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若干问题的探讨论文_孔子方

关于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若干问题的探讨论文_孔子方

身份证号码:62292319871002xxxx 甘肃 730000

摘要:在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背景,中国正面临着资源短缺,对顺势疗法和健康的条件下发展绿色建筑。它的出现为我国人才的培养做出了努力,但是因为他出现的比较晚,所以许多问题随着发展过程不断地出现,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来解决。最近几年教指委多次组织了不同形式和不同内容的教学改革研讨会,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以不断改进和修订培养方案。本文以我校的实践为基础,并结合与兄弟院校的交流,对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培养方案;课程体系

引言

作为可以为人类的生存发展提供必需生活环境的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其建设质量要求也具体的实践方式,正在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以及人们对建筑环境质量建设要求的提高和复杂性的增加,而不断的改进和更新。但这些建筑工程环境和设备项目在促进我国社会不断发展,经济水平不断提升的今天,其对于能源的消耗量也在随之不断的增加。因此,为了能够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对建筑环境设备工程的人才培养方案、特色建设实践等工作内容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探索就变得尤为重要。

1 对于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教育与发展

中国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在近期发展趋势迅猛,该专业的设置已经覆全国多所高校,平均每年有近万该专业人才输入社会。与此同时相关专业的教育也得到发展。高等教育质量对工程对专业建设有重要影响,如教育对工程建设的内涵发展的界定,对如何提高质量的研究与探索,对服务社会的支持等,可以说教育对建筑工程有明确要求。因此,如何进行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它的发展将会对社会产生十分重要的意义。21 世纪是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阶段,各行业之间的竞争也不再是从前意义上的竞争,而是转变为对教育的竞争,以人才为主的竞争。在这方面,北京开展高等教育评估特色专业建设,选择的目的是为了指导北京地区高等院校的不同类型,进一步明确办学目标定位。

2 对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问题的讨论

2.1 指导力量相对薄弱

近年来由于招生规模的扩大,指导教师在指导毕业设计方面的工作量随之大大增加。以我校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为例,近几年招生数基本维持在至 3~4 个班(约 120~160 人),而专业教师总数只有 10 人左右,1 名教师平均要指导 10 多名学生。加之多数教师自身缺乏工程实际经验,对学生的指导不十分到位,在指导毕业设计的同时又要兼顾繁重的教学任务,放在毕业设计指导上的精力有限,因而设计质量很难得到保证。

2.2 课程体系设置

该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也存在着较多的问题,比如对于"流体输配管网"来说,其是一门新增设的课程,其主要内容涉及到了流体输配系统以及水利计算方法、管网数值分析和理论分析等,对于该专业的学生来说极为重要。从"流体输配管网"课程设置的初衷来看,其主要是为了能将原来的专业课中与流体输配相关的内容集合在一起进行学习,从而减少内容的重复性以及增加学生对该课程内容共性的认识。但是从教学实践状况来看,该种课程设置存在着较多的问题,首先该专业课程中所降到的输配系统与流体输配管网课程中罗列出的概念具有重复性,当前在两个课程中都存在着该方面的内容。其次以水利计算内容为例,其虽然在不同的水系统、蒸汽系统以及分系统中的水力计算原理基本相同,但是其计算方法却有着诸多的不同,因此将其简单的进行合并处理并不能真正实现教学内容上的合并以及教学学时的减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僵化、落后

教材在教学环境中十分重要,它是老师讲课的依据,也是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途径。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但各高校所采用的教材多是一直沿用多年之前的,甚至是还有很久以前出版的作品,这些书中所记载的知识已经远远不能跟时代,对当前该行业的发展和技术应用现状造成很大的脱节。只有革新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学习新知识,使学生在书本中真正接触到发展前沿的研究和应用。同时单一的课堂讲授模式束缚了学生的创造力,约束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这样的教学培养出来的学生培养出来的学生思维模式呆板,也缺乏对新技术的了解,这会制约学生在这方面的创造才能。

3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改革措施

3.1 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

对于奖项的颁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刺激他们的进取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鼓舞学生多方向面发展。学校可以多让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在活动中体现创新。例如,让学生给一些非常规的建筑,、进行一系列的创新性设计,最后由老师评定并给予优秀作品一定嘉奖,这中方法简单有效,会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增强。为了更好地适应未来,学生的专业发展方向以及行业技术进步的需求,必须要提高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认识。在这所学校里,学生们应该注重基础,教材建设,课程和实践以及课堂、课外的有效措施,协调。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提高人才创新能力。为推行建筑做到节能的国策做出应有的贡献。

3.2 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

专业的培养目标,对本专业培养方案的制订、教学计划的安排以及考生、家长和社会各界对本专业的认识,都是很重要的。新方案对培养目标的表述为:培养适应 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有创新意识的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高级技术人才。毕业生能够从事工业与民用建筑室内环境及暖通空调、建筑给排水、燃气供应等公共设施系统、建筑热能供应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运行管理以及建筑自动化系统的方案制订,并具有初步的应用研究与开发能力。能在设计、研究、安装、物业管理以及工业企业等单位从事技术与管理工作。这里,借鉴新方案关于培养目标的语言模式,我们给出一个培养目标的表述:本专业主要培养营造建筑内空气环境的高级技术人才,毕业生能够从事工业与民用建筑供暖、空调、通风等系统和集中供热系统、燃气供应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运行管理以及建筑自动化系统的方案制订,并具有初步的应用研究与开发能力。能在设计、研究、安装、物业管理以及工业企业等单位从事技术与管理工作。

3.3 加强办学方向的市场化意识

市场无疑是高等教育最为重要的资源支配力量,因此对于高等教育而言,其改革的重点方向应该放在办学方向的市场化意义培养上,通过竞争机制引进,从而在招生、科程设置以及学生就业等方面对市场需求状况进行充分把握。虽然当前对于该方面的改革力度和深度已经有所增加,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多数高校还并没有打破"官本位"的思想。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造成了社会人才需求量的持续增加,但是对于不同层次的人才需求来说,其主要是由市场来决定的。因此高校中对于人才的需求和供给应主要依靠市场力量进行调节,这也是当前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结束语

在社会发展和经济转型的急剧变革换环境下,高校各专业应在对自身优势特色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专业的重新定位,并从当前的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和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入手,对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面临的环境的挑战进行分析,最终制定出相应措施帮助其实现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刘泽华.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特色建设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10(3):23-26.

[2]庞静,邵纯红.新形势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的探讨[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7):60-61.

论文作者:孔子方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5

标签:;  ;  ;  ;  ;  ;  ;  ;  

关于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若干问题的探讨论文_孔子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