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论建筑设计中的无障碍设计运用论文_周琼飞

谈论建筑设计中的无障碍设计运用论文_周琼飞

摘要: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对其日常工作、生活所需要使用的建筑空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当前我国建筑的无障碍设计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结合建筑中无障碍设计原则,从改善建筑的细部构造及高新技术的应用两方面出发,探讨解决我国建筑在无障碍设计问题的新途径。在此基础上,对问题的根本解决提了几点建议,并简要谈论了未来无障碍设计的发展方向,对我国建筑中无障碍设计系统的完善起到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无障碍设计;建筑设施;分析

一、无障碍设计概念

无障碍设计,是指无障碍物、无危险物,任何人都应该受到尊重,能够健康地从事文化生活而进行的设计。

二、我国建筑无障碍设计现状

2.1无障碍设计管理体系建设有待加强

监督力度不足也是导致无障碍设计得不到有效利用的原因之一。目前,碍于我国无障碍设计的力度不够的事实,工程建设者们把大部分的时间精力都放在了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上,而对于无障碍设计等细节的内容监管力度不足。重点体现在验收方面,监管力度不强会导致无障碍设计设备与产品脱节。所以说,有必要加强建筑无障碍设计体系的管理,让无障碍设施更好地服务于人民。

三、建筑的无障碍设计原则

无障碍设计是由美国建筑家罗纳德梅斯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提出的,其基本意义就是无论残障与否,无论残障的程度和状态如何,任何人均能便捷使用的制品和环境设计。建筑无障碍设计首先必须遵循安全适用的原则。

(1)安全性

建筑无障碍设计的安全性是指建筑中应没有危险物的存在或者危险状况的发生。由于身心机能不健全或者衰退,残疾人对危险的感知能力差,或是即使感觉到了危险,也难以快速敏捷地避开,或者做出错误的判断而产生危险。因此,生活中对于健全人来说的一些普通物品,对于老弱病残这一弱势群体来说都可能是危险物品。因此,必须从以人为本的思想出发,设身处地为老弱病残者着想,使他们不能因为某种形式或程度上的残疾而面临危险,进而不能平等享受建筑环境的权力。

(2)适用性

建筑无障碍设计的适用性是指建筑物应该方便老弱病残者的使用,实现使用中的无障碍化。与健全人相比,残疾人在身体机能上存在某些方面的缺陷,导致其在现实的环境中,无法通过自身努力满足其需求。因此,建筑物的无障碍设计上要充分考虑老弱病残者在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的特殊感应,开发设计无障碍建筑物或设施,使老弱病残者能正常方便的使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物品,完全的实现生活无障碍化。

四、对无障碍设计及实施的思考

4.1规范与使用

与国外所有执行的无障碍设计规范相比,我国的规范偏重于实用性,较为详实和全面,便于直接参考和运用,但其不足的方面是分块过碎,条文性过强。设计者往往会把很多的精力置于满足条文要求,而忽视了无障碍设计的基本目标和整体的协调性。同时,详细的条文要求有时会限制了在特殊条件下实施无障碍环境设计的灵活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我国无障碍设计规定的大部分条文都是针对新建项目而言的,而对于整个社会来说,还存在着大量的已经建设完成尚未考虑无障碍环境设计的建筑,以目前规范的规定来要求改建项目,往往会因为投资太大或不具备可实施性而无法实施,因此有必要制定相应的改建项目工程设计条文来指导相关的建设,在可能的情况下改善残疾人的生活状况。作为设计人员,只有通过深入的研究,把握残疾人的行为特征和适用需求,才能结合实际,理解规范各项条款所要达到的目的,做到科学、更加灵活的运用规范。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实际的使用,无障碍设计检验的标准,将是体现在真正的对残疾人的使用价值上。

4.2设计与实施

随着我国对无障碍环境建设的日益重视,无障碍设计已经成为建筑设计中越来越重要的组成部分,社会必须为残疾人担负起一定的责任。作为建筑师,在设计过程中依据法律规范的保障,为它们创造可以自由出入,上下来往的便利条件。如室内外交通设专用坡道,而不设台阶,各层商业大厅之间应有他们的专用电梯,选择安全实用的专用设施和设备。在公共卫生间内为它们设置专用厕位、扶手、抓杆,公共场所地面应采用防滑材料,出入口、电梯口、过道、房间门口等应有足够的宽度,以便乘轮椅者出入方便。目前绝大多数的建筑设计中以充分考虑了这些无障碍设计内容,但笔者在设计过程中常常感到设计与具体实施存在着较大的反差。这种反差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设计思想与技术保障间的反差,比如建筑内无障碍设计中最常见的扶手栏杆设备,目前国内还没有成型的专为残疾人设计的成套产品,不锈钢扶手往往是现场加工,其质量和安全度均令人担忧。另一方面设计与实施之间的一个反差,来自于无障碍设施的维护和实际利用,无障碍设计在建成后,不是被挪作他用就是被废弃,如此现象比比皆是,盲道、停车位被占用,残疾人卫生间被改为开水间或被停用,为残疾人使用的电子设施成为摆设的情况也大量存在,从根本上而言,这些现状的改进,还需要通过国家行政部门大力的监督来实现。五、新技术在建筑无障碍设计中的应用

在新科技、新技术为残疾人的生活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对于一些只靠常规手段难以逾越的障碍,依靠新的技术手段就能轻易解决。

电磁感应装置和红外线装置的发展解决了大量听力障碍者的交流、沟通困难。电磁感应装置被设置在出入口处,声音由麦克风传出,经过扩大器进入感应闭合电路,在感应闭合电路的有效范围内,听力障碍者可通过自己携带的助听器中的T波段接受到声音信号。红外线装置用麦克风将声音传入扩大器,解读装置把声音信号转为红外信号发射出去,当这种信号被特制的红外听筒接受后会闪烁,听筒会解读信号并将其转换为声音。

利用盲文设计的电子触摸屏语音提示仪器可以让盲人迅速了解建筑内部的概况和适用要求,无线语音提示系统可以让盲人通过随身携带的接收机适时地接收安装在建筑物各个部分的发射机发出的信号,随时随地地提示盲人在建筑中所处的位置和提示行进的途径。

缓关门装置以及电子门禁系统,可以避免所有的残疾人在开关门时所遇到的不便,为手推车和轮椅使用者提供了方便。另外,防火门控制系统可以使行动障碍者难以通过的防火门在平时处于常开状态,在火警时通过火灾报警系统发出指令,使防火门自动关闭。

结束语:

总之,对于建筑的无障碍设计,只有充分感知各类残疾人的基本行为特征和心理感受,才可以对其环境与健全人进行协调,针对不同性质的建筑制定相对合理的设计措施。随着科技的发展,未来的建筑无障碍设计定会朝着形态多样性、界限模糊性和层面多元性的方向发展。设计的无障碍性将逐渐被设计的通用性所取代,就是任何人,无论是残疾人还是健全人,都能够安全方便地使用其需要使用的设施与环境。无障碍设计将不仅局限于建筑设计领域和城市公共设施领域,还将延伸到通信、医疗、交通等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充分打造一个和谐的无障碍社会。

参考文献

[1]《建筑无障碍设计》(03J926)[s].

[2]张宝风. 强化无障碍设计意识[J]. 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2011(16):30-31.

论文作者:周琼飞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2

标签:;  ;  ;  ;  ;  ;  ;  ;  

谈论建筑设计中的无障碍设计运用论文_周琼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