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水泥长柄双动股骨头置换加转子间固定治疗高龄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论文_杜正根

骨水泥长柄双动股骨头置换加转子间固定治疗高龄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论文_杜正根

(武冈市人民医院骨一科 湖南武冈 422400)

摘要:目的 分析骨水泥长柄双动股骨头置换加转子间固定在高龄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就诊的114例高龄转子间骨折的患者纳入研究范畴,均给予其骨水泥长柄双动股骨头置换联合转子间固定治疗,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手术时间为62-117min,平均72.13±1.15min,术中输血量为10-700mL,平均311.57±14.26mL。术后患者均为Ⅰ期愈合。平均的下地时间为8.25±2.07天,平均时间住院时间24.37±1.25天。无患者出现坠积性肺炎、压疮、泌尿系感染、肺部感染性疾病等。平均随访时间为15.12±1.02个月。以髋关节Harris评分为主要依据,优良率为92.98%(106/114)。结论 对高龄转子间骨折患者进行骨水泥长柄双动股骨头置换加转子间固定治疗,患者能够取得较为显著的效果,值得临床广泛开展。

关键词:骨水泥;股骨头置换;转子间固定;高龄转子间骨折

转子间骨折好发于老年人群中,是最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并且多为粉碎性骨折[1]。由于老年患者合并多种基础疾病,若进行牵引治疗,患者卧床时间较长,容易引发肺炎、感染等并发症,增加治疗难度,影响患者的预后。而切开复位的内固定方法难以达到满意的可靠的复位效果,患者容易在术后出现畸形、骨折不愈合等[2]。本文探讨了我院114例高龄转子间骨折患者行骨水泥长柄双动股骨头置换加转子间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详见以下内容。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

本研究中研究对象的纳入范畴为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就诊的114例高龄转子间骨折的患者,其中男性69例,女性45例,年龄在60岁至78岁,平均年龄为69.25±1.27岁。受伤原因分为撞伤、跌伤、车祸伤等。

1.2治疗方法

给予患者硬膜外麻醉或者全麻,协助患者取侧卧位,保持患侧朝上,在髋关节的后外侧做一切口,先切断旋后肌群,将大转子与髋关节囊暴露出来,切开关节囊,切断股骨矩,取出股骨头,给予股骨髓腔扩髓,打入股骨髓腔扩大锉,以髓腔锉为模板,将大小转子骨折块尽量复回原位,并结合螺钉捆绑带予以固定。并将大小合适的假体试模插入其中。在髓腔冲洗工作完成后,利用三代骨水泥技术,将骨水泥注入其中,将大小适合的骨水泥型长柄股骨假体进行10°-15°的前倾固定,注入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完成后,对手术视野进行大量生理盐水与庆大霉素冲洗,后将引流管置入。将外旋肌群进行修复,后将切口逐层关闭。

1.3疗效评价

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及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其中疼痛评分以VAS量表(视觉模拟量表)[3]为依据,满分为10分,得分越高表示疼痛越严重。

1.4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软件选择SPSS18.0,将本研究中获得数据进行分类汇总,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并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结果

患者手术时间的时间范围为62-117min,平均时间为72.13±1.15min,手术中的输血量为10-700mL,平均输血量为311.57±14.26mL。术中出现骨水泥反应的人数为1例,临床症状为血压下降、心率减慢,积极针对性的治疗,患者恢复正常。术后患者均为Ⅰ期愈合。平均的下地时间为8.25±2.07天,住院时间范围14-49天,平均时间为24.37±1.25天。并发症中,出现深静脉血栓患者有3例,髋关节脱位患者有2例,经积极有效的治疗,患者恢复较为良好,并且无患者出现坠积性肺炎、压疮、泌尿系感染、肺部感染性疾病等。所有患者均得到6至24个月的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5.12±1.02个月。以髋关节Harris评分为主要依据,效果为优的例数有47例,效果为良的例数为59例,可例数为6例,差例数为2例。优良率为92.98%(106/114)。治疗前患者的疼痛评分为7.23±1.12分,治疗后疼痛评分为3.27±0.65分,前后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常常为粉碎性骨折,涉及范围为大小转子,而股骨间距发生了变化,导致力学支撑作用的丧失,甚至引起股骨近端的髓腔损伤,对假体柄长度及接触面具有削弱作用[4]。选择长柄假体,能够有效增加股骨髓腔与假体柄间的接触面积与长度,将假体柄和股骨近端间的应力进行分散,并予以大小转子间骨折内固定,从而获得充分的稳定性生物力学[5]。

在手术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置换过程中应该尽量将小转子保留,从而保证髋关节的周围肌肉以及软组织的肌力之间的平衡状态,有利于维持关节稳定性。同时,将假体正确放置能够维持假体保证合适的长度与前倾角度,能够有效避免髋关节术后发生脱位[6]。在进行大转子复位时,需要注意保持其与股骨上端间筋膜纤维的稳定性,以便进行准确的复位,并可以作为肢体长度与假体安装测量的标志。将大转子的顶端作为标志,保持人工股骨头的中心和大转子的顶端维持在同水平线,并以此作为假体柄在髓腔内的插入长度。进行前倾角设置的方法有两种:若不能确认股骨小转子的解剖位置,则进行屈膝90°,并曲髋45°,保持足底向上,则假体柄的冠状面保持与股骨髋平面间形成15-20°的夹角。若股骨小转子恢复正常的解剖状态,保持假体骨病的冠状面与股骨小转子的纵轴平面成25-30°的夹角。

本研究发现,患者选择该方法,取得的预后较好,且无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平均的下地时间为8.25±2.07天,平均时间住院时间24.37±1.25天。优良率可达92.98%,疼痛程度有了显著的改善。充分表明该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对促进患者的早期康复,改善预后具有十分显著的效果。

综上所述,对高龄转子间骨折患者进行骨水泥长柄双动股骨头置换加转子间固定治疗,患者能够取得较为显著的效果,值得临床广泛开展。

参考文献

[1]肖国庆,程劲,钟喜红等.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短期疗效分析[J].医药前沿,2015,(22):231-232.

[2]曹湘豫,王珺琛,杨玉山等.人工双动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关键技术[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9):106-107.

[3]贾科江,关津京,杨朝垒等.骨水泥长柄型双动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J].临床骨科杂志,2016,19(5):638-638.

[4]傅要武,胡小军.长柄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A2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30例[J].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2014,11(6):71-73.

[5]苏允裕,林树体,周东等.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分析[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3,6(1):25-27.

[6]俞益火,田治标,吴锦熙等.加长柄半髋置换治疗90岁以上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J].实用骨科杂志,2013,19(5):442-443.

论文作者:杜正根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28

标签:;  ;  ;  ;  ;  ;  ;  ;  

骨水泥长柄双动股骨头置换加转子间固定治疗高龄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论文_杜正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