学中,我将音乐引入语文课堂中来,根据不同的课文内容,选取不同的乐曲,引导学生边听音乐边闭目想象,激发学生的情感,取得较好的效果。

《春雨的色彩》一课,我选取了一首带有雨点下落节奏的乐曲,作为课前引入,让学生展开想象,你认为春雨是什么颜色?通过想象有的学生说:“春雨是蓝色的,春雨落在小河中,小河变蓝了。”有的学生说:“我看见了,春雨是无色的,春雨落在哪,哪的颜色就更加鲜亮。”学生们在音乐的感染下,思维活跃,想象力就更加丰富了,加深了对课文理解。

2、音乐渲染,美读课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或插放乐曲、歌曲,或学生演唱,或配乐朗读,学生的学习就如同欣赏音乐一样轻松愉快。课文《小小竹排画中游》,叙述的是江南鱼米之乡的优美景色,但对于海南的孩子来说还不太熟悉,所以在开课伊始,我便利用音乐创设了这样一个情景:哗哗的流水声,伴有清脆的鸟鸣声,还有竹排划水的声音,再配上优美的背景音乐,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带入鱼米之乡那独特的意境中,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了学生走进课文的强烈愿望,达到美读的效果。

二、穿插绘画,感知课文

读读课文,把自己理解的内容画下来,是发展学生形象思维和创新思维的有利捷径。在语文教学中适时地运用画画这种方法,化枯燥无味的说教为具体可感的形象,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往往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读画结合,激发兴趣。《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一篇富有儿童情趣的韵文,学生读起来朗朗上口,很快就能熟读成诵,可是雪地里的小画家到底画的是什么,仅仅通过朗读,并不能在学生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于是在学生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我把一只只可爱的小动物搬上黑板,再给学生戴上相应的头饰,让他们把自己扮演的小动物的脚印画在黑板上,学生们的积极性立刻被调动起来,生硬的文字在孩子们的幻画中成一幅幅生动美丽的画面。这时让学生再读课文,学生一边读脑海中一边就能浮现出小动物各自不同的脚印。这样在读画结合中学习课文,不仅增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还让学生快快乐乐学习语文。

2、动手画画,感知课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画画是一项非常有趣的活动,贴进儿童的心理,在语文教学中适当的运用画画,不仅能体现语言教材学科间的整合,还能使学生在将文字变成一幅彩色的风景画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课文,感受课文中各种事物之间天然联系的过程。

如在教《村居》这首古诗时,我让学生在熟读课文后,运用手中的彩笔,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将诗中描绘的美景画下来。很快,嫩绿的小草、星星点点的小花、在春风吹动下的杨柳、小朋友在欢快地放风筝等景物便跃然纸上……。这样孩子们在浓浓的乐趣中学习。

三、适时表演,全身感受

阅读教学中,让学生表演是促进其对课文进行全身感受的有效手段,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表演,把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形象的表演,提高的不仅仅是学生对课文理解的程度,而是学生整体的语文素养。

1、读读演演,激活课堂。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多贴近生活,或是童话,或是寓言,或是诗歌,或是散文,要读准、读流利它们并不难,难点在如何通过语言文字体会其中有的思想内涵。如果通过创设情境表演,让学生们愉快的投入到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中,不仅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引导学生“读中学”、“演中悟”。如在《夏夜多美》一课中,为了让学生深刻体会夏夜的景色美,小动物们助人为乐的精神更美。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教师扮演睡莲姑姑,学生们分别扮演自己喜欢的小角色,小蚂蚁、小蜻蜓、萤火虫、旁白,表演这个童话故事。学生们兴趣浓厚,争先恐后上台表演,在这个情景设计中,学生的童真得到释放,创新得到发挥,课堂气氛活跃、融洽,充满互助互爱的热切之情。通过演一演,说一说,学生们不仅体会到小动物们之间助人为乐的精神美,还从中懂得了生活在团体中,大家要互相帮助、互相团结。

2、情境表演,发挥想象

课堂情境表演能够使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让学生们愉快地投入到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中去。如《两只小狮子》是篇童话,情节性较强,很适合于表演。在表演过程中,学生们都有自己的见解,对于怎样表现小狮子的勤奋,懒洋洋等,学生们各抒己见,有的认为“懒洋洋”可以用伸懒腰来表示…有的认为“勤奋”可以用每天跟着妈妈学本领:奔跑、扑咬、追逐来表示,学生们表演投入,学习兴趣达到了高潮。

四、深情朗读,入景入情

读书是需要动脑思考的,只有潜心会文,才能真正走进文本的深处。因此,教学中要重视学生与文本的深入对话,应紧紧依靠语言文字的土壤,引导孩子透过语言文字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领悟语言文字表情达意之精妙,透过语言文字窥见其思想,领悟其精髓,从而加深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深刻理解,提高学生的敏锐感悟能力。

如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穷人》以极其细腻的心理描写表现了桑娜淳朴、善良的美德,在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反复揣摩桑娜抱回孩子后忐忑不安的心理活动,学习作家细腻的写作手法。教学中我先让学生仔细读读这段心理活动描写,说说它有什么特点?在学生发现了这段心理活动的特别之处就在于运用五个省略号来表现桑娜的矛盾心情后,我又引导学生走进人物内心世界,深入研究每个省略号的含义,联系上下文想想桑娜可能会想些什么?在反复推敲中学生的思维与文本发生碰撞,学生的心灵与主人公更加贴近,逐步体会到桑娜先是激动,继而紧张、担忧甚至是责备自己,最后坚定的复杂心情。学生在与文本作深入对话的过程中入景入情,感受到了心理描写的细腻、传神,同时,也明白了如何进行人物心理活动的刻画。

语文课堂教学就像“一盘珍珠”,教学方法就像“一根线”,教师用心去穿好这一串“珍珠”, 那么教学效果便是鲜艳夺目的“艺术品”。

论文作者:张义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9月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1

标签:;  ;  ;  ;  ;  ;  ;  ;  

如何使小学语文课堂生动活泼论文_张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