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物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论文_魏丽霞

在生物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论文_魏丽霞

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华西中学 514471

生物学教学大纲规定,要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不断获取和运用生物学知识的自学能力。在推进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教学生会学。那么,如何在生物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下面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实践浅谈几点看法。

一、运用阅读方法,增强自学效果

阅读是自学的主要形式。阅读有预习阅读、课中阅读、复习阅读和课外阅读等形式,不论哪种形式的阅读,教师都必须在方法上给予正确指导,才能收到良好的自学效果。预习阅读是学生在教师未授课时事先阅读相关课文。为了提高预习阅读的有效性,我们可以先拟好预习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指定的课文,并要求阅读后作出解答和提出疑难。

如《伴性遗传》一课,可以设计下列预习提纲:①什么叫伴性遗传?②写出男女正常色觉的基因型,男女色盲的基因型,女性携带者的基因型。③一对夫妇中,如果有一方患色盲,其后代色觉遗传现象如何?④为什么色盲总是男性多于女性?⑤为什么近亲结婚危害子孙后代和国家民族?阅读提纲要力求启发性、悬念性,以激发学生积极地独立探求知识的兴趣和欲望。我指导学生在预习阅读中,要先根据预习提纲纵览全文,了解梗概。然后再精读细读,对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用笔圈点勾画,并运用批注法在课文空白处批注提纲要点和感想,做到重点落实。课中阅读是教师随教学进程提出问题让学生阅读一个或几个重点的相关段落。为了使学生对所阅读的重点段落做到字斟句酌,我们应常变换形式提出问题让学生阅读思考。

如阅读减数分裂概念时,我提出的问题是:①进行减数分裂的生物对象是什么?②什么数被减?③数被减了多少?④在第几次分裂发生减数?⑤全过程染色体数的变化规律是什么?在指导学生在阅读容易混淆的概念时,要运用对比法加以区分,找出异同点,从而掌握概念的实质。如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DNA和RNA,无籽西瓜和无籽番茄等。复习阅读是在教师教完一个单元或全部课程后,要求学生进行系统的阅读。为了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强化记忆,我指导学生运用分析综合法进行专题阅读,对不同章节出现的同类知识进行归纳、整理,组合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如在复习“生物个体的遗传”时,以染色体为线索,可以整理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①染色体的形态、数目;②染色体的化学成分——染色体与DNA 的关系;③染色体存在部位及存在形态;④染色体的复制(时期与方式);⑤染色体的传递规律:有丝分裂的传递与减数分裂的传递的比较;⑥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的行为与三个遗传规律的关系;⑦染色体变异与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课外阅读通常是学生在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实践中,为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去查阅课外参考书。由于生物学课外参考书种类很多,为了遵循可读性、实用性和科学性原则,我们应主动帮助学生选好课外书。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做到:①有所侧重;②弃粗取精;③做好笔记。通过课外阅读不仅扩大了学生的知识眼界、激发了学习生物学的兴趣,还加深了对课内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养成四种习惯,提高自学能力

无数事实证明,大凡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都掌握了较好的自学方法和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因此,我们在平时教学中要有意培养学生以下四种自学习惯:

一是养成先预习后听课、先复习后做作业的自学习惯。课前预习可使学生对新课有了大概了解,哪些难懂的地方需要在课堂上问老师也心中有数,这既提高了学生听课的效率,也提高了教师授课的针对性。课后及时复习不仅有利于对新知识的消化吸收和强化记忆,也有利于提高完成作业的效率。

二是养成勤查工具书的自学习惯。中学生物学教材中涉及到许多生物学理论、学说和定律,生物学现象,动植物和微生物名称、名词,生物学著作和生物学家等知识,由于在教材中没有作详细的注解,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许多疑惑不解的名词术语,那么解决的最好办法就是查阅工具书。生物学常用的工具书有《生物学文献检索及常用工具书》、《新编中学生物实验手册》、《百科全书》和《生物学文摘》等,应鼓励学生备用。坚持使用工具书不仅能丰富生物学知识,还能克服不求甚解的毛病。

三是养成爱思考、爱质疑的自学习惯。古人曾经说过:“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因此,要启发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善于发现疑点,敢于提出自己独立的见解。教会学生质疑不仅可调动学生自学的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激发学生的智慧潜力。边阅读边思考也有利于知识迁移。

四是养成博览群书的自学习惯。中学生单从课本中获取知识是很有限的,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多读一些与生物科学有关的报刊和课外书籍。这不仅可扩大学生的科学视野,还能吸取更多的课外知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三、注意检查评价,激发自学热情

不论是让学生阅读还是让学生参加实践,单有布置而没有检查无法落实自学效果,而有检查没有评价无法激发自学热情。每节新课前,要利用预习提纲中的问题先提问学生。在教学进程中,对一些较易混淆的概念和较难懂的问题先让学生讨论,再由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进行回答。对学生的作答,要当场给予评价,肯定正确,指出错误,对回答好的学生,予以鼓励。从而使学生感受到获得自学成就的喜悦,进而增强自学的信心与兴趣。

总之,引导学生通过以阅读为主的自学方法,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将有助于初中生物教学的主体性、主动性的转变,更好地发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论文作者:魏丽霞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6年9月第25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28

标签:;  ;  ;  ;  ;  ;  ;  ;  

在生物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论文_魏丽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