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及防范措施分析论文_胡春丽

胡春丽

(商丘市第二人民医院二病区 河南商丘 476000)

【摘要】目的:探讨精神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及防范措施。方法:择取2012年3月至2015年2月在我院精神科接受治疗的60例精神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回顾分析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发生的不安全事件的资料,分析其发生原因,并采取防范措施,对比实施防范措施前后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给予患者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后,精神病患者的不安全事件发生率为20.00%,明显低于实施防范措施前的83.33%(P<0.05)。结论:根据精神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发生的原因,给予患者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可有效降低不安全事件发生率,值得推广及采纳。

【关键词】精神科护理;不安全因素;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23-0012-02

Analysis on the unsafe factors and preventive measures in psychiatric nursing Hu Chunli.

Shangqiu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Shangqiu 476000, Henan two,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unsafe factors and preventive measures in psychiatric nursing. Methods Chooses the March 2012 to 2015 2 months in our hospital psychiatric accept treatment of 60 cases of mental disease patients as the object of study,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unsafe events occurred in the process of nursing patients, analysis the causes and take preventive measures, in contrast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prevent the incidence of Vanzos before and after adverse events.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unsafe events was 20% in the patients with mental disease after giving the patient specific preventive measures,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83.33% (P<0.05) before the implementation of preventive measures. Conclusion According to the reasons of the unsafe factors in psychiatric nursing, the preventive measures for the patients, which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unsafe events, is worthy of promotion and adoption.

【Key words】Psychiatric nursing; Unsafe factors; Preventive measures

由于精神科患者的特殊性,加上患者的情绪及行为的不确定性,在护理操作及处置等环节相对于医院的其他环节,更容易发生不安全事件及医疗纠纷,在临床上简单的活动均会存在较大的风险[1-2]。为此,我院特分析在护理过程中出现不安全事件的原因,并根据不安全事件发生原因采取防范措施,现将精神科护理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及防范措施总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与方法

择取2012年3月至2015年2月在我院精神科接受治疗的60例精神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年龄最大的70岁,最小的40岁,平均年龄为(58.56±0.67)岁,男女比例为35:25。

1.2 方法

回顾分析所有精神病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发生的不安全事件的资料,并将不安全事件发生的原因进行分类统计。根据记载的不安全事件资料,分析产生不安全事件的主要原因,根据不安全事件原因采用相应的防范措施,主要包括密切关注患者的情况、病房及环境设施的检查及规划及加强护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及工作热情。

1.3 观察指标

观察所有精神病患者实施防范措施前后不安全事件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精神病患者实施防范措施前后不安全事件发生率用“%”表示,采用卡方检验,本次研究相关数据均录入SPSS 18.0软件中统计处理,以P<0.05代表实施防范措施前后不安全事件发生率存在差异。

2.结果

给予精神病患者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后,精神病患者的不安全事件发生率为20.00%,明显低于实施防范措施前的83.33%(P<0.05)。详见表1。

表1 精神病患者实施防范措施前后的不安全事件发生率[n(%)]

3.讨论

3.1 产生安全事件的原因

(1)精神病患者本身:精神病患者在精神病发作期间,其思维方式及行事方式均异于正常人,其对自身的安全及他人的安全没有概念,无法控制自身情绪及行为,如自残及攻击他人等,这些行为不仅会威胁自身安全,同时还会危及他人身体安全,会导致不安全事件的发生。

(2)护理不当:在精神病患者住院过程中,其发病一般较突然,护理人员在紧急情况下不能按照常规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护理,导致不安全事件及医疗纠纷的发生。

(3)病房设施不当:精神病患者在发病时,常处于情绪不稳定的状态,此时,患者所处的环境也易导致不安全事件的发生,如地板湿滑、走廊没有扶手等,且病房中的药品、器械及胶带等,均会导致患者不安全事件的发生。

(4)护理工作不熟练:护理人员对护理工作的不熟练,导致护理人员对工作不热情、责任心不强及态度松散等,均会导致不安全事件的发生[3]。

3.2 不安全事件的防范措施

(1)关注患者的情况:护理人员在对精神病患者护理前,应对患者的一般情况进行了解,在患者情绪较稳定时,多与患者进行交流,并注意观察患者的语言、情感及行为等方面的信息,对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并根据信息分析患者可能存在的护理风险,实施针对性的监护,将患者存在的潜在风险等情况告知患者家属,避免日后医疗纠纷的发生[4]。

(2)病房及环境设施的检查及规划:护理人员应定期对患者病房中的危险物品进行排查,保持病房、走廊、厕所地面的清洁及干燥,安排给患者安静及舒适的住院环境,并定期对门窗及桌椅等设施进行检查,避免危险情况的发生;医院应安排护理人员加强对病房的巡视,定期清点实物,发生缺失时应立即寻找,防止患者藏物伤人或自伤[5]。

(3)加强护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及工作热情:护理人员在面对每位患者时,均是一次新的挑战,此时,对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及业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院应加强对护理人员防范风险意识的培训,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使护理人员更积极主动的了解患者,针对患者的特点进行护理,降低不安全事件的发生率[6]。

在本次研究中,根据精神病患者不安全事件的发生原因,给予患者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后,精神病患者的不安全事件发生率为20.00%,明显低于实施防范措施前的83.33%(P<0.05)。

总而言之,根据精神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发生的原因,给予患者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可有效降低不安全事件发生率。

【参考文献】

[1]盖桂永.安全文化在精神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5):188-188.

[2]马丽莉.精神科年轻护士护理风险与措施[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15(6):320-320.

[3]陈小艳.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的应用及探讨[J].中国民康医学,2011,23(5):644-645,647.

[4]彭欣.精神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15,31(36):166-167.

[5]王弘,李占敏,吴亚卿等.精神科老年住院患者跌倒的原因与防范措施[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6):125-127.

[6]岳红卫.综合医院临床各科患者精神科会诊情况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5,9(9):69-70.

论文作者:胡春丽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0

标签:;  ;  ;  ;  ;  ;  ;  ;  

精神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及防范措施分析论文_胡春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