聘任制:事业单位改革的突破口_事业单位聘用制论文

聘任制:事业单位改革的突破口_事业单位聘用制论文

聘用(任)制——事业单位改革的突破口,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突破口论文,事业单位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合同聘用制方兴未艾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邓小平人才人事理论的指导下,各级人事部门对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进行了一系列探索。特别是近几年,许多省市都把合同聘用制作为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突破口,部分省市还出台了实行聘用制管理办法或试行办法,并在事业单位进行了推行或试点。上海市1995年实施《上海市事业单位实行聘用合同制暂行办法》后,到1997年底已有1194家事业单位实行了聘用制,并计划1998年在全市一半以上事业单位建立这种用人制度;南京市1995年也颁布了《南京市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聘用合同制管理暂行办法》;今年3月, 河南省人事厅出台了《事业单位合同聘用制试行办法》,并开展了试点工作;北京市今年明确了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以聘用合同制为突破口的思路,准备适时出台有关规定;湖北省武汉市去年以市政府办公厅名义出台了《武汉市事业单位实施聘用制暂行办法》,确定在第一批273 家事业单位进行试点,今年试点工作已在全市范围全面启动并取得初步成效,计划三年内在全市所有事业单位普遍实施。在湖北省直部门,许多事业单位正在积极酝酿实行聘用制度,有的制定了实施方案正在广泛征求意见。在该省其它地方,聘用制试点工作正不断发展,有的在本市(县)中小学系统打破单位界限,在竞争上岗的基础上实行合同聘用制,使教师队伍人员重新配置,结构得到优化。这场方兴未艾的人事制度改革,将给事业单位的发展带来深刻的变化。

全新的用人形式

实行聘用制,是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在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方面进行的新的大胆实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为了适应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北京、四川、安徽等省市开始试行乡镇干部选聘合同制,至1986年,全国乡镇聘用制干部已达20万人,使聘用制干部成为乡镇干部的重要来源。与此同时,随着企业改革深入和企业经营自主权的扩大,从工人中选聘干部逐步试行。1984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进一步扩大国营企业自主权的暂行规定》,开始提倡“企业根据需要从工人中聘任干部”。使干部与工人原有的身份界限开始打破。不仅如此,1984年我国恢复专业技术职称制度以来,对取得专业技术职称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一开始就规定实行聘任制,使聘用制由身份聘用发展到岗位的聘任。198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制止机构、编制和干部队伍膨胀的通知》中提出,企业、事业和乡镇机关所需干部,除国家统一分配的人员外,都应采取选举制或聘用制的办法解决。同年,国家劳动人事部、中组部在《关于实行干部计划管理的意见》中,明确了以完善企业干部聘任制为重点,引入竞争、激励机制的要求。1991年,中组部、人事部在《全民所有制企业聘任制干部管理暂行规定》中,提出了规范聘用制干部管理的意见,明确规定事业单位可以参照执行。在党和国家有关政策的引导下,聘用制得到广泛的运用,发展到对企事业单位的领导职务实行聘用和聘任。东南沿海改革开放比较早的地区,不少企事业单位除保留极少数的固定职工外,其他基本上是聘用人员。据有关资料介绍,在中央新闻单位,也有不少采取聘用制。中央电视台有的专栏节目的主持人,长期采取聘用,收到很好效果。

前几年聘用制在事业单位虽有很大发展,但总体来说,还处在探索阶段。聘用制发展到今天,基本上是三种形式。一是身份的聘用,如工人身份聘用为干部;二是岗位的聘用,如聘任到某个领导职位、工作岗位或专业技术岗位。三是基本用人(用工)关系的聘用,有的称之为全员合同聘用制或全员聘用合同制、全员聘用制。前几年聘用制主要是前两种。第三种聘用制则是近几年特别是《劳动法》颁布以后在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也是本文要重点研究的一种聘用制。它是事业单位(用人单位)与事业单位全体工作人员(受聘人)在公开平等、协商一致的原则下通过签定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确立用人单位与受聘人的基本用人关系,明确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工作岗位条件、期限、报酬等相关事项的一种聘用制度。实行这种聘用制度以后,事业单位根据合同对职工进行管理。职工在合同约定以外不再属于原单位,可以自由流动。

合同聘用制与前两种聘用制有明显的不同点,一是从对象上看,前两种聘用往往只对部分人员适用,而全员聘用制因为是建立在人员与单位必然存在的用人关系上,因此适用于所有工作人员。二是前两种聘用制只是受聘人岗位发生了变化(由工人岗位变成干部岗位,或由一般工作岗位变成领导岗位或技术岗位),而没有改变受聘人作为这个单位的“一员”的身份。严格地讲,这两种聘用制实质上是一种单位内部的聘任关系。而合同聘用制,首先解决的是受聘人与事业单位存在的依附关系,打破了事业单位实际存在的铁饭碗,因而是最基本的用人制度的聘用。实行聘用制,是对前两种聘用制的发展和深化,也是对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的又一次深刻改革。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首选目标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所以把目光逐步集中在全员聘用制上,既有主观原因,又有客观原因。

首先,事业单位实行全员聘用制,具有内在的动力。改革开放以后,根据邓小平同志关于改革不合时宜的干部人事制度的指示,我国人事制度改革进入全面启动阶段,开始探索建立分类管理的人事管理体制。把传统的大一统的“国家干部”从单位性质上划分为机关干部、事业单位干部和企业单位干部;从工作性质上划分为国家公务员、专业技术人员和企事业经营管理人员,并相应提出建立适合机关、企事业不同特点的人事管理制度。1992年党的十四大以后,国家人事部明确提出人事制度改革的目标是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配套的人事管理体制,并相应提出建立“三个制度,三个体系”的要求。1995年,根据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精神,为了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两个根本性转变的要求,人事部相应提出人事工作的宏观思路是实现人事工作“两个调整”,即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配套的人事管理体制和实施人才资源的整体性开发。根据国家对事业单位“脱钩、分类、放权、搞活”的改革方针,1995年人事部、中编办召开的全国事业单位机构和人事制度改革工作会议和全国人事厅局长会议,提出了对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综合配套改革”的总体思路。提出根据事业单位性质、职能及人才成长规律,逐步建立起符合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勤人员各自特点的用人制度,形成符合事业单位自身特点的政事职责分开、单位自主用人、人员自主择业、政府依法监督、科学分类管理、配套措施完善的人事管理体制,实现人才的合理开发使用,促进事业发展。由于事业单位数量很大、门类繁多、情况复杂、管理体制不顺和管理层次千差万别等原因,事业单位综合配套改革一时难以开展,各地对事业单位的人事制度改革实际仍处在单项制度改革的探索之中,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事业单位长期存在的人员能进不能出、职务能上不能下、待遇能高不能低、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特别是不少事业单位人浮于事、效率低下,内部缺乏活力,严重影响了事业单位的发展,有的甚至危及到事业单位的生存。因此,必须寻找新的出路。在这种情况下,聘用制就自然成了改革首选的目标。

其次,实行聘用制,具有外在的推动力。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四大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作为政治体制改革内容之一的人事制度改革也不断深入。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建立,使行政机关的人事制度改革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劳动法》和企业劳动合同制的实施,从根本上改变了企业“大锅饭”的局面,初步建立起了与市场经济配套的用人机制。特别是新一轮行政机关机构改革和国有企业资产重组、减员增效,使行政机关和企业过去存在的终身制一去不复返。这种改革的潮流,必然对事业单位带来极大的冲击。事业单位不改革已经不可能。改革往往具有相关性。由于机关、企业这一轮改革,都是从根本上改变个人对单位的依附关系,因而事业单位的改革也必然会表现在基本的用人制度上。

聘用制的现实意义

聘用制是以合同这种法律形式规范事业单位用人关系的新型管理制度,是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用人形式。事业单位推行这种制度的现实意义为:

有利于推动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配套的人事管理体制。市场经济的重要标志,就是市场对资源的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作用,必然要表现在市场对人才的配置上。事业单位是人才最多最集中的地方,但长期以来,人才是部门、单位所有,人才积压浪费和短缺并存,严重影响了人才的合理流动。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要将“单位人”变成“社会人”。聘用制正是适应了这个要求。因而,事业单位实行聘用制是与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相衔接的。

有利于建立竞争激励机制,增强事业单位的生机与活力,促进人才资源的整体性开发。实行聘用制,改变事业单位实际存在的终身制,打破身份界限,竞争上岗,按实际岗位享受工资津贴等,使事业单位能进能出、能上能下、能高能低有了可能,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既有压力,又有动力,增强责任感,充分调动积极性。同时,事业单位良好的用人环境的建立,有利于人才的培养、开发和脱颖而出,使人才资源的整体性开发有了制度保证。

有利于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法制化。通过合同的形式建立契约化的关系,以法制的权威体现社会组织与劳动者的意愿,改变单纯依靠行政手段的人事管理模式,使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更加规范,这与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精神是一致的。

有利于整体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在实行聘用制的过程中,通过核定编制岗位,竞争上岗,双向选择,不仅有利于建立竞争、激励机制,而且有利于事业单位的科学设岗和机构改革。同时,聘用合同的履行、续聘和解除以及待聘制度的实施,有利于事业单位的考核制度、社会保险制度、人事代理制度等全面推进,使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综合配套。

事业单位实行聘用制现在还处在试点阶段,要使它成熟和完善,还需要做大量工作。一是各级人事部门要统一认识,同时也需要在事业单位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使大家形成共识,这是最重要的思想基础;二是要不断总结完善聘用制的管理办法,使之更加符合事业单位的自身特点,这是成败的关键;三是要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有关部门的支持,这是重要的环境条件。实行聘用制是人事部门职能范围内的事,受制约的因素比较少,只要各级思想统一,有改革的精神,有实事求是的态度,精心组织,事业单位聘用制一定能够顺利实施,并取得明显的成效。

标签:;  ;  ;  ;  ;  ;  

聘任制:事业单位改革的突破口_事业单位聘用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