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过度活动症治疗进展论文_袁龙平

膀胱过度活动症治疗进展论文_袁龙平

青海大学附属医院,青海省西宁市 810000

【 中 图 分 类 号 】 R694. 52【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 1550 -1868( 2016) 04

膀胱过度活动症是一种以尿急症状为特征的症候群,常伴有尿频和夜尿症状,可伴或不伴急迫性尿失禁; 尿动力学上可表现为逼尿肌过度活动,也可为其他形式的尿道—膀胱功能障碍[1]。目前对OAB的研究仍没有明确病因,治疗上多以给予控制相关症状如尿频,尿急等药物为主要治疗措施,随着对该病深入研究在临床治疗方面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下面对OAB相关治疗做一简要论述。

一 流行病学

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OAB的患者人数急剧增加[2], 40岁以上人群中大约 16. 6%有不同程度的膀胱过度活动症状,其中女性 17. 4%, 男性 15. 6%。 膀胱过度活动中最主要的症状是尿频, 其次是尿急和急迫性尿失禁且 OA B发生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 但男女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 。

二 病因

目前OAB病因仍未明确,根据其发病机制可能分为如下4类 :(1)逼尿肌不稳定 (2)膀胱感觉过敏 (3) 尿道及盆底肌功能异常 (4) 其他原因 ,如精神行为异常,激素代谢失调等 。膀胱过度活动症严重影响了患者工作,降低了生活质量。

三 治疗

A 行为治疗:行为治疗作为最初治疗的一部分常用的方法有膀胱功能训练,盆底肌锻炼等是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若行为疗法仍无有效控制其症状此时则需给予药物或其它治疗。

B 药物治疗

1抗胆碱药物:大多数OAB患者易接受药物治疗 ,因而是 OAB药物治疗首选药物。膀胱逼尿肌的收缩通过激动M受体介导 ,M受体拮抗剂可通过拮抗 M受体, 从而抑制膀胱逼尿肌的收缩 ,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一线药物有索利那新,托特罗定,曲司氯铵,丙哌维林等,常会引起心动过速,口干,便秘,尿潴留等些不良反应。

2 作用于细胞膜通道药物:钙离子通道阻断剂对OAB的治疗有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研究表明钙离子拮抗剂(硝苯地平,维拉帕米等)可通过阻滞细胞外钙离子内流抑制膀胱逼尿肌的收缩从而改善膀胱过度活动症但这类药物选择性较低,常出现心血管等不良反应较少用。

3 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 选择性a受体阻断剂,三环类抗抑郁剂应用治疗OAB也有疗效。由于尿道,膀胱颈部存在 a1受体,兴奋时使尿道和膀胱颈部压力升高,不仅引起尿频,尿急症状,还会引起下腹部及会阴部疼痛不适,a1受体阻滞剂(坦洛新,坦索罗辛等)可选择性阻滞尿道或膀胱颈部平滑肌的减低平滑肌张力,从而缓解膀胱过度活动的症状。三环类抗抑郁药如丙咪嗪,阿米替林等药物它具有较弱的抗胆碱能作用、抑制 5- 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及抗利尿作用,但其抑制逼尿肌不稳定的作用仍不明确。值得注意的是丙咪嗪和其他三环类抗抑郁药物均可以引起直立性低血压和室性心律失常等副作用,尤其在小儿患者中更应慎重[3]。

4 作用于外周神经系统药物

辣椒辣素能通过使C神经元脱敏,降低膀胱感觉功能,减弱膀胱扩张引起的排尿反射,而不会阻断正常的排尿反射,膀胱内注射辣椒辣素对改善膀胱过度活动症状有效。膀胱内多点注射A 型肉毒毒素它能阻止神经肌肉接头处胆碱能神经末梢乙酰胆碱的释放,从而引起逼尿肌的麻痹,抑制膀胱过度收缩功能从而减轻其症状。

5 其它药物 前列腺素合成抑制剂,雌激素,硫酸软骨素等。

C 神经调节 :电刺激,磁刺激等,电刺激为主要治疗方法。WANG[4]比较了盆底肌训练、生物反馈及电刺激 3 种不同方式治疗OAB 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电刺激治疗改善 OAB症状最有效(症状改善率达 51.4%)。GOLDMAN[5]报道了一项生殖背侧神经电刺激治疗 OAB 的前瞻性、多中心临床研究,结果显示采用 7 d 电刺激治疗后76%的患者尿垫的重量减轻≥50%,47%的患者发生尿失禁的次数减少≥50%,81%的患者尿急症状改善超过 50%。目前缺乏治疗时间和具体方案的标准化,磁力刺激治疗的临床效果扔未得到充分的验证。

D 手术治疗

仅在药物治疗无效时应用,用于严重的膀胱顺应性降低,膀胱容量过小,对上尿路功能有损害者[6]膀胱过度活动症常用的手术方式有逼尿肌横断术,膀胱自体扩大术,肠道膀胱扩[1] 那彦群,孙光 .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 2009 版 . 北京: 人民卫大术以及尿流改道术等

生出版社,2009:135-136.

[2]Wein AJ,Rovner ES. Definition and epidemiology of overactive bladder. Urology,2002,60:7-12.

[3] HUNSBALLE JM, DJURHUUS JC. Clinical options forimipramine in the management of urinary incontinence[J]. UrolRes, 2001, 29: 118-125.

[4] WANG AC, WANG YY, CHEN MC. Single-blind, randomizedtrial of pelvic floor muscle training, and electrical stimulation in the management of overactive bladder[J]. Urology, 2004, 63(1): 61-66.

[5] GOLDMAN HB, AMUNDSEN CL, MANGEL J, et al. Dorsalgenital nerve stimula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overactive bladdersymptoms[J]. Neurourol Urodyn, 2008, 27(6): 499-503

[6]Srikrishna s, Robinson D, Cardozo L,etal , Management of overactive bladder syndrome, Postgrad Med J,2007,83:481—486.

论文作者:袁龙平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界》2016年4月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7

标签:;  ;  ;  ;  ;  ;  ;  ;  

膀胱过度活动症治疗进展论文_袁龙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