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作文教学的通幽曲径论文_粟志亮

浅谈作文教学的通幽曲径论文_粟志亮

◇ 粟志亮

(威远县庆卫初级中学校 威远 642450)

前言: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写作能力陪伴人一生的学习、工作。但长期以来,很多学生都怕写作文,一听到写作文就喊头痛。作文教学一直处于“老大难”的状况。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作文写作能力?通过在教学工作中多年的尝试,我认为做到以下几点,对学生的写作可起到曲径通幽的作用。

一:破除写作恐惧心理,还学生一个轻松心态

这是上完魏巍先生的《我的老师》后上的一节作文课。

“同学们,大家喜欢课文中的蔡老师吗?”

“喜欢”学生齐声回答。

“你们喜欢自己的老师吗?”

“喜欢!”

“我特别想了解你们以前的老师,尤其是你们和老师之间发生的故事,谁能说给我听听吗?”

(学生纷纷要求发言。讲述时,很具体、生动,生活气息浓厚。)

“我都被这些可敬的老师感动了,这样,你们把这些故事和想对那个老师说的话记下来,送给你们以前的老师,也送给我,作为我努力的方向。好吗?”

(学生进入写作状态,有的面带笑意,若有所得;有的注视黑板,入神思考;有的泪光初泛,感动在回忆之中。)

这是一次成功的作文教学,在批改时,我一次一次被感动着。学生们真正地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写作。他们没有把作文当成任务,而是在一种轻松的状态下,尽情地倾诉、宣泄。做到了“以我手写我心”。以前,不少学生总是在刻意地写作,搜肠刮肚,把写作当成一项艰巨的任务,对写作持敬畏甚至是恐惧的态度。正如特级教师余漪所言:“学生写作中有恐惧心理,犹如头上套着紧箍咒,手脚捆着绳索,不加以清除,提起笔来就重如千钧,只字难书,墨滞不下。”(《作文教学导论》)将写作简单化,告诉学生写作就是把心里想说的话有重点地有条理地记录下来,创设一个宽松的环境,引导学生从记忆中去寻觅,去捕捉,在不知不觉间获得了写作材料,写作就不再艰难,成功的喜悦感就会油然而生。

二、创设写作情境,写出个性文章

这是一节写人的记叙文写作课。

“今天,我要请一位学生做模特。”

“我”“我” ……(学生踊跃举手报名。)

“大家觉得我们班谁最有特点?”

(经过讨论,选定蒋阳为模特。蒋阳上讲台,摆了个POSE)

“大家回忆一下,人物描写的常用方法有哪几种?”

“肖像﹑语言﹑行动﹑心理﹑细节……”

“很好,大家首先给蒋阳同学画个像吧!”

(学生们细致观察起来,纷纷动笔。)

【几分钟后】“蒋阳在大家印象中是个什么样的同学?”

生一:“他很调皮”。

生二:“他是我们班的开心果,经常让我们开怀大笑。”

生三:“他容易犯错误,当时很后悔,过后很快就忘了。”……

“大家说的非常好,你们是怎么了解到他的这些特点的呢?”

“有一次……”

(师打断这个学生的发言。)“不要说出来,用笔写出来。同学们,现在就动笔,把你印象中的蒋阳写出来。注意,要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表现蒋阳的性格特点。”(沸腾的教室再次平静下来,学生们奋笔疾书。)

在这次作文训练中,同学们写出了一个性格鲜明,活灵活现的蒋阳。尤其是外貌描写,同学们纷纷走出了以往的“大大的眼睛,小小的鼻子,能说会道的嘴巴”的模式,注重细节,描写传神到位。如温聪会的《这小子真棒》中描写道:“蒋阳最有特点的就是他的眼睛了,看,一双小小的眼睛,散发着俏皮的气息,时不时还用力的睁大,似乎很不满小眼的宿命。偶尔故意眨巴两下,一副故作深沉的样子。”寥寥几笔,将蒋阳的“神”完全展现。

以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作文教学,会让学生真正的放开来写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作文课堂上,我有时会带来一束鲜花,有时会拿来一个玩具,有时会放上一段音乐……想方设法让学生进入真实的写作情境。天长日久,学生的习作便少了生硬虚假,多了细节﹑真实﹑个性。

三、合理使用“病例”,强化自改互改

第一节课(学生修改15分钟,交流15分钟,总结10分钟)

“这节课,我们要做一次小老师,对一位同学的作文进行批改。”

“大家可以从文章立意﹑结构安排﹑语言﹑感情﹑表达效果等方面入手进行评定修改,像老师平时为大家改作文一样,最后写一个综合评语。”

(学生很兴奋,热情瞬间点燃。待老师发下原稿后,马上投入修改工作。)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交流一下修改的意见。”

生1:我觉得这篇文章写的很仓促,有不少错字病句。如“一对”的“对”,应该是“队”,“名列前矛”的“矛”应该为“茅”。

生2:有些句子也不够通顺。如“一齐向学校出发”“出发”应改为“进发”,“而我却像个木头人似的”一句与上下文也不连贯……

生3:我认为文章小改没有用,而要做大手术。班长其人其事,总要能看出主人公班长的身份吧,可文章根本看不出。选材很不合要求。……(许多学生都积极发表意见)

最后全班综合修改意见:

1﹑重新选材,要通过具体事例表现班长的优秀品质。

2﹑“我”的心理描写与中心无关,不要天马行空,想到哪写到哪。要写,应写与中心有关的内容。

3﹑写好后要多读几遍,注意语句的通顺。

第二节课

“上一节课的学习,使我们充分认识到文章修改的重要性。这节课,大家把自己当成这篇文章的作者,对文章做个彻底的修改。修改后,同桌之间互相交流。”

……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学生对作文的批改,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该,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在这次作文教学中,我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病历”,通过他们自己的理解感悟,明白了什么样的错误不能犯,犯了这些错误会产生哪些不良影响。有了这样先入为主式的意识强化,学生在写作中就会有意识的避免出现类似错误。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审美﹑鉴赏﹑评价作文的能力将大大提高。

四、建立良好的训练常规,让写作循径而上。

“今天,我们要一起开个作文研讨会!我们一起商量一下,该怎样不断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希望同学们各抒己见。”

……

生1:“要多读课外书。我写作文时就经常感觉有些东西表达不出来,可能就是书读的太少了。”

生2:“我觉得光读没有用,我以前也读了不少课外书,却感觉写的时候要么用不上,要么想用的时候又记不起来了。弄的我有时都不太想读书了。所以我认为除了读还要记,把好的篇章段落记在脑子里。”

生3:“多写写也很重要的。我觉得我的作文水平在这个暑假提高了不少,主要原因是我放假在爸爸的督促下每天都写了一篇日记,而且都是认真写的。”

师:大家说的都很有道理。多读,多记多练。是写作的常径。鲁迅就曾说过:“从前教我们作文的先生,并不传授什么《马氏文通》﹑《文章作法》之流,一天到晚,只是读﹑做, 做﹑读;做得不好,又读,又做。”因此,写作文,积累和练习十分重要。那么我们如何落实读和写呢?

(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

通过讨论,全班决定:

读:

1﹑一个课外阅读记录卡,自己列个阅读计划,每周坚持读两篇以上的文章,做好读书笔记。科代表每周检查。

2﹑将课外阅读中发现的优秀作品及时交给学习委员,收集整理后,装订成册,供全班学习。

3﹑一个月举办一次读书交流活动。(利用晚自习或课外活动时间)

写:

1、每周至少写3篇日记,(规定一篇心情日记,一篇观察日记,一篇读后感。)质量要高,不合格要重写。

2、创立班刊《鱼乐园》。积极投稿,参加编写。

说:

每节语文课前五分钟是故事会。轮流向同学们推荐成语故事﹑名言佳句﹑名人轶事﹑时事要闻等,拓宽同学们的写作渠道,增加语文知识面。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文的源头就是生活,就是名著,就是积累。读书不仅是读文字,读故事,更是要和作者对话,进而和自己对话。读别人的脑子,可以丰富自己的脑子。书读得多,对生活就有了自己独到的看法,作文也就与众不同了。因此,曾有人说过:“读书的厚度就是作文的深度。”除了多读,多些也是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心情日记”是学生自主写作,自由表达的最好形式之一。它减少了对学生写作的束缚,创设了一个挥洒个性的空间,学生会自由流露自己内心真实的感情,因此感情会更真挚,表达也会更流畅。观察日记鼓励学生发掘生活,因为生活才是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只有生活中活水流淌,笔下的文章才会生意盎然。而读后感强调学生对文字的理解感悟,是培养学生语言感知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最好途径。当我们综合以上训练要点,形成一个良好的写作常规时,作文的清泉就会汩汩而出。

论文作者:粟志亮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5年第3期(上)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6/30

标签:;  ;  ;  ;  ;  ;  ;  ;  

浅谈作文教学的通幽曲径论文_粟志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