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最幸福的人_庄子论文

庄子,最幸福的人_庄子论文

快乐主义者庄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庄子论文,主义者论文,快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中国,以言论文章而求自我表现者,庄子可谓第一人,他所留下的第一篇章,不论是多么深奥抽象的哲理阐述,还是短而有趣的小寓言小故事,都深深刻上了一种私人印记,而不单纯是为了揭示宇宙的、社会的、历史的真理。对庄子来说,关心外部世界的奥妙,起因和目的都在于明晰自我,他既不像老子那样试图以其入木三分的辩证思维指引人生、启发心智,更不像孔子那样以天下兴亡为己任,相反,他是一个十足的个人主义者、快乐主义者和利己主义者,他的每一句话都在表达着对个人幸福的认识。

如果说,先秦时代所有其他文化巨匠通常都只是唤起我们的景仰之情,那么,庄子却是个例外——他会令我们感到亲切。我面对他的时候,绝不会仅仅是面对某种符号化的学说或思想;我们是面对一个人,甚至仿佛能触摸到他。因为,他让自己直接站了出来,原原本本地,音容宛然,即便时光已掠过数千年之久,这种具有鲜活的血肉气息的人的形象也不会变得模糊、隔膜和遥远。

我以为,这才是庄子的奇特之处,固然,他作为一个纯粹的哲学家对于我们的文化和历史贡献也是非常了不起的,但在这方面,庄子做到的,诸子也都做到了;相反,作为意识到自我并且确实表现了自我的率真自由的灵魂,他却前无古人,所以,这就难怪后代中国每个自由主义者——那些渴望撇开外物羁绊而返回自己内心真实的人们,总是要追溯到庄子这里。

一个人若想知道什么是“智慧”,那他应该读老子;一个人若想知道什么是“正直”,那他应该读孔子;但一个人若想知道什么是“快乐”,那他就必须去读庄子。这里所谓“快乐”,不来自俗欲的满足,例如金钱的快乐、权力的快乐、名望的快乐、迫害的快乐……生活中的确有人把这类东西当做快乐之源,但他们心里其实清楚这类快乐无不以“累心”为前提,甚至于伴随和充斥着焦虑和恐惧。

以世界之大,心性之异,自然什么人都有,对“快乐”的理解绝不可以一律,大盗有大盗的快乐,贪官有贪官的快乐,赌徒有赌徒的快乐,嫖客有嫖客的快乐——想把每个人对“快乐”认识统一到一点上来,绝无可能。庄子的“快乐”,乃指自我解脱、无拘无束的“生命的快乐”。比如他这句话:“人有能游,且得不游乎?人而不能游,且得游乎?”(人如果能做到悠游自在,那么他在哪里不自在?人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那么不管他身处何境又如何做得到自在呢?)像这样的道理,只能普通人说与普通人知,倘使对方是什么贪得无厌之徒,你也跟他谈这种“人的快乐”,那就是对牛弹琴了。

林语堂曾在西方的大学讲述传统上中国人的快乐观,讲稿后来结成了那本有名的小册子《生活的艺术》。这本书和里面的价值观,如果说有什么来源的话,我以为无论如何最终要归结于庄子。

林语堂在书中讲,中国人从不否认生活的快乐,像西方宗教那样要求人们禁欲,这一点也是我们理解庄子人生观的一把钥匙。因为在宋元以后,庄禅并称,很多人一知半解,望文生义,往往以佛注庄,把庄子说成和佛教一样是否定人的现世快乐的,实在是大失其旨。诚然,庄子讲过一些嘲笑物欲富贵和劝人弃世的话,比如:“夫欲免为形者,莫如弃世。弃世则无累,无累则正平。”(想要免却形体的劳羁,莫如舍弃现世。舍弃了现世就没有拖累,没有拖累就心平气正了。)但这不是让人厌世,庄子的着眼点在于,只有自我卸除种种拖累,才可以真正享受到此生的自由和快乐,他是坚持于此生的自由和快乐的,实际上,他的一些貌似消极的观点也必须放在这个总的追求下来看,像“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我一生短暂,而求知的过程漫长无涯。若一定要以短暂的生命追求无止境的知识,是很危险的;而明知危险仍那样做,就更危险了。)不过,庄子的意思绝不仅只针对追求知识这一件事,而是广及一切追求,功名利禄等等这些人很难克制欲求的事情尽在其内。他真正的用意在于提醒人们,任何再好的东西,追求起来都是没完没了的,而不知餍足的追求下去,其结果只是离生命和生命所提供给你的自由与快乐越来越远,只是使人对已经存在眼前的幸福熟视无睹,不断与之失诸交臂。在《逍遥游》里,他又讲了他和惠子之间的一个故事:一天,惠子愁容满面地跑来对庄子说,“魏王送给我一粒葫芦种籽,我种下它后收获了一只巨大的葫芦,可是想来想去,我不知它有什么实际的用途,搞得我好不心烦。”庄子答道,“老兄,你既然有那么大的一只葫芦,干嘛不把它拴在腰间,快快活活地江湖之上浮游,非要没完没了老在琢磨什么有用没用的问题呢?”惠子的烦恼,正因着思虑太多反受其迷,以致纵然给了一只大葫芦,他也不知道生活的自由和快乐就在其中。

庄子在《秋水》里还讲过一个故事。一天,庄子在河边悠闲地钓鱼,来了楚王的两位使者。他们恭恭敬敬地说:“哎呀庄先生,真不好意思,恐怕我们不得不来麻烦您了——大王特意派我们前来请先生到朝中做事哩!”庄子听后,头都不回一下,说出的话也答非所问:“我听说从前楚国有一只神龟,已死去3千年了;大王对它真的是非常敬仰呀——用精美的竹器盛着,上面还盖着很华丽的丝巾,高高供在庙堂上。不过有一点我搞不懂,你们倒替我说说看;从那只龟自己的角度看,它究竟是喜欢死了以后被人把骨头当成宝贝供起来呢,还是更喜欢生前那种爬在烂泥中快快活活摇头摆尾的样子?”两位使者想了想,觉得这简直太容易回答了,便异口同声地说:“当然是活着在烂泥里摇头摆尾爬来爬去啦!”庄子马上说:“好极了!二位,咱们拜拜吧!且容我继续在烂泥里摇头摆尾。”

庄子最著名的篇章《逍遥游》的“逍遥”二字,堪称其人其魂的绝妙写照。近代西方自由主义者们有句口号“不自由,毋宁死”,用在庄子身上也许过于硬朗,不过,他的确是一个酷爱自由的人,为了自由以及自由的生活所包含的那份金不换的快乐,他可以割舍一切。为此,他在《马蹄》里甚至连常人一致尊敬的所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伯乐先生都给骂了。说,马这种生灵,原本自由自在地栖息在天地间,饿则食草,渴则饮水,高兴时互相厮磨,发怒时奋蹄踢打,谁知跑出来一个伯乐,给它套上嚼子,百般调教,搞得它从此鬼鬼祟祟,当人面驯服,背后却偷偷咬辔头以便挣脱,学得很诡诈——马被弄到这一步,全是他伯乐的罪过!

有几个人能像庄子这样,不愿当高视阔步的千里马,而宁肯做一只在烂泥中快活地摇头摆尾的乌龟?我们多半巴不得当上千里马,且唯恐当不成,唯恐不被伯乐之流赏识吧?不仅如此,我们很多人简直自己充当起自己心灵的伯乐,扭曲它,驱赶它,把它装到功名利禄的笼套里,弄得它疲惫、虚伪、了无生趣,每当我遇到为金钱、官爵、肉欲等物而疲于奔命焦头烂额忧心忡忡的人,就很想跟他们讲讲庄子的那只龟。

标签:;  ;  ;  

庄子,最幸福的人_庄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