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种血细胞分离机采集血小板对献血者血液指标的影响论文_田瑞红

(濮阳市中心血站 河南濮阳 457000)

【摘要】目的:分析2种血细胞分离机采集血小板对献血者血液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站57例血小板捐献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研究组29例与参照组28例。研究组2个治疗量的血小板采用TRIMA血细胞分离机进行采集,参照组1个治疗量的血小板采用南格尔全自动血液成分分离机进行采集。将两组血小板捐献者的血常规指标进行检测并观察。结果:相比于采集前,两组献血者采集血小板后的血小板计数(PLT)明显降低(P<0.05),但是研究组的降低幅度比参照组更大,组间具有明显差异(t=7.02,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两组献血者采集前后的各项血常规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2种血细胞分离机采集血小板均能够有效地将献血者采后即刻的血小板计数进行减少,但减少后仍均处于正常范围内。2种采集方式均具有显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关键词】血细胞分离机;血小板;血液指标;影响

【中图分类号】R44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4-0246-02

加速凝血与促进止血是血小板的主要功能[1-2]。近年来在临床上,单采血小板主要应用于血小板功能障碍并有出血倾向或正在出血、血小板减少、器官与骨髓移植的患者。血小板计数可以作为判断献血者捐献1个或2个治疗量的标准。采集不同剂量血小板的仪器可以根据仪器的特性进行选择。本文分析了2种血细胞分离机采集血小板对献血者血液指标的影响,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站57例血小板捐献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研究组29例与参照组28例。研究组男性19例,女性10例;年龄为20~50岁,平均年龄为(35.01±2.31)岁;参照组男性18例,女性10例;年龄为21~51岁,平均年龄为(35.23±2.14)岁;两组献血者均身体健康,PLT≥220×109/L者能够采集2个治疗量,PLT为(150~220)×109/L者能够采集1个治疗量。两组献血者的一般资料均无较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研究组的2个治疗量采用TRIMA血细胞分离机进行采集,参照组的1个治疗量采用南格尔全自动血液成分分离机进行采集。采集前,医务人员应严格地阅读仪器说明书并掌握其用法,同时设定采前参数,如性别、身高、体质量、血细胞比容、血小板数等;将献血者2~3ml静脉血置于EDTA-K2抗凝管中;采集完毕后,将样品进行留取;使用细胞计数仪将所有标本的血常规指标进行检测。

1.3 观察指标

将两组血小板捐献者的血常规指标(包括PLT、HCT、Hb、RBC、WBC等)进行检测并观察。

1.4 统计学方法

用软件SPSS 18.0处理分析本研究数据,以(x-±s)表示计量资料,并用t检验组间比较;以(%)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组间比较。P<0.05说明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比较两组血小板捐献者的血小板计数变化情况

相比于采集前,两组献血者采集血小板后的血小板计数(PLT)明显降低(P<0.05),但是研究组的降低幅度比参照组更大,组间具有明显差异(t=7.02,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血小板捐献者的血小板计数变化情况(x-±s,×109/L)

注:与参照组相比,*P<0.05。

3.讨论

有数据显示,近年来临床上血小板的供应一直处于紧缺状态,对招募、动员血小板捐献者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根据国家无偿献血健康体检标准的要求,当人体PLT≥150×109/L时,才能捐献血小板[3]。将2个治疗量的血小板进行采集,不仅能够将献血者招募补足的压力进行有效地缓解,而且还能将临床供应需求增加,同时还能将采集成本进行降低。

采集2个治疗量血小板的最佳仪器为TRIMA血细胞分离机,而采集1个治疗量血小板的仪器为南格尔全自动血液成分分离机[4]。PLT≥220×109/L者能够采集2个治疗量,PLT为(150~220)×109/L者能够采集1个治疗量。有学者指出,有71%的献血者血小板计数会在捐献1~2个治疗量后出现下降现象,而PLT出现增加或未出现的献血者则有29%,该学者认为,单采血小板能够迅速地释放人体中储存的血小板,且在采集后2~3天,血小板计数则能够恢复至采集前的水平,即可认为定期捐献血小板对机体并无较大影响[5]。而笔者认为,献血者自身因素、地域、仪器采集过程是否顺利、时间长短等因素均能够对采集结果产生影响,因此,本文尚未作出结论的部分还有待继续研究。本文旨在分析2种血细胞分离机采集血小板对献血者血液指标的影响,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本研究数据显示,相比于采集前,两组献血者采集血小板后的血小板计数(PLT)明显降低(P<0.05),但是研究组的降低幅度比参照组更大,组间具有明显差异(t=7.02,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两组献血者采集前后的各项血常规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0.05)。综上所述,2种血细胞分离机采集血小板均能够有效地将献血者采后即刻的血小板计数进行减少,但减少后仍均处于正常范围内。2种采集方式均具有显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向仁雪,吴建君,宋娜丽等.2种血细胞分离机采集血小板对献血者血液指标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12(01):92-93.

[2]毕聪玺,郑井滨,张丽.两种进口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制备血小板的质量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36(16):2449+2454.

[3]任晓梅,杨培琴,舒群峰.2例机采血小板溶血现象原因分析[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5,17(01):85-86.

[4]侯亚平,张金彩,沈莉等.添加PAS-ⅢM液后不同机型采集的单采血小板质量对比[J].河北医药,2016,38(02):196-198.

[5]徐春,赵华英,郑贺鸣.捐献血小板后献血者血细胞计数的变化[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4,32(06):773-774.

论文作者:田瑞红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9

标签:;  ;  ;  ;  ;  ;  ;  ;  

2种血细胞分离机采集血小板对献血者血液指标的影响论文_田瑞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