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资本运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并购贷款论文

论资本运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并购贷款论文

论资本经营运作中的问题及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对策论文,资本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资本经营是本世纪90年代末期在中国出现的一个全新理念,是经济体制改革从体制增量改革阶段迈向体制存量改革阶段,适应国有企业改革重心由经营机制向产权制度转换和资本市场发展的产物。资本经营作为企业的一种外部交易战略,它不仅在微观上具有低成本扩大企业规模、取得更大市场份额、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实现规模效益的功能,而且在宏观上具有调整产业结构,盘活存量国有资产的效能。正是基于这两种功能和国有企业目前的特殊处境,资本经营引起了国内理论界、企业和政府有关部门的密切关注。与资本经营相关的兼并、收购、重组和股份制等问题成为热门话题。但是,由于人们对资本经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时间很短,理论与操作规程均不完善,加之计划经济长期形成的传统观念,使资本经营在现实运作中存在许多误区,导致实施资本经营的企业达不到经营预期。因此,笔者对现实资本经营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谈几点看法。

一、当前资本经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割裂了资本经营与生产经营的内在联系,认为资本经营高于生产经营。

生产经营是资本经营的起点和归宿,也是资本经营存在和效能发挥的基础。一般的说,生产经营是企业主业,而资本经营是属于投资银行等中介机构的业务,它以有效的证券相组合(Portfolio)规避风险,获取收益。资本经营运作的具体方式是企业合并、兼并、收购、拍卖、托管、股份制改造与上市等手段。对生产企业而言,资本经营只不过是服务于生产经营的一种手段,购并、融资和资产重组的目的是把企业规模、技术水平搞上去。但是目前,许多企业并不是把资本经营作为搞好主营的手段。而是置于生产经营之上,抓住资本经营题材,投机炒作。有些上市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亏损,而股票、债券这些风险极大的短期投资收益在公司扭亏中却占有显要地位。 例如深安达二级市场获利2500.94万元,其主营业务亏损2220.50万元。(注:江帆:《扭亏,让人喜欢让人忧》,《经济日报》1998年5月2日一版。)在资产重组中,一些企业虽然甩掉了不良资产的包袱,但仍然没有解决企业亏损问题。譬如广电股份以7960万元卖掉了上海录音器材厂,企业1997年度仍处于亏损状态。(注:江帆:《扭亏,让人喜欢让人忧》,《经济日报》1998年5月2日一版。)仅以资产重组,通过清理不良资产,来取得收益的企业是没有出路的。在可卖的资产卖完之后,又没有形成长久的、新的利润增长点,这种资产重组只是泡沫。

(二)把资本经营目标定位于企业资产规模的扩张,只关注资产重组的付现成本,忽视资产质量与机会成本。

目前,国内资产重组所采用的主要做法是承债式兼并,即运作企业承揽被兼并企业的全部或大部分债务,将资产并入自身。兼并后企业承担的债务可根据国家有关政策,挂帐停息、分期偿还。表现上看资产并购时企业没有支付资金,购并后又以被并购企业的盈利归还欠债,似乎实现了企业低成本的规模扩张。但这之中却存在着许多潜在的风险。

1、被并购企业的隐性支出未被列入资产重组成本。 企业购并后肯定要向被并购企业派驻管理人员、改组管理机构,注入资金和引进技术,这需要支付大量的资金费用。

2、企业购并是风险极大的资本运营活动。在设计阶段, 存在预期或战略设计失误风险;在运营阶段,存在信息不对称风险;在后运营阶段,存在整合风险。因此,从中长期看,被兼并企业能否形成真正的竞争优势还很难说。况且,维持这些企业的中长期发展需要资金注入。如果届时不能形成竞争能力,将再度成为企业的包袱,拖带企业陷入困境。

3、在资产并购中企业只计算会计成本,而没有考虑机会成本。 一项资产并购业务的机会成本是潜在的投资损失,不经过充分论证的资产并购,其机会成本要影响重组资产的效能发挥。

(三)把规模经济等同于经济规模,误解了规模经济的内涵。

在资本运营中一般要求企业规模经济。国内有些大企业通过资产重组,不加选择地并购了一些企业,组建了一些跨行业、跨地区的企业集团,认为这就是形成了规模经济。笔者认为,这实质上误解了规模经济的含义,把规模经济等同于经济规模。从现代理财学观点看,考查企业的规模经济主要可以从这样几方面着手:(1 )科学的生产纲领的测算;(2)低廉的管理成本;(3)垄断对技术创新的限制程度。如果组建的大企业集团对技术进步与产业创新失去兴趣,凭借市场壁垒限制,依靠垄断定价获取利润,这种企业集团就丧失规模经济。在当今的信息时代,规模对企业资本经营的成功并不起决定作用,大企业也并不一定具有规模经济。韩国大企业集团的倒闭,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四)过分追求多元化经营,忽视了资本经营的风险。

在资产重组中,不少大企业为了迅速扩张,不仅在本行业大量并购,而且进入了完全与母体企业不同的产业。某些新组建的企业集团还提出了发展自己几大支柱产业的目标,认为这种经营方式可以分散经营风险,利于企业稳定发展。但是,据国外最新研究成果表明,与同行业兼并相比较,对其他行业,特别是对不相关行业的企业兼并成功概率是极低的。这种低效率的兼并往往迫使公司在兼并后重新剥离资产,出售分支机构,反而增加了企业的并购成本。韩国大财团在资本经营中就是犯了这种错误。韩国人以数千亿美元的代价建成了数十个不相关的多元化系统企业,实际上并没有多大效益,在经济危机中纷纷倒闭。

著名的日本索尼公司,1989年并购了美国的哥伦比亚影片制作公司,随后又与美国时代——沃纳公司组建了广播公司,还与好莱坞一些电视、电影制作公司合资。时隔6年多,即到了1996年, 索尼公司在美国的投资就陷入了全面困境。(注: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目前企业集团发展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经济日报》1998年1月5日一版。)精明的索尼集团乘虚而入,进入了一个完全陌生的行业,很难作出明智的决策,付出了极惨重的代价。在资产重组中我们必须吸取这一教训。

(五)一些企业把资本经营看成是避债,废债的途径。

按现行政策规定,一个企业兼并另一个企业,只要承诺在5 年内偿还被兼并企业的银行贷款本金,就可以享受免交被兼并企业银行贷款利息的优惠,即使5年过后还不能偿还本金,还可以给予宽限。试问, 如果宽限期又过,企业还不能偿还本金,又该如何?在现行政策中并没有约束限定。企业看到这一政策的漏洞,纷纷借资产重组之机甩掉历史债务包袱,并为赖帐准备口实。

二、存在问题的矫正对策

资本经营对于当前深化国企改革,调整企业结构,实现十五大的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战略任务具有极重要的作用。但其现实运作中存在的问题又限制和阻碍了资本经营功能的发挥。因此,寻求资本经营存在问题的矫正对策,是当前国企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采取对策如下:

(一)认识资本经营的本质,把握其理论内涵,推动资本经营的规范化发展。

资本经营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和促进资本增值为目的,以价值形态经营为特征通过对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和资产结构的动态调整等方式和手段,对企业全部资产进行综合运营的系统工程。资本经营的本质是把企业的各种潜在的,沉淀的资本激活,使其进入流通领域,在流动中实现利润最大化和资本增值最大化。正确理解资本经营的本质与内涵,是实现其规范化操作,充分发挥其效能的基点。只有对资本经营的本质与内涵进行准确的把握,才能有的放矢地确定资本经营的方式和手段,使企业兼并、股份制改造、联合协作等资本经营方式围绕着设定的目标进行,取得预期的效果。

(二)规范资本经营的政策,加强企业资本经营的引导。

鉴于资本经营的迅速展开,国家应组织有关部门,全面研究资产经营的政策、法规,规范资本经营的运营体系。其具体做法是:

1、改变以资产数量、职工人数来确定企业规模的做法, 代之以按资本数量与质量,企业创利税额;修订和完善不同行业的最低规模标准,使企业存量资产调整有据可依。从政策上限制不讲效益的“低成本”扩张,那种不顾经营状况的资产积累,拼凑企业集团的盲目行动必须停止。

2、全面执行“抓大放小”。实施资本经营是双向的, 企业要围绕主导产业有选择地进退。就是企业集团也有抓大放小的问题,为了实现产业专业化,国外企业集团自己只抓产业主体,把大量的辅机和零配件加工让给中小企业。这样不仅提高了自身的专业化程度,还能带动激活一批中小企业,值得我们借鉴。

3、推行产业政策区域化,引导资本向优势产业集中, 克服地区间产业结构,企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趋同现象。

(三)资本经营要与企业生产经营相结合,要利于长远规划和主营业务的发展。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经营是基础,资本经营要围绕主营业务进行。因此,企业在选择资本扩张及资产重组的实现方式时,必须有利于企业主营业务与长远规划的发展。这要求:

1、企业资本经营要纳入企业长远发展规划, 作为企业战略规划的组成部分,要避免受短期盈利的左右。

2、在资产重组中, 对购并目标要充分考察论证:首先要考虑购并后企业组合优势能否发挥;其次要考虑企业并购后的规模经济;第三要计算资产并购后的机会成本;第四要注重并购后企业能否实现预期的协同效益,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第五要注重并购后企业是否有发展前途。

(四)充分认识多元化经营的风险,调整经营理念,回归产业专业化经营。

多元化经营是企业为防范公司风险而采取的一种策略。但是,如果与其相配套的专业化人才,管理手段和法规制度不具备,多元化经营就无从谈起,其结果只能使企业陷入窘境。索尼公司和倒闭的韩国大企业集团,就是资产重组后多元化经营失败的典型案例。因此,我们要牢记这一教训,不熟悉的行业不能轻率介入,不相关的产业不能轻易并购。要理智地运用资本经营这一手段,要认识资本经营中存在风险。资本在不同空间及领域的扩张存在技术手段、信息资料与管理操作等风险。资产重组、企业并购与上市融资需要有坚实的生产经营基础。所以转变经营理念,集中资源,重点发展自身的优势产业,回归专业化经营,被明智的企业家认可。

(五)规避资本经营过程中的逃债废债行为,把企业拖欠银行的债务证券化,转换成政府对企业投资。

笔者建议把企业拖欠银行的不良债务证券化,转换成政府对企业的投资,把银行债务落到实处。这种转换并没有增加政府现期支付,也没有增加政府的额外负债,因为原则上银行对国有企业呆滞贷款的本息要由财政来冲销。其具体做法是:由政府发行一种国有企业转制可转换特种债券,定期发行,控制总量,由国有商业银行持有,以替代国有企业拖欠的银行贷款,使隐性债务明晰化,把银行与企业之间的不良债权债务转化成政府与银行之间的债权债务。为了激活存量资产,应允许企业转制可转换特种债券上市交易,允许民营资本所有者购买债券,并视其购买量确定民营资本所有者持有的债券要由政府保管,在办理产权登记手续后给以销毁,防止国有资本流失。

(六)重新认识中小企业的作用。

在我国中小企业占全部企业户数的99%以上,在工业总产值中占60%,在实现利税中占40%,在就业人数中占75%,在新增就业机会中占80%以上。(注:王宝清:《要加强和改进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金融时报》1998年4月24日一版。)因此,在当前形势下, 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有利于国民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有利于扩大就业;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分散化有利于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有利于同大中型企业在产品上相互配套,相互借鉴,促进大中型企业的改革发展。

另外,从韩国经济模式看,一国经济过于倚重大企业,经济结构是脆弱的。垄断过于集中,会抑制竞争,反而限制经济发展。因此,笔者认为在我国现阶段“抓大放小”的国企改革中,要鼓励和扶持产品有市场,有效益,能够开发应用新技术的中小企业发展,使其转向小而精、小而特、小而专的方向,大量吸纳下岗职工,赋予个人创造能力,为资本经营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

标签:;  ;  ;  ;  ;  ;  ;  

论资本运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并购贷款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