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山县生乳致病菌污染状况分析论文_谢向长

(广西灵山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广西 灵山 535400)

【摘要】 目的:了解灵山县生乳致病菌污染状况,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5年4月采集灵山县奶牛养殖户和生乳收购站46份生乳样品,依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方法,进行菌落总数和致病菌检测。结果:46份生乳样品,有11份菌落总数超标,超标率23.9%,有6份检出金黄色葡萄球, 检出率13.0%,未检出沙门氏菌和志贺氏菌。结论:灵山县生乳菌落总数超标率较高,存在致病菌污染,应予高度重视。

【关键词】 生乳;菌落总数;金黄色葡萄球;沙门氏菌;志贺氏菌

【中图分类号】R1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1-0032-02

灵山县,位于广西南部,有“中国奶水牛之乡”美称,全县奶水牛存栏13000多头,生乳年产量达1500多吨,生乳质量直接影响到消费者身体健康,为了解灵山县生乳致病菌污染状况,2015年4月,从灵山县奶牛养殖户和生乳收购站采集46份生乳样品,进行菌落总数﹑金黄色葡萄球﹑沙门氏菌和志贺氏菌检测。现将结果报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样品来源

2015年4月从灵山县奶牛养殖户和生乳收购站随机选择采样点,严格按照无菌操作,采集46份生乳样品。

1.2检测项目和方法

依据《食品微生物学检验》GB4789.2-2010、GB4789.4-2010﹑GB4789.5-2012、GB4789.10-2010方法,进行菌落总数、金黄色葡萄球﹑沙门氏菌和志贺氏菌检测,检测结果按GB19301-2010《生乳卫生标准》微生物限量:≤2×106CFU/ml,进行微生指标评价。

2.结果

46份生乳样品经检测, 菌落总数小于1×106CFU/ml 13份,占28.3%;1~2×106CFU/ml 22份,占47.8%;大于2×106CFU/ml 11份,占23.9%。菌落总数超标11份,超标率23.9%,有6份检出金黄色葡萄球,检出率13.0%,未检出沙门氏菌和志贺氏菌。检测结果见表1和表2。

3.讨论

本次检测结果显示,灵山县生乳菌落总数超标率23.9%,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达13.0%,说明灵山县生乳微生物超超标率较高,部分受到致病菌污染,存在一定的食品安全风险。出现如此情况,分析有如下原因:(1)、灵山县奶牛养殖采用“企业+协会+农户”的产业化模式,以小规模养殖和分散式养殖为主,养殖水平低,过于分散,监管容易不到位。(2)、奶农对卫生标准认识不足,生产环境卫生条件差,没有熟练掌握生产操作规程,容易造成微生物污染。(3)、奶农为了降低生产成本,采用粗放形养殖,奶牛的健康没有保障,出现带病生产的现象。

生乳致病菌污染主要来源于生产环境和动物本身,如果饮用没有经过消毒处理的生乳或消毒不充分的乳制品,很容易引起食物中毒或人畜共患疾病的传播。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乳制品消费不断增多,生乳的质量关系到人民身体健康,建议相关部门积极做好如下工作:一、做好卫生知识宣传,提高人民防病意识,防止饮用没有经过消毒处理的生乳或卫生不达标的乳制品。积极做好生乳卫生监测工作,加强对现制现售生鲜乳的监管,防止不符合卫生标准的生乳的销售。二、做好奶农卫生知识培训,使奶农熟练掌握生产操作规程,防止人为污染的发生。三、乳品加工企业在生乳收购过程中,加强对生乳质量的检查力度,确保收购生乳的质量安全.

【参考文献】

[1] GB19301-2010生乳卫生标准[S].

[2] GB4789.2-2010、GB4789.4-2010、GB4789.5-2012、GB4789.10-2010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方法[S].

[3] 李建才.我国奶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奶牛,2006.3.3-5.

[4] 刘钰.牛乳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四种致病菌的监测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3.13 (1):88.

论文作者:谢向长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1月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1

标签:;  ;  ;  ;  ;  ;  ;  ;  

灵山县生乳致病菌污染状况分析论文_谢向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