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农村留守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论文_王宇潇

如何培养农村留守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论文_王宇潇

摘要:当前,在幼儿阶段实施养成教育已经成为了一项教育发展趋势。习惯并不能在短期形成,需要经过长期培养。幼儿正处于对生活形成初步认知的时期,也是形成习惯的关键阶段。农村留守幼儿的普遍特点是长期缺乏父母的照顾,家庭教育方面存在一定的缺失。针对这种情况,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就具有非常关键的意义。本文就农村留守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培养方法展开了一系列的浅析。

关键词:农村留守幼儿;生活卫生习惯;培养方法

前言:对于幼儿而言,形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对其未来的生活和学习能发挥重要的作用,并且生活卫生习惯都比较基础,主要侧重于一些日常行为。相比于正常家庭的幼儿,农村留守幼儿的生活和成长环境相对较差,缺少父母的照顾和教育,在心理和思想方面可能会存在一定的自卑和偏激。这样的特点对教师培养其生活卫生习惯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因此,农村幼儿教师应该从自身的角度对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认知能力形成正确的认识,并能选择和运用科学的方法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一、为幼儿营造良好的习惯养成环境

当前,很多家长对幼儿实施的都是溺爱教育,在家中不仅不用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也不用做任何家务。由家中的老人负责照顾的农村留守幼儿更加没有形成生活卫生习惯。针对这样的情况,幼儿教师应该采用合适的方法为幼儿营造良好的习惯养成环境[1]。幼儿的年龄较小,还没有形成卫生意识。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其成长环境。例如,在教室中,教师可以粘贴一些以卡通形象为主角的图画,图画的内容是一些文明的生活卫生习惯示范,比如,吃饭之前要洗手、饭后要漱口、不能随地扔垃圾、不随地吐痰、洗手的步骤等。幼儿每天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能对其形成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生动的卡通形象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这样的方式有利于促进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二、结合幼儿的年龄和认知特点制定培养制度

要想达到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的目标,就应该将幼儿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如果幼儿不能从思想意识的层面对良好习惯形成正确的认识,就会以被动的状态配合教师的教育活动,加之,农村留守幼儿缺少父母在身边的督促和教育,仅仅依靠教师的灌输无法达到理想的习惯养成效果。要想使幼儿能主动做某件事情,强制性要求很难发挥作用,而是应该使幼儿认识到这种做法的原因,并能对其真正接受。教师可以利用符合幼儿认知的方式向其传递“讲卫生是光荣的,不讲卫生是可耻的”这样的观念。教师可以将“四勤”粘贴在教室当中,并用讲故事、做游戏的方式使幼儿能对这样的制度形成清楚的认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勤洗手是“四勤”中的一项内容,教师可以为幼儿讲一个故事:从前,有一只小猪,它每天都会利用课余时间到操场上踢足球、玩滑梯,但是从来不洗手,直接用手拿起食物来吃,将很多细菌和寄生虫吃进肚子里,小猪疼得在地上打滚,被妈妈送到了医院。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通过这样讲故事的方式,使幼儿认识到勤洗手的重要性。

三、充分发挥榜样的带动作用

对于幼儿而言,对事物的认知和理解过程都是模仿。这就体现了榜样在幼儿生活卫生习惯养成教育中的重要性。教师一味的说教很难使幼儿真正认识到生活卫生习惯的重要性[2]。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树立榜样的方式,使幼儿进行模仿,在这样的过程中逐渐将良好的习惯内化成自身思想体系的一部分。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能成为幼儿模仿的对象,这就需要教师在与幼儿交流和接触的过程中规范自己的言行。例如,教师走进教室后,看到地上的纸屑就会弯下腰捡起来,看到桌椅歪了就会扶正,每天用抹布擦去讲台上的灰尘等。这些都会被幼儿看在眼里,长此以往,有利于促进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这样的积极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值得注意的是,每当幼儿自主做一些劳动时,教师应该给予鼓励和表扬,使幼儿从思想角度意识到这是正确的行为。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幼儿在表扬声中不断进步。

四、促进家校合作优化习惯养成教育效果

幼儿习惯的养成需要学校与家庭教育的共同作用。农村留守幼儿大多被家里的老人照顾,而这些老人的教育观念相对落后[3]。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应该与幼儿的父母保持联系,即使父母不在孩子的身边,但是也不能忽略家庭教育。当前,家校合作成为了一种新教育理念,强调了家庭和学校形成教育合力对幼儿成长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因此,教师应该在了解每个幼儿家庭情况的基础上,与家长保持联系,针对幼儿的生活情况和认知能力采用合适的习惯养成方式。例如,在学校中,教师教给幼儿饭前洗手的行为,可以让幼儿回家后,监督家长是不是在饭前洗手,并为家长讲解洗手的重要性和正确的洗手方法。由家长向教师反馈幼儿在家庭中的生活卫生习惯养成情况。这样的方法有利于使幼儿感受到责任,从而主动的将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延伸到家庭生活当中。

结论:综上所述,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习惯并不在于一朝一夕,需要一个长久的过程。对于农村留守幼儿而言,要想形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教师应该发挥主要的教育作用。农村幼儿教师应该营造良好的习惯养成环境,结合幼儿的年龄和认知特点制定培养制度,充分发挥榜样的带动作用,促进家校合作优化习惯养成教育效果。通过本文对农村留守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培养方法展开的一系列浅析,希望能为促进幼儿形成良好习惯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史毅.精准实现“弱有所扶” 解决留守儿童健康发展之忧[J].人口与计划生育,2018(01):39-43.

[2].创新思路 统筹谋划 扎实推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关爱工程[J].人口与计划生育,2017(12):4-5.

[3]王晓波,李志翔.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构建路径研究[J].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7(02):88-91.

论文作者:王宇潇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2

标签:;  ;  ;  ;  ;  ;  ;  ;  

如何培养农村留守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论文_王宇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