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胶州第九龙镇卫生院 ;266319)
【摘要】目的 分析临床药学服务对社区高血压、冠心病慢病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社区2017年7月-2018年7月接受药学服务的120例高血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药学服务干预,比较药学服务前后患者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患者血压达标情况、冠心病控制达标情况。结果 药学干预后患者服药依从性好的比例从50.83%(61/120)提高到90.82%(109/120),显著提高(P<0.05);患者血压达标率从43.33%(52/120)提高到80.83%(97/120),差异显著(P<0.05),冠心病控制达标率从25.83%(31/120)提高到78.33%(94/120),差异显著(P<0.05);药学干预后,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 临床药学服务能够显著改善患者服药依从性与合理性,提高药物治疗效果与病情控制效果。
【关键词】临床药学服务;社区患者;高血压;冠心病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19-0273-02
药学服务是指药学人员运用药学专业知识为医务人员、患者及家属提供负责任的、直接的、与药物应用相关的各种服务,如药物选择与药物使用等,从而提高药物临床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与经济性,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以患者为中心提供主动服务[1]。社区医疗服务机构是冠心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后续控制与治疗的主要场所,为提高用药专业性,我社区聘请专业医师为本社区部分冠心病、高血压患者提供专业的临床药学服务,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社区2017年7月-2018年7月接受药学服务的120例高血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确诊为冠心病与高血压,排除各类交流障碍患者、其他脏器系统严重疾病患者。男73例,女47例,年龄47-80岁,平均(62.19±5.41)岁,其中冠心病51例,高血压34例,合并高血压与冠心病35例。
1.2 方法
1.2.1 建立完善的健康档案
收集患者相关资料,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身高、体重、诊断情况、文化程度、家庭环境、生活习惯、遗传病史、家族病史、血压、血糖、心脑肾等靶器官情况、基础性疾病等,记录患者目前药物治疗方案,包括用药种类、用法剂量、用药依从性、药物费用、不良反应等。
1.2.2 用药安全认知调查
结合社区档案、临床调查、面对面访谈等结果,对日常公众在临床用药上可能存在的主要误区进行分析与总结,并设计相应的调查问卷,从疾病认知、药品说明书、服药依从性、药物不良反应、药品储存、用药咨询、保健品与抗菌药物的使用等方面进行调查,了解患者在用药安全性、合理性、经济性方面的认知程度。
1.2.3 开展临床药学服务,给予药学建议
结合患者一般信息、疾病情况、用药情况、用药认知调查等信息,为患者开展药学服务,对患者用药是否存在不合理、是否有安全隐患、是否有科学的自我监测、是否建立了良好的生活习惯等进行综合评价,从药学专业知识出发,给予药学建议,开展第一次药学干预。①处方审核与用药计划制定:由具有相关资质的专业医师对患者处方进行审核,分析患者用药方案的适用性与安全性,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为患者制定专业的用药计划。患者用药依从性较差时,尽量选择半衰期较长的药物,或者适当选择缓释制剂,并监测用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及时调整用药方案,最大程度降低不良反应影响[2]。②用药指导:对药物用法剂量、正确的用药种类与储存方法、自我监测项目与复查指标、常见药物不良反应与严重不良反应、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正确看待并使用保健品等提出专业建议。③改善生活习惯:告知患者良好生活习惯对于药物治疗效果的价值,指导患者从饮食、运动、不良习惯等方面进行合理改善,避免病情恶化,影响药物治疗效果,并提高机体抵抗力,巩固治疗效果。
1.2.4 药学咨询与药物基因检测
定期在社区开展药学咨询、药学义诊、健康教育等药学服务活动,为患者讲解高血压、冠心病等各种慢性疾病用药知识,通过公众服务平台、电话、微信、QQ、药学门诊等途径为患者提供更详细、便捷的药学咨询服务。部分患者使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华法林等抗血栓药物时,可为患者提供免费的药物基因检测,提高用药合理性、安全性与针对性。
1.2.5 定期随访
根据患者病情级别、预后危险因素等进行随访级别分类,开展分级管理与定期随访。病情严重者每1个月电话随访1次,中等程度患者每2个月提供1次电话随访,轻度患者每3个月电话随访1次,随访中,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转归、预后情况、危险体征、生活方式改善情况、用药方案依从性等进行检测与分析,对患者仍然存在的用药不合理、安全隐患、自我监测不佳、生活习惯改善不佳的患者提供持续的药学干预,给出专业的药学意见。共计随访12个月。
1.3 观察指标
比较药学服务前后患者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患者血压达标情况、冠心病控制达标情况。依从性好评估标准:遵医嘱严格按时按量用药,无自行停药、减药、换药经历,无保健品替代药物治疗的经历,忘记服药经历≤2d。冠心病控制达标评估方法以血压、血脂、血糖相关实验室指标及体质量检查均达到正常参考范围为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 )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药学干预前后患者服药依从性比较
药学干预前患者服药依从性为50.83%(61/120),药学干预后服药依从性为90.82%(109/120),服药依从性显著提高(x2=46.467,P<0.001)。
2.2 药学干预前后患者血压变化情况
药学干预后,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均显著降低(P<0.05),见表1。
表1 药学干预前后患者血压变化情况及血压达标率比较( )
2.3 患者干预前后血压控制达标率与冠心病控制达标率比较
经药学干预后,患者血压达标率从43.33%(52/120)提高到80.83%(97/120),差异显著(P<0.05),冠心病控制达标率从25.83%(31/120)提高到78.33%(94/120),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冠心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患者是社区医疗机构治疗的难点与重点,这类患者普遍年龄较大,用药复杂,后续用药管理对于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价值。专业药师通过一系列药学服务能够提高患者药物治疗有效性、合理性、安全性[3]。
患者用药依从性、正确理解并遵医嘱用药是药物治疗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同时也可能会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专业医师结合患者具体情况、疾病知识、用药知识等方面的调查结果,通过专业的药学干预、药学咨询、随访服务等,为患者制定合理的用药计划,解读患者的疑虑,纠正患者的不良用药习惯与生活习惯,嘱患者加强自我监测等,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用药认知度、合理性[4]。研究显示,药学服务对于血糖、血脂、血压水平的控制有显著的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治疗效果[5]。本研究显示,经药学干预后,患者服药依从性、血压控制达标率、冠心病相关危险因素控制达标率均显著提高(P<0.05),药学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综上分析,临床药学服务能够显著改善患者服药依从性与合理性,提高药物治疗效果与病情控制效果。
参考文献:
[1]宋建敏,张爽,龚雪,等.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社区药学服务效果评价[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16,14(3):50-52.
[2]林庄英.老年高血压患者药学服务干预对疗效及用药依从性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20):52-53.
[3]姚星烂.临床药师为冠心病患者提供药学服务的实践与体会[J].现代医药卫生,2017,33(9):1424-1427.
[4]吕凡.药学服务对社区慢性病患者的影响[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6,18(2):114-116.
[5]李旭琴,周建红,李萍,罗翔,马修强.药学服务对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尿酸、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血脂的影响[J].世界临床药物,2018,39(06):403-406+416.
论文作者:张霞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10月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9
标签:药学论文; 患者论文; 冠心病论文; 药物论文; 高血压论文; 血压论文; 情况论文; 《医师在线》2018年10月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