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的“皮格马利翁效应”_皮格马利翁效应论文

教学中的“皮格马利翁效应”_皮格马利翁效应论文

教学中的“皮格马利翁效应”,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效应论文,教学中论文,马利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古希腊神话中塞浦路斯国王皮格马利翁,是一位著名雕塑家。作为国王,他却执意不娶凡俗女子,唯钟情于自己的一件雕刻作品——一尊少女雕像。因为在这件作品中,他几乎倾注了自己全部心血和才智,甚至对其产生了爱幕之情。此事感动了爱神阿芙逻狄蒂,终于赋予少女以生命。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称此为“皮格马利翁效应”或“角色期待”。此效应表明:作为期待者(如皮格马利翁),以自己的全身心(认识、情感、态度等)投向被期待者(如少女雕像),这样的角色期待,对一个人行为的影响是巨大的,它甚至可以感动天神,创造奇迹。

在教学中,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和思考就不难发现:作为教师的我们,其实就是期待者——皮格马利翁——我们总期待自己的学生不断进步、品学兼优;而作为教学对象的学生,从他们入学那天起,就已被定位于被期待者的地位,他们就是那少女雕像。那么,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师生之间怎样才产生那种皮格马利翁效应并达到我们所期待的教学效果呢?这正是本文所要探讨的。

一、皮格马利翁效应在教学中的运用形式

1.暗示

暗示是在无对抗条件下用含蓄、间接的方法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即不公开地、隐蔽地给以启示或提示。当这种启示或揭示引起相应的反应时,它就成为暗示。例如,电视中“碧浪”洗衣粉广告的成功,并不是靠纯理论的说服去打动观众,而是以简洁的镜头说明:不同身份人的脏衣服在此洗衣粉的作用下很快变得干净了——这便是启示或提示。而当许多家庭主妇走入商店选购洗衣粉时,她们的头脑中不难想到这则电视广告,于是,便购了“碧浪”。此时,广告就对主妇们构成了暗示。

暗示在教学中同样起作用,而且比广告暗示来得更快、更直接。暗示运用最成功也最著名的例子,恐怕还是前文提到的心里学家罗森塔尔。一次,罗森塔尔同几位教育专家走进某所学校的一间教室,随意地指着几名学生对他们的老师说:“这些学生在学业上很有潜力,将来有望成材。”老师听了专家的话后,在教学中对这几位学生都倾注了超乎寻常的关心与爱护。过了一段时间,罗森塔尔与专家来校对这几名学生的学绩做了测定后发现:他们当中,原来学习较差的,此时已有了长足进步;原来学习较好的,成绩则更好。由此可见,暗示之于教学,只要运用得好,当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正如一位教育学家称“暗示是最好的教学法之一”。

2.感染

感染是指个体受他人或他物的影响,在情绪和行为上不自主地、无意识地屈从。它是在无压力的情况下,受到某种情境的影响,无意识地自愿产生与他人相似的情绪和行为,使之与他人或情境相一致。比如,当你身临球场观看足球比赛时,受到球迷的影响,会情不自禁地呼喊起来——这便是感染的效果。

教学中也需要这种感染,需要教师主动地运用语言、动作、表情以及图示等手段,去营造某种情境或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活动机制,进而达到感染学生、强化教学效果之目的。

记得初为人师讲授《会计原理》时,我一本正经地介绍了自我以及课程的概要。当时我发现,学生表现得很平静、很一般。而当再次讲同一门课时,我充分运用了感染技巧,以期调整课堂气氛。我说:“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学习《会计原理》。在你们心目中,我很年轻。的确,我可能不是最好的老师,但我是最有耐心的老师。我会帮大家学好这门课;同时,更希望大家积极与我配合。你们能做到吗?”同学们受了我的感染,顿时活跃起来,异口同声地应道:“能!”此事过去已很久了,但在我的记忆中,至今仍是最得意、最难忘的开场白。此后多年的教学中,在备课时,我总在教案的某处注上一个符号,一个营造感染情境的符号。因为:感染之于教学,是一种催化剂,使教者锦上添花;是一枚魔力石,使学者平湖泛波。

3.激励

激励,是通过各种措施、方法和形式,充分调动人的潜在能力,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以保证目标实现。其方式有积极的和消极的两种。前者如奖励、表扬;后者如批评、惩罚等。一般情况下,应以前者为主,以后者为辅。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心态和境遇良好时,受到积极的激励,他会更加发奋向上;在相反情况下,如果施以适宜的消极激励,同样可以催人自新,创造佳绩。例如:大松博文曾以积极的激励手段使日本女排一度称霸世界排坛;张广厚在落榜后难堪的环境与心境下,受消极激励所驱动,奋发努力,终于敲开大学数学系的大门,并成为一代数学大家。

激励之于教学,与暗示和感染同等重要,甚至超过暗示和感染。因为它能直接地触动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学生的心灵深处都存在着使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愿望。”如果我们在教学中针对不同情况,适时地施以不同的激励机制,激发和强化这种愿望,当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对于学绩好的学生,施以适度的激励,他就会更加努力;对于出现“高原现象”的学生,教师除了帮助他以科学的态度,冷静地分析产生“高原现象”的原因外,还应激励他以顽强的毅力,清除前进道路上的障碍,助他克服“高原”。

二、皮格马利翁效应运用原则

1.关爱与真诚是教学第一要著

优秀的教师都是关心和爱护学生的皮格马利翁。在他们的教学中,无事不出于关爱,无处不流露真诚。

2.鼓舞与赞扬是教学之双桨

鼓舞可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赞扬可催人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好教师总是不忘为教学之舟荡起鼓舞与赞美之双桨,带领学生驶向知识与理想的彼岸。

3.美与含蓄是教学的永恒课题

美好的教学语言,含蓄的教师气质,是构成教师教学风格的基本要素,也是教师魅力的集中体现。探究美与含蓄,是教师教学的永恒课题。

4.适时与适度是教学的两把标尺

教学有法而教无定法。无论是暗示、感染、激励,还是其它教学艺术,要达成皮格马利翁效应,取得良好教学效果,尚须教师以适时与适度为标尺,当用则用,当弃则弃。

标签:;  ;  

教学中的“皮格马利翁效应”_皮格马利翁效应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