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清代陶瓷造型_陶瓷论文

清代陶瓷造型浅谈,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浅谈论文,清代论文,陶瓷论文,造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谈起我国陶瓷艺术传统,人们都把宋代和清代两个时期誉为我国陶瓷发展的两个高峰。而且,对清代人们则更多强调它在彩瓷方面的成就。但是我以为除了承认这一点外,也不能忽视对清代陶瓷造型的研究和了解。更不能因为这一时期繁缛的装饰风格,而轻视整个清代在陶瓷造型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清代陶瓷产量居各个时代之首,其造型品种样式之繁多,也超过了历史上的任何时期。比如,瓶式有梅瓶、锥把瓶、葫芦瓶、棒棰瓶、蒜头瓶、天球瓶、油锤瓶、六方瓶、扁瓶、折方瓶、双陆瓶等;尊有柳叶尊、莱菔尊、鹿头尊、牛头尊、凤尾尊、梅花尊、鱼尾观音尊、石榴尊等;碗式有穹式碗、斗笠碗、罗汉碗等;壶式有四合壶、腰鼓壶、冬瓜壶、竹节壶、扁柿壶等等。总之,碗、盘、杯、碟、壶、瓶、罐、缸、坛、盒、钵、盅、筒、洗、孟,琳琅满目,数不胜数。

为什么清代陶瓷造型品种如此繁多,其主要原因是:

1、我国悠久的陶瓷烧造历史,积累了丰厚的陶瓷造型经验, 并形成大量规范化的形制格式。这为清代在陶瓷造型方面集大成,以至进一步创新发展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2、材料处理和工艺烧造技术的提高, 为清代陶瓷造型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技术保证。从现存作品来看,当时的制瓷艺人不仅掌握了适合各种造型要求的泥料处理和配方技术,也在集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掌握了更丰富、精湛的成形技术,足以胜任一些构造复杂、形态精巧的形制;而且更在烧制环节上以精到的火候和气氛控制技术,使预定的造型意向和具体形构得以充分实现。应该说,清代陶瓷造型技术呈现出全面的提高,在综合水准上达到了空前的高度。

3、封建统治阶级的穷奢极欲的生活作风和争奇斗艳的审美好尚,以及艺人的勤劳和智慧,也对当时陶瓷造型的丰富起到了促进的作用。统治者们往往促使制瓷艺人为他们不断制作样式不同、颖异奇巧的造型,来装点皇宫王室,满足其奢华的需要和猎奇的心理。另一方面,造型的千姿百态,更显示了当时的陶工确实具有非凡的艺术匠心,并为之倾注了满腔的热情和巨量的血汗。

任何一个历史时期的工艺美术都有着明显的时代特征,清代陶瓷造型同样表现出它的时代风貌。

发展到清代的陶瓷造型,受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一反前期“简练”、“纯朴”的作风,而在整体上趋向“繁缛”、“精致”。这时的陶瓷造型要求明显强调“细、巧、薄、轻”的品质和效果。功能上则侧重追求纯审美的价值,以致具有很强的程式化特点。当时的许多器型,特别是瓶逐渐摆脱原先的实用性,转化为单纯的观赏形式。至于许多新创的造型样式,更是完全出于审美意义的追求。

处在封建社会后期的清代统治阶级,日趋没落腐朽。为了满足自己放纵的享乐欲和占有欲,他们以各种方式要求艺人们生产更多的符合其审美趣味的奇形怪制、巧构精作。他们不惜工本,不讲实用,不考虑生产过程中物质材料的性能和技术上的局限,只是一味地以“奇、巧”为上,以“雕饰”为美。这种所谓的“创新”,所反映的不过是一种畸形、偏执的审美理想。例如,清康熙五彩福字瓶、清乾隆粉彩戏婴瓷瓶、粉彩镂空转心瓶、珐琅彩镂空转颈瓶,以及种种模仿铜、金、漆、竹木、玉器、编织等工艺品,或鲜果、螃蟹、海螺、仙鹤等自然对象的仿生瓷器。它们都以形态、色泽、质感的逼真性或者制作加工的高难度,达到了技艺上的巧夺天工的境地,但在设计思想上则多有违背陶瓷造型规律和工艺要求之嫌,艺术格调不免偏低。

青花松竹梅纹壶(清康熙)

青釉鲆篓瓶(清雍正)

青花挂瓶(清乾隆)

尽管如此,却不能否认这一时期陶瓷造型在追求奇巧的同时,的确取得了推陈出新的巨大成就;尽管有的造型并不十分成熟和完美,如粉彩梅鹊纹六方瓶、清乾隆广彩开光人物纹瓶、清雍正青花兽耳折角瓶,以及乾隆粉彩凸雕婴戏瓶等等;但从总体上看,清代陶瓷造型具有很高的技术水准,不乏精致、细巧、绚烂的美感。而且,最终来说,这一切成就,都出于清代制瓷艺人的认真探索和辛勤劳作,根本上体现了普通工匠的聪明智慧和创造兴趣。

青花云龙纹五孔扁瓶(清乾隆)

蝴蝶纹梅瓶(清康熙)

鉴于清代陶瓷造型方面的成就,我们要善于吸取这一时期在造型上取得的好的经验,开阔我们的眼界,丰富我们的设计想象,确立我们的健康价值取向,不断推出更加多姿多彩、具有当今时代风貌的新造型,进一步发展我们民族的陶瓷艺术。

清代陶瓷造型或是装饰,尽管有繁缛雕饰之嫌,艺术格调也不怎么高,这当是应该引起我们在今后设计中注意的。但正如我们在故宫陶瓷馆内所看到的,清代陶瓷造型仍有很多运用形式法则比较好的作品,其中包括一些造型与材料结合较好的仿生作品。清康熙冬青釉萝卜瓶便是一例,该瓶用一条曲线贯穿整个造型,S形的线型不仅比例关系适度,而且气势连贯,意态生动,有效地把握和强调了造型的整体感和优美感。另外,由于莹润透明的青釉覆于器表,更为造型增添了清新秀丽的感觉。假设我们用同样的线型,却使用其他材料,这件作品在造型上恐怕就会显得呆笨乏力。可见,作者在造型与材料的综合处理和把握上是颇费了一番匠心的。还有不少从造型到装饰都处理得很好的作品,如雍正鳝鱼釉弦纹瓶、孔雀绿釉菊瓣尊和雍正霁红釉尊等;另外,雍正窑变石榴尊、豇豆红釉柳叶瓶、豇豆红釉萝卜瓶和釉里红双鱼纹瓶等,都属于好的仿生瓷造型。它们虽然是仿生,却又都保持了作为器皿的基本造型特点,不失为一种内在的美。至于在造型与装饰结合上做加法,并且处理得比较好的作品则有雍正青釉花瓣蒜头口尊。其他一些在体量对比,线的曲直对比,方圆结合等方面较好地运用形式法则的好作品,同样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标签:;  ;  

浅谈清代陶瓷造型_陶瓷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