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大学学生择业价值观研究论文_戚琦

高职院校大学学生择业价值观研究论文_戚琦

戚琦

淮南联合大学 安徽·淮南 232038

据教育部门统计,我国每年有近千万大学生毕业就业和再就业,大学生就业择业问题依然吸引着社会各界人士的眼球。因为这关系着每一名学生个人发展的未来,关系着每一个家庭的幸福,而且也关系着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是政府、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界高度重视的问题。

基金项目:淮南联合大学人文社科青年项目《高职共青团员大学生择业价值观念的分析与对策》,项目编号WQN1702。

一、当前高职院校大学毕业生就业择业现状

当前,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在我国已呈现出大众化,越来越多的学子有机会进入到高等学府继续深造。尤其是职业化教育的发展,为国家和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和积极的正面影响,已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可。同时,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择业问题也是一直困扰大家的社会问题。大学生对自身缺乏科学的认知,对自己的能力也不能客观评价,但在择业时,在福利待遇、工作时间、工作地点、交通状况等期望值过高,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的现状。

二、高职院校大学毕业生就业择业存在的问题

一是好高骛远,不能脚踏实地。经过大学阶段的锤炼,学生们在科学文化知识和实践技能方面都有了极大的提高,建立了一定的心理自信和优越感,在就业时往往就业期望值过高,与社会现实脱节。如对较高薪资的渴望,毕业生赚钱多少是衡量自己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充斥着对自己的能力过于自信。还有大部分毕业生都会向大城市或者省会城市靠拢,希望得到地位高、收入稳定、压力小的岗位。而对一些新兴的工作岗位如电话营销与客服人员、快递人员等,对人才的需求量很大,入职门槛低的岗位表现出不适应,不能正面对待社会现实。

二是过于看重福利待遇,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高职学生初次入职所从事的工作多是基层工作,工作环境和工作压力相对恶劣,需要过硬的吃苦能力和抗压能力。有的同学不愿到生产第一线去,怕苦怕累;有的同学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和毅力,坚持不了几天就打退堂鼓。这些同学不能俯下身子,从基层做起,一定程度上为就业整体工作增加了难度,也一定程度上在企业中造成了不好的影响。作为一名大学毕业生,在自身工作能力和资质有限的条件下,固执地要求高工资高福利,或者盲目地与自己的同学朋友争相攀比,这是违背人的职业发展规律的。

三是缺乏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创业意识淡薄。合理规划大学生活应当是学生们在大学里的必修课,通过教育培养,大学生可以了解未来职业发展的趋势。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应当未雨绸缪早做打算,避免盲从。在李克强总理提出指导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口号后,国内涌现出许多大学生创业创新的事例。但对于大部分大学生来说,对“创业”依然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认为自己没有钱也没有技能,创业不知从何谈起。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引导大学生建立正确择业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就业价值取向是人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在就业时对职业价值的追求、定位、评价以及选择的一种倾向性态度。”大学生只有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才能在择业时产生积极的正面作用。

一是以人为本,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在学校层面,大一新生入学后,学校相关部门应建立健全学生就业指导办公室,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教学,引起学生将积极性和注意力。在系部班级层面,可以通过开展以就业为主题的专题讲座、主题班会等形式,使学生对就业有正确的定位,不断调整就业期望值,使理想贴近现实。对于“暂时不想就业”的同学,可以使他们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暂时观念。

二是以就业为导向,通过教改不断提高学生们的就业竞争力。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为了适应这种发展速度,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就要以就业为导向,加快教育教学改革步伐,全方位提高学生专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灌输就业指导与教育。从大学一年级开始就强化学生们的就业竞争意识,在就业竞争意识的指导下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力和职业技能。引导学生立足本专业的实际,展望本专业的未来,做好相应的就业和职业生涯规划,对自己今后的求职方向有一个合理的定位。以就业为导向,密切注重市场需求变化,学校要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对校内专业以及相关课程的内容进行调整,在专业设置、课程内容设置上下功夫,提高市场与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关联度,培养出一走出校门就能被市场所接收的学生。

三是建立大学生就业实践基地,强化校企合作。建立大学生就业实践基地,通过与用人单位合作,使用人单位参与相关课程的开发,及时调整校内学科和专业结构,面向社会办学,提高高职院校适应当前市场需要的能力。支持大学生到用人单位参与就业实践活动,使学生们积累了社会经验和工作经验,缩短了大学生走向社会的适应期。高职院校要加强与相关用人单位、当地劳动人事部门及政府部门的联系与合作,搜集市场需求信息。高职院校还可以通过建立本校的人才信息网或者组织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供需见面会等形式,为学生们提供大量的就业信息,并针对这些信息对学生们开展就业辅导、求职就业等行为训练,提高学生们的就业能力。利用举办校企见面会、人才交流会等机会,搭起了高职院校与用人单位的桥梁,为将来校企深化合作,实现校企双赢互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综上所述,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根本在于大学生自身,而大学生自身又解决不了这个问题,所以就依赖于经济社会的发展、高职院校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学生们就业观念的更新。作为培养社会职业人才的高职院校,面对新形势应采取积极主动的措施来迎接社会的挑战,以确保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有序开展。

[1]张维.青年马克思的择业观对当代大学生择业的哲学思考[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09).

[2]李功华.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成因及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2007.

[3]邓晖 秦玲 王标 李露.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因素研究——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商学院为例[J].纳税.2018(01).

[4]赵蓉.大学生择业中的价值观研究——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例[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5(01).

作者简介:戚琦(1984- )男,籍贯:安徽淮南,淮南联合大学讲师。

论文作者:戚琦

论文发表刊物:《语言文字学》2018年第11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3

标签:;  ;  ;  ;  ;  ;  ;  ;  

高职院校大学学生择业价值观研究论文_戚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