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产业金融与产业金融政策_金融论文

论产业金融与产业金融政策_金融论文

论产业金融与产业金融政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产业论文,金融论文,政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当前,我国的金融发展与金融改革,面临着两大困境:企业积欠银

行贷款过多,银行面临着贷款难收的困境;企业对银行的依赖性过大,

已陷入债台高筑的困境。摆脱前一个困境,需要有明确的金融产业政策

;解决后一个困境,需要有明确的产业金融政策。本文就产业金融政策

问题试作初步探讨。

目前突出的问题是企业的负债比率过高,对银行贷款的依赖性过大

,特别是国有企业债台高筑,负担沉重。国家银行的贷款沉淀越来越大

,陷于不良资产的泥淖之中,到了自身难保的程度。所以不论从宏观角

度还是从微观角度来研究产业金融问题,都是当务之急。

产业金融在企业和产业群体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

几乎在所有的企业和产业决策中,都包含着金融的潜在影响,这种影响

已成为产业发展和企业成功的关键问题。从社会角度来说,要建立高效

率的金融体制,要保持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制订和实施合理的产业

金融政策,也不可能回避产业金融这个现实而紧迫的课题。

一种较普遍的观点认为,企业是一个需要资金的部门,它所企求的

是从银行或向社会公众取得资金,企业自己对自己没有什么资金可以融

通。这种想法的产生,前提是把企业作为一个静态的经济单位,或者是

把企业看成是单向融资行为的经济单位,是单一的资金借入者。其实不

然。企业始终兼有资金供给者和资金需求者的双重角色,同时在它的内

部组织中,在它的各项经济活动中,不断地吸入和分离资金,由此构成

了企业内在的资金融通关系,犹如人体自身的血液循环一样。

如果企业自身有明确而有效的产业金融政策,企业就有可能做到:

达到供求均衡,如提前进货和分期进货,从内部融资消除缺口;把缺口

缩小到最低限度,大部分靠内部融资,一小部分靠外部融资;把缺口分

割为若干个小缺口,缩小外部融资期限和降低外部融资成本。

能否达到最理想的目标,决定于企业自己有没有稳健的内部资金融

通机制和现金流量安排。从资金融通的经济意义上来讲,就是以自己之

所余补自己之所缺,把缺口缩到最小,把融资成本降到最低。从本质上

说,现代的金融,是企业内部的货币与资金融通向社会化、专业化和国

际化的延伸。也可说,产业金融是现代银行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

金融业已经成为独立产业的时候,产业金融的地位和作用并没有消失,

产业金融同银行金融之间,既具有互补性又形成了一种并立的格局。

我们在改革初期,为了廓清“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封闭经济观念

,大力宣传了“负债经营”的战略,鼓励大胆借用内资和外资来加快生

产发展,这种利用外部融资的战略,对经济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但是

久而久之,以为负债经营就是向银行借钱,向国外借钱,而忽略了产业

内部的融资,使不少企业坠入了“负债陷阱”之中,不能不引起反思。

产业金融,从狭义上说,即各种产业内部(主要是单个企业)的货

币与资金的融出与融进、自我组织与自我调剂的全部活动;从广义上说

,还包括政府对不同产业所设定的货币与资金的融通环境和融资基础条

件,或者是对产业发展所实行的有特定目标和方式的融资手段与融资方

产业内部的货币与资金的融通,指企业在拥有的资金数量以内,实

现内部资金形式转换、时间转换和结构转换,以满足企业内部的余缺调

剂。这种产业内部融资,可划分为自主性融资、自助性融资和开发性融

自主性融资。就是企业作为自主经营的经济单位,完全有能力对自

己的资金形态进行转换,自主作出金融决策,以满足自身正常资金的需

要,不受或少受外部融资环境的牵制。比如,企业拥有产品形态的资金

而缺少现金,它完全可以采取卖出产品获得货币的办法,把产成品资金

变成货币资金。这种形式转换,基本不受外界融资环境的影响。这种内

部融资,主动性强,成本低,但数额可能有限。

自助性融资。就是企业对货币和资金的需求,在时间上加以筹划,

形成严密的现金流量规划,聚集足够大的现金量,集中解决较大的资金

需求。如企业每年按一定比例提取固定资产折旧,多年积累集中使用,

以解决在某一时间内的资金供求平衡问题。这种融资,立足于中期的安

排,使资金的融出和融入相结合,保值和增值相结合,在较长的时间内

,实现自己的融资计划。

开发性融资。就是企业为了增强竞争能力、提高技术等级、扩大生

产规模而采取的长期筹资方式。如争取投资者增加注册资本,企业股东

扩股,发行企业债券,同其它企业联营,向银行长期借款等等。这就是

通常所说的资本预算。一个企业,即使它现在的竞争力很强,也必须有

自己的开发性融资计划,特别是涉及固定资产投资,对企业的关系极大

,甚至决定企业的命运。开发性融资的融资决策权、资金成本、资金风

险和投资机会与投资收益至关重要。融资数额越大,决策水平和融资管

理水平就要求越高。

突出产业金融的观念,实质上是要强化资金形态的流动性、资金结

构的转换性和资金运动的效益性。正是在这些基本点上,不同于计划经

济条件下的财务管理。财务管理趋重于资金量的静态存在和资金运用的

结果。因此,产业金融的理论化和制度化,应该是我国现代企业制度建

设的组成部分,同时,也应该是我国现代金融制度的组成部分。

一个企业要保持自己的创新精神和经久不衰的竞争力,就必须要有

一套融资和投资的目标、战略、手段和评估标准,这就要有一套正确的

产业金融政策,其基本点包括:

1、确立企业融资基础。首先是要有可靠的资本金制度。 一个企业

在设立之时,以及在企业不断成长之中,必须要有最低资本金。资本金

在总资产中所占的比重越高,企业的融资信誉、防风险能力、资产盈利

率就越高。其次,要有资金积累机制,逐步形成企业内部的资本积累。

如企业内部的分配、盈余公积、基金提留等,都是企业融资的实力所在

。企业资本金的规模和比例,是银行贷款时必须考察的条件。

2、维护资金的基本职能。企业所自有的和借入的资金, 都有同一

的基本职能,就是资金的流动性、安全性、补偿性和增值性,通俗地说

,就是要坚持钱出去物回来、物出去钱回来,借钱要还,用钱有息。这

种职能,应该体现在企业全部融资的投资过程中。

3、融资和投资方式的选择。包括企业资产重置安排、 资产结构安

排、长期投资方向的安排、融资渠道的安排等等。这既是企业金融政策

的体现,又是实施政策的结果。

4、资本预算与评估标准。一项投资或一笔融资, 一般要考虑到三

个因素:一是资金的全部现金流量,什么时候把资金用出去最合适,什

么时候能按预定目标流回,要有充分的保证。二是资金的时间价值,国

际上的惯例是用复利来计算资本的实际报酬。三是在多种可能的投资和

融资方式中,要选择对企业最能带来效益的投资和融资方式。超越成本

临界点和盈利临界的投资和融资,一般说来必须作出特殊评估。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加强对产业金融政策的监测十分重要。企

业资金运行的监测,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企业内部资产负债结构的

适应性;资金松紧程度的控制;企业对外资金的融出和融入的管理。

企业的金融政策,不是孤立的某项资金筹措方面的政策,而是从企

业全局出发的资金运用与资金筹划政策。它体现了决策者和管理者的创

新精神和经营技巧,而决不是一种主观随意性和短期利益的选择。

产业金融政策是产业内部或以产业群体为对象的金融政策。但作为

一个企业,或者一个产业群体,不可能孤立地去融资和投资,也就是说

,这需要有一定的金融环境和金融保护,才可能有健康的金融行为。所

以要从宏观上为产业金融政策提供必要的环境和管理条件。在当前的体

制下,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政策需要进行讨论。

一是薄弱产业的金融保护政策。有些产业,是国民经济中不可或缺

的产业。这种产业的融资能力比较低,在宏观经济管理上如果不给予一

定的保护,就会造成负面效应。最典型的是农业的发展问题,没有足够

的金融环境,农业就难以现代化。

二是发展基础产业的融资投资政策。在国民经济中,有些产业投资

大、周期长、资金盈利率相对比较低,所以一般商业银行不愿意提供贷

款。如铁路、公路、港口和林牧业基地开发,需要的资金多、风险大,

单个投资者无法提供融资;国家从社会角度考虑又不愿意让利益集团控

制这些产业。然而国家财政本身财力有限,每年可提供的数额又不稳定

,使这些产业陷入了困境。因此,发展这些基础产业,必须有特定的产

业金融政策,为它们进入金融市场筹资创造金融环境条件。

三是产业集团化和区域化的金融协调政策。我国金融体系的组织结

构是以条块分立为特征的,同产业的集团化和区域化有尖锐的矛盾。产

业集团内的企业分布在许多地区,资金的融通和结算往往受阻于条块分

割的金融障碍。而区域经济的发展,又要求提供成套成片的金融服务。

这些问题,单靠个别企业和个别金融机构是不可能解决的,因此,必须

要有宏观的金融协调政策。当前,不少行业和地方,企图设立行业性的

金融机构,如银行、财务公司、保险公司、投资公司等等,以便为产业

集团或区域经济提供全面的直接的金融服务。这种设想,有客观上的必

要性,但缺少充分的可行性。因为单个金融机构的服务覆盖面和金融工

具毕竟有限,不可能达到规模效益和区域效益,最为现实的选择是强化

金融协调政策。

四是多层面的金融组织结构政策。有些产业群体,受规模和技术水

平的限制,资金实力比较脆弱,国家又不可能给予特殊的金融优惠政策

,很容易受社会挤压。如目前的乡镇企业和城市中小企业,它们所需要

的金融服务难以得到满足,也是当前金融秩序中涉及问题较多的领域。

对这类产业群体,依靠大银行提供服务是有困难的。历史的经验告诉我

们,大银行在处理大户与小户的关系中,往往出现以大压小或以小吃大

的现象,造成了产业发展中的政策性波动。不少国家对这些小产业群体

,专门组建了中小企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农业公库等金融机构来

为它们提供稳定的金融服务。

五是相互配合的财政金融政策。从根本上讲,没有相应的财政政策

,产业金融政策也难以发挥作用。如企业的折旧政策、红利分配政策、

风险基金提留政策、保险费率政策、社会保障政策等等。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

标签:;  ;  ;  ;  ;  ;  ;  

论产业金融与产业金融政策_金融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