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疏远的富人俱乐部_大学论文

被疏远的富人俱乐部_大学论文

被异化的富人俱乐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俱乐部论文,富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成功、积极、富有、活跃、前卫……这样一些简单而通俗的词语是否可以圈定EMBA的特质与共性?你也许会选择从中删掉一些字眼,然后再加入一些其他的形容词,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我们的这种尝试本身就证明了一个实实在在存在的群体,这个群体有自己独特的标签,这个群体的数字随着中国GDP的高速增长而同步扩大,这个群体因为知识和知识以外的因素而汇合在一起。总之,这个群体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力。

在EMBA的圈子里,每一个个体都有着不同的面孔和不凡的经历,他们组成的人际网络里所发生的故事常常颇具些现代商业的味道。从EMBA学校里走出来的社会资源正在被一种集合式的效应重新整合,这样的模式有些像互联网的社区,所不同的是它的准入更加严格、排列更加有序。

几年来,读EMBA的风气从几所名牌高校蔓延到全国各大城市,越来越多位居“金字塔”尖的人带着对未来的危机感正襟危坐地屈身于三尺讲台之下,他们有着不同的人生轨迹,但又有着很多相似的地方——比如社会地位、个人能量以及拥有的不菲财富。

然而对于大多数身着布衣的百姓来说,这种极富感召力的大集合有着无比神秘的面纱。人们想知道,谁在读EMBA?他们在读什么?EMBA究竟是一种“镀金”还是一种真正的知识和阅历上的“脱胎换骨”?

高昂的投资

EMBA,高级工商管理硕士,英文Executive 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的缩写。相比之前流行的MBA,所加上的这个E字被很多人戏称为Expensive的缩写,意思是说它费用昂贵。事实也如此,EMBA的学费大多都在二、三十万,很多人为此还经常坐着飞机前去听课,不难想象,一张EMBA的文凭所消耗的财力会有多少。

2009年,湖南大学、中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EMBA的学费标准分别定价20万元和18万元。即便这样,报名者依旧趋之若鹜,在他们看来,这样的投入是值得的。正如中南大学商学院院长陈晓红所言:“学费高,但会物有所值。”

如此投入的价值回报究竟是什么?其实在很多就读EMBA的学员心里都有答案。他们之中有些人将投资的重点定位成了一个财富的磁场,有些人又将目光的焦点凝聚在了个人镀金的昂贵升值,也有些人单纯地将学费当成了一张加入贵族圈子的门票。无论怎样,谁都满怀期望地幻想着自己能够在这样的平台中以同学的名义结识更多的成功人士、行业领袖或者生意伙伴。这是一种捷径,尤其当你置身于一个极度需要人际脉络的商业社会,一个能集聚各界精英的平台就显得那么弥足珍贵,而你,又能够成为其中一员,作为一名学习者、参与者,你付出的理由总能征服你动摇的想法。在这样的环境下,彼此交换的名片或者装帧精美的同学录所蕴藏的商业价值都被无限放大,所以,让你置身其中的高昂付出也就变得理所当然。

从2002年国家教育部批准30所高校开展EMBA学位教育至今,7年时间EMBA的学费已经突飞猛进地高涨了一半。国内一流商学院平均涨价45%以上,学费超过25万的商学院已经超过10家。从最开始的官方指导价20万左右,到如今最高者已达50多万,并且还有持续上升的势头。

在学费高涨的一片“大好”形势之下,很多民营性质的教育机构也搭上了这班被追捧的财富列车。本刊记者获悉,湖南汉硕管理学院华中科技大学EMBA的学费高达17万元。

昂贵的学费并不能阻挡报名者的脚步,企业高管和职业经理人还是一拥而上,他们试图通过这样的方式提升人生的阶位,毕竟在以情感为纽带的EMBA课堂,任何表面的付出都是可以忽略的,况且这个群体本身就是社会财富的拥有者。

互动的圈子

很多人说读EMBA就是花钱建立一个财富圈。这种说法过于绝对却也不无道理,北大光华管理学校EMBA课程总监杨晓燕介绍,他们在分班时十分注意学生成分的搭配,有国企、外企、私企、民营、政府部门等不同领域的,有从事金融证券、营销、生产制造、法律等不同行业的。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在EMBA结识的朋友会互邀到对方的企业去讲课,他们最大限度地共享着这个平台所能给予的资源,小心翼翼努力经营。从生意场到生活中,由课堂营造出来的圈子被打磨得更为精细,相同的爱好或者经历、对不同想法和理念的认同与赞赏以及能够激发起情感共鸣的任何缘由等等,太多的理由能够成为学员延伸情感的突破口。于是,从某种程度来说,EMBA的能量开始走出了课堂,延伸至了高尔夫球场,以及一些格调高雅的私人会所。这个时候,圈子已不仅仅是一个范畴和概念化的东西了,它显得更加具体,也更具有实际的商业价值。

“很多时候,EMBA的学员因为大多是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他们更需要生活上的沟通和交流,EMBA同学间所营造的感觉可以让人回归到学生时代的情感。”一名学员这样说,“这种情感相比正式的商业谈判就单纯得多,再加上彼此谈论的主题常常比较集中,因此合作的机会是非常大的。”

或许正是为了迎合一部分人这样的心理,人脉资源往往被一些商学院过分渲染,有的甚至将一些知名的企业家照片贴在自己的招生广告上,声称你可以和他们成为同学。

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成思危在接受某媒体采访时说:“应该说有不少人是真正想学管理知识,真正抱着一种要想搞好企业,必须让自己的管理知识更上一层楼,所以抱着一种求知若渴的心情来学习的,但是也有一些人是为了要这块金子招牌,要北大、清华、上海复旦、中欧,这种金子招牌。还有一种是为了建立关系网,他有这么一个关系网对他的工作可能更有帮助。”

缩水的含金量

近几年,EMBA的需求持续火爆,为抢夺生源,各商学院更是赤膊相见。有一个疑问是,本身作为一种商业模式的EMBA如何在盈利与教育之间找到平衡的支点?越来越泛滥的教育机构又如何保证自身的教育质量?在一哄而上的旺盛需求下,EMBA的含金量还剩下多少?

曾参加过湖南汉硕管理学院EMBA教育的一名企业高管向记者透露,汉硕管理学院除了华中科技大学的EMBA学位是真实的,其他都名不副实,学费标准也只在3至5万之间。学院邀请的所谓特约教授也都只是一些言辞凿凿的普通人士。

据了解,国务院学位办对申办EMBA院校的一个条件是:授课教师中博士学位获得者应占授课教师总数的50%以上,有企业实践经验者占授课教师总数的80%以上,能够聘请国外或境外有较好EMBA教学声誉的教师占授课教师总数的30%以上。

事实上,EMBA最大的成本投入就是师资方面。同时作为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行为又不得不考虑对成本的控制。

一名学员在湖南宁乡通程参加完汉硕管理学院EMBA的开班仪式后信心满满地前去听课,一名号称菲律宾比立勤国立大学的特聘教授却让他大失所望。

“那教授说话的水平就很难让人信服,我觉得我被欺骗了。”上述学员这样说道。

正如咸思危所言:“我觉得EMBA更重要的就是教学的质量一定要保证。定要能够做到真正让他念MBA就达到MBA的教学质量,这个我觉得非常重要。现在EMBA确实比较烂,收费也比较高,当然有人说是愿打愿挨,但是我说呢,很重要的就是你究竟质量能否有保证,如果质量没有保证,我认为那是很难持续的。”

从2002年至今,国内的EMBA在人们的质疑声中一路走来,与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相比,或许,7年的时间才刚刚开始。

标签:;  ;  ;  

被疏远的富人俱乐部_大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