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市场的转型取决于动力的转化_股票论文

股票市场的转型取决于动力的转化_股票论文

股市转型依赖原动力转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原动力论文,股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股市上资金充裕,推动股指股价向上攀升,叫做资金推动型股市。起推动作用的原动力是政府的政策。政府关于股市的政策吸引着各方面的资金注入股市,从而使得股指股价不断往上涨。

股票的投资价值推动股指股价向上攀升,叫做价值推动型股市。起推动作用的原动力是上市公司的优良业绩。上市公司的业绩吸引着各方面的资金投入市场,致使股指股价不断向上涨。

我国股市只有十一年的历史,处于初始期和幼年期,因此政府要探索股市成长之路,必然要给予许多的积极的优惠政策,来扶植和发展市场。政策的优惠使投资、投机的盈利机会增多,因此各方面的资金大量涌入股市,推动股指股价向上攀升。不难看出,资金推动型股市的原动力是政府的政策,资金只是依附于政策的表象,是股指股价推波助澜的“风”。“风”飘然而来,也飘然而去。“风”的易来易去,股市就像大海一样,时而风来了,波涛汹涌,形成牛市;时而风去了,波平浪静,形成熊市。所以靠政策原动力召集的资金,形成资金推动型的股市,始终不稳定,是不健康的市场,迟早要被价值推动型市场所取代。只是这个取而代之的时间较长,同时还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价值推动型股市,是成熟的,亦是健康的股市。上市公司大都有稳健的经营机制,有长盛不衰的畅销产品,盈利稳定,利润丰厚,每年都给投资者满意的回报。投资者一旦买入股票也就长期持有,享受每年的分红派息。这种具有投资价值、让股民放心的上市公司越多,就越能不断地吸引各方面的资金注入。股指股价的上涨,自然是靠资金去摧助推动,但资金是青睐上市公司股票的价值而来的。

资金推动型的股市,最突出的特征是,价格不能反映价值,并且是呈逆向型体现。股市自1996年以来,一直以资金推动型为特征。1996年初沪综指是530点,深成指950点。到2001年6月中旬,沪综指涨到2245点,深成指在1997年5月中旬就涨到了6108点,分别上涨了1715点和5158点。假定不是资金推动型的话,股指股价上涨,上市公司平均每股业绩必须对应呈逐年增长的态势。而实际恰恰相反,平均每股业绩呈逐年下降态度。统计表明,1996年平均每股0.30元;1997年每股0.28元;1998年每股0.25元;1999年每股0.22元;2000年每股0.20元。逐年下降的整体业绩正好与上升的股指股价背道而驰。其根本原因,资金不是朝着股票业绩而注入,是在政策的引导之下,即原动力的作用之下,狂风暴雨式注入市场。至此,不难理解昔日高价的各类劣质绩差股的高市盈率了。

也正是由于政府政策这个原动力的作用,使得20世纪90年代初期一直被各界和政府关注的“高额居民存款”,被视为“笼中老虎”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居民存款从银行转移到股市,这正好是股市呈资金推动型的佐证。记得在1996年之前,全国居民存款才7万多亿元。几年下来,现在股市市值已经超过5万亿元。银行里的居民存款有增无减,超过7万亿元。在居民收入不断增加的同时,银行居民存款不断增加,股票市值也不断增加。这三个“不断增加”呈平稳态势。原来资金推动股市走强,有其自身的内在动因,也说明政府关于股市的政策是顺势而为的,未能“冒进”引导。只是上市公司的质量和业绩跟不上政府原动力的速度,不仅没有长进,反而衰退了。由此可知,股市转型也就是很自然的事,是一种股市自身的规律要求转型。

股市自身规律要求市场转型的另一原因是,在资金透支股票业绩的同时,吸引了相当数量的银行资金和违规资金的介入。这批资金的数额大,不仅为资金推动型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而且必须从股市中退出来,这也是股市转型、股市下跌的原因之一。

政府既然用发展股市的政策塑造了一个资金推动型市场,那么同样可以用政策再塑造一个价值推动型市场。

价值推动型市场的主要特征,在我国尽管还没有出现,但是根据国外成熟的价值推动型市场看,不外乎如下几种特征。一是绩优蓝筹股要占到市场份额的30%左右;高速成长股,有预期丰厚收益的股票,也要占到30%左右;另有一批收益尚可,业绩尽管不优秀,但每年能给投资者一定的回报,大概这种回报高于银行利率即可,即投资者愿意把钱从银行转移为这种持股,这种股票也要占到30%左右。那么只有10%-15%左右的股票,其业绩有盈利与亏损的临界点上,丰年可能盈利,不会“下课”;欠年可能亏损,但不致于戴上ST帽子。只有极个别个股,因某种原因亏损严重,则在退市机制下“下课”、“停课”。二是股票的品种和容量要与国民收入呈均衡增长态势。如银行存款多于股票市值1/2以上,则股市容量可以适当扩大,增发新股和配股。像我国现在银行存款超过7万亿元,股市市值超过5万亿元,就不宜增发和配股。只有待到投资者困在银行账上的钱多,寻找投资机会时,则可适当扩容。否则价值推动型就不能形成。三是股权结构合理。而这一点正是我国股市的“软肋”,这主要表现为国有股大多。在全世界范围内,国有资产被公认是效率最低的资产。

价值推动型股市的特征告诉人们,这种转型并非短时间,也并非易事。那种寄希望很快恢复股市狂涨猛升,迅速解套赚钱的投资者,只怕是南柯一梦。因为市场已经认识了自身历史的丑陋,要重塑在投资者面前的新形象,除时间长之外,还要投资者随同股市转型,同样付出代价。好在我国股市已经走出“政策市”的阴影。自去年以来,市场不止一次地听到了管理层欲想当了裁判员的表态。有人误解前期减持国有股暂停是“政策救市”,其实那是政府明智的“纠错”。政策原动力正拨正投资者敏锐的目光,使它投到价值上去。资金推动型的原动力,开始向上市公司业绩原动力转变、换位。尽管还可能出现资金推动型,但那毕竟不是长久的,而是短命的。只有价值推动型才是永恒的,生机勃勃的。

标签:;  ;  ;  

股票市场的转型取决于动力的转化_股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