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自贸区背景下锦州港物流园区的功能定位及模式选择论文

辽宁自贸区背景下锦州港物流园区的功能定位及模式选择论文

辽宁自贸区背景下锦州港物流园区的功能定位及模式选择

沈爱明

(辽宁理工学院 辽宁 锦州 121000)

摘 要: 锦州是一个港口城市,自然的港口成为了其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资源,把港口作为重要战略点也一直是锦州多年的发展措施。时代的东风又眷恋着这座城,“一带一路”的深入发展,又给辽宁省像锦州这样的港口城市资源整合开了绿灯,也使辽宁自贸区获得了更宽广的发展道路。基于此,加快推动港口城市、区域的发展必将促进现代化港口建设和区域经济的全面发展。本文着重谈在此背景下的锦州应如何发展。

关键词: 锦州港;区位优势;自贸区

目前锦州港发展遇阻的具体表现:总是锦州港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当地政府也把握住了这一优势,大力发展港口产业,是临港产业发展呈现较繁荣的态势。但是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与其他发展成熟的港口城市相比,锦州港还存在较多问题,主要表现在港城联动和港航协调两个方面。首先是在港城联动问题上,效果不算突出。虽然锦州一直强调城市腹地与港口的联合动作,也一直坚持以港兴市的发展战略,但是由于体制机制不健全或僵化等问题,没能与时俱进,导致港城联而不动,关系不够紧密,港口的作用也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港城联动的优势也暂时未有成效。其次是港口发展与航运事业的发展不适应。由于港口得到了城市的大力支持,发展较为迅速,建设也越来越现代化,整个港口十分繁荣。但是港口城市的发展不单单是港口建设那么简单,还要顾及到其他的产业,例如运输。因为港口发展的再好走不出去还是没有什么用处,所以发展港口的战略走对了也不可以忽视运输行业的发展。锦州的海上运输发展相较其港口建设相对落后,二者的发展不同步自然也难以达到业务上的协调,也因此使锦州港的发展受制。长此以往,其他问题也会层出不穷,对锦州港的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扫描电镜试验过程中,实际分别观察了不同煤样的十余个观测点,观察范围涉及较广,考虑一般位置及裂隙发育等特殊位置,放大倍数在30~3 000,其中,大部分表面结构变化不明显,笔者仅对干燥及饱水煤样分别列取2个、共计4个观测点,由试验结果可直观得出,液氮对干燥及饱水煤样的微观破坏形式、破坏程度不同,这与渗透率试验结果一致。

首先,要想实现锦州港的发展,应抓住“一带一路”的机遇,把握住自贸区及其他港口城市的资源大整合的时机,将其自身的发展融入省内乃至全国的战略发展当中,跟上集体的步伐。充分发挥锦州的地理优势,大力发展临近港口的相关产业,并依靠政策支持实现城港联动。重视建设规划,即加强政府在相关港口规划上的顶层设计。只有大力发挥政府在港口建设当中的效用,加快构筑东北亚枢纽服务框架体系,才能实现多产业的发展。为建立这一体系,应制定以锦州港为中心的发展战略,同时促进航运事业的智能化进程。在货运工作中采用多种货运相结合的方式,把集装箱作为主要货运单位,联合综保区、自贸区、海港,航空港等优势,打造集运输货物、电商服务等于一体的大型航运服务交流港。以该服务体系的建立,打通城港脉络,联动所有资源,建成示范性的开放口岸,促进港口及航运事业的进一步融合发展,从而使港口经济发展为城市区域经济的主要支柱。

(5)强化考核奖惩机制。项目部的各项考核奖惩制度,应本着“奖惩结合,有功必奖,有过必罚”的原则,与班组及员工岗位职责挂钩。对班组的考核,是以工程施工的各项工序为基础,结合项目的各项管理要求,及时进行检查考核;对员工的考核,以班组为主进行,项目部也可直接对个人进行奖惩。奖励以现金为主,荣誉为辅,以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如我们对组织进行QC小组进行攻关活动的班组及提出“微创新”的个人均进行了较高的奖励;惩罚以督促改进为主,经济处罚为辅,对情形严重的必须及时清退。

其次,要加强政府政策扶持力度,从而推动航运事业稳步发展,即在传统航运事业和临港相关产业的基础上发展东北亚枢纽服务体系。依托辽宁省政策支持,大力发展与航运事业相关的周边服务设施,如咨询,电子商务等。同时,在省政府拨款资助下,辅以政策扶持,成立相关服务设施。在金融领域,加大航运政策倾斜,结合锦州港发展需求,结合运输特点,设置金融服务,促进金融业的创新与发展。此外,还可以鼓励锦州港航运业拓宽融资渠道,多方筹措资金,与船舶租赁公司融资、发放债券股票会贷款等有效合法的方式解决资金困扰。鼓励航运相关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建立市场化运作模式。倒逼航运相关企业转型创新,发展航运基金,制定实施融资策略,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前提下,发展衍生贸易。

再次,完善交通运输体制,发展航道经济。“辽满欧”综合交通运输大通道(以下简称“辽满欧”大通道)是一条以大连和营口为起点,经过满洲里口岸,经过俄罗斯,再到欧洲的国际贸易大通道。而锦州港作为此路线的出海口,应以不断完善交通路线,健全体系,努力建设综合性的运输通道为目标。打通东北、华东、华北以及东南沿海,形成一条完整的航运通道,促进一体化全联动的海上运输系统。此外,促进大通道沿途的公、铁路、水运及民航的发展,进一步完善基础建设,形成城内外以及城间的交通网络。通过优化配置、协调资源,以陆运支持海运,打好运输基础,实现海运网络与东北等铁路网络的衔接。要加快铁路等公共交通事业的发展,必须提高海运、陆路运输企业的运输水平,提高公路与铁路、铁路与水路、公路与水路的对接层次,开展一站式运输的探索模式,推动集装箱的运输方式及大宗商品的联运体系建立,力求“无缝衔接”和“零公里联运”的交通。从根本上提升运输能力,提高服务质量,完善运输体制。

最后,注重环境要素,优化对港口与航运的服务。不断向服务型政府转变,变管理为引导,把优化行业生存环境作为行政依托,借口岸营商等相关制度的改革推进,将需重点监控的领域、环节努力完善,在最大程度上简化权利清单、责任列表等。在行业运营过程中做好督察员,事前、事中、事后都要做好监管工作并记录在册以便日后的审查。另外,还可以拓宽国际“贸易窗口”的单一服务,多方联合发展,满足国际大市场需求,提高国际服务水平。以“最多跑一次”为目标,完善行政事务性服务,开通“一窗受理”的集合型政府服务,让企业少跑路,让数据多运动。进一步理清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做到“放、管、服”一体的革新,让市场在政府的监控范围内合理的自由发展,少干涉,多监督,让资源在最大限度内参与到竞争与合作的经济当中。

标签:;  ;  ;  ;  

辽宁自贸区背景下锦州港物流园区的功能定位及模式选择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