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镇供热发展趋势探讨论文_刘倩

北京建筑大学 100044

摘要:随着北京市“十三五”时期能源发展规划的发布,北京市将迎来重大能源结构调整。本文以北京市平谷区某镇的供热规划方案为例,通过对比每一个时期,能源政策对供热规划方案的不同要求,分析小城镇供热发展趋势。并提出推进规划的有效实施的几点保障措施。

关键词:能源发展规划 供热规划 小城镇 保障措施

引言

随着供热事业的发展,供热设施已成为北京市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在促进环境治理和保证居民正常生活、工作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北京市城市规划工作的深入,小城镇供热规划工作开展的必要性是毋庸置疑的。随着北京市“十三五”时期能源发展规划的出台,要求小城镇的供热规划确定采暖用能的形式和总量,保证符合北京市能源规划新要求。

一、编制城镇供热规划的必要性

1、改变无序、污染严重的供热现状。目前,大部分农村地区主要依靠小煤炉或土暖气采暖。单位以分散燃煤锅炉房为主。锅炉房较分散、吨位小、能源利用率低。小型燃煤锅炉房没有烟气治理设备,颗粒物、二氧化硫等污染物直接排入大气,造成严重污染,极大影响城市环境。随着小城镇的建设发展,供暖面积将会大大增加,仍以现状无序、污染严重的供暖形式存在下去将不能适应城市发展的新要求。

2、有利于确定能源结构。在社会发展的每一个时期,能源结构都有一个指导方向。从近些年的能源政策中我们不难看出,能源结构发生着巨大变化,已经由“十一五”时期的燃煤供热向如今的可再生能源转型。编制小城镇供热规划,确定采暖用能的总量及比例,有助于落实能源规划的总体目标,平衡各区县的能源比例,保证小城镇能源供应的可靠性和整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3、保障供热系统发展的时序性。一个城镇的建设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根据能源政策对整个城镇做统一的供热规划,预留相应规模的供热设施,保证供热设施的建设与建筑发展的体量相匹配。另外,小城镇的供热规划确定了供热系统及采暖方式,可为具体开发建设项目的供热方案提供依据,避免了各个建设项目只从自身需求出发而盲目建而造成的资源浪费。

二、小城镇供热规划发展趋势分析

1、基本情况。北京市平谷区某镇,主要为居住及办公建筑,总建筑面积422.95万平方米。经计算,热负荷约为216.9兆瓦。

在2009年编制的镇区供热规划中,确定了采用“清洁煤技术的集中锅炉房供热方式为主,天然气、热泵等其它清洁能源供热方式为辅”的供热原则,并进行了供热规划。在2013年,由于开发建设的推进,热源审批的困难等情况,对该镇区供热规划进行调整。最终确定了“分散式燃气锅炉房+分布式能源相结合”的供热方式。

2、方案对比。从初投资、年运行费、耗煤量、减碳量这四个指标,对比不同方案。从下表数据可以看出,燃气分散供热的优势很大,尤其在初投资和节能减排方面。

3、发展趋势分析。在“十一五”时期,从煤炭生产及运输情况看,北京市供热用煤能够保障,而天然气供应渠道单一,供给的突然变化将影响全市供热的安全稳定。到2010年,全市煤炭消费比重为29.3%。而且,很多远郊区县的小城镇并没有接入天然气的条件。对于小城镇供热原则是:加大供热资源整合力度,发展大型燃煤锅炉房集中供热。同时,预测该镇大型燃煤锅炉房可吸入颗粒物及二氧化硫排放量比现状分散燃煤锅炉房将减少60%,也充分印证了燃煤锅炉房以大代小的环保政策。

在“十二五”时期,环保要求越来越高。随着长输天然气管线的规划、建设,储配站能力的提升,北京市燃气供应总量将得到提升。到2015年,煤炭比例下降到20%以下,天然气增加到70%。对于小城镇供热原则是:新建供热设施原则上以燃气供热为主,鼓励发展清洁能源、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供热。上述对比数据也表明,在燃气量供应得到保障的前提下,燃气集中供热不论从经济型还是环保性,都有着燃煤供热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现如今,北京市“十三五”时期能源发展规划出台。要求至2020年,全市清洁能源供热比重达到95%以上,其中可再生能源比重达到8%。对小城镇除了要求新建锅炉房采用集中(或分散)燃气锅炉房以外,对于大部分的村庄也要加快推进无煤化。距离燃气管网较近的村庄,可以煤改气,其他区域可以煤改电替代。并且结合农村地区屋顶开阔的优势,也可鼓励发展太阳能。

三、新形势下的供热保障措施

每个时期的供热发展建设规划的实施,都需要有力的保障措施。如何能使我们的供热建设朝着我们既定的目标发展呢?

1、加强规划落实。城市供热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是对城市总体规划中供热专业规划的深化。编制适应能源建设发展新形势、新要求的供热规划,发挥规划对能源发展的引导和调控作用。加强相关部门对区县供热建设发展的指导作用,热源及供热干线的建设做到统一规划、统一部署、分步实施,符合节约能源、改善环境和提高供热质量的要求。各相关部门还应按照供热发展规划确定的项目,保证重点任务的完成。

2、健全供热保障体系。能源保障事关城市安全与社会稳定,是供热保障的先决条件。在“十三五”时期,北京将继续调整优化供热用能结构,燃气及其他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供热面积比例将大幅提高。提升上游天然气输配与调峰能力、提高天然气输送系统安全运行等措施,将直接影响到供热保障体系的健全。

3、加强节能改造。在能源利用方面,我们不仅要“开源”,还要“节流”。近些年,我市在能源利用的“开源”方面已经做出了诸多成绩。本着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目标,实施了一批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示范项目。如“阳光双百”计划、千万平米热泵利用工程等。能源利用“节流”方面,也加大了实施力度。对老旧小区供热管网的改造,推进新建建筑和具备条件的既有建筑的供热计量收费,进一步提高建筑节能标准,对北京市实施燃煤锅炉房整合和清洁能源改造等措施。

4、引导全民参与。节能减排已作为近些年的关键词深入民心, 2015年巴黎气候峰会的“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总量达峰”的承诺也时刻在提醒着我们。节能不全是“有关部门”的事,它关乎国计民生,与千家万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政府应充分发挥表率作用,倡导节约、绿色、环保、低碳的消费模式;加强节能知识的普及,完善公众参与监督机制,使民众切实感受到节约是全民的责任。只有让更多的人明白资源的有限性和不可再生性,才能把节约变成一种自觉行动。

结语

北京供热事业在六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充分发挥了城市基础设施的保障功能。在北京市“十三五”时期能源发展规划的指导下,小城镇供热发展趋势,应是由清洁煤供热向清洁能源供热的转变,加快实现无煤化进程。对于小城镇的村庄用地,采用“宜气则气、宜电则电,尽可能利用清洁能源供热”的原则,并适当发展可再生能源,如推广太阳能、地源热泵等新型能源供热。

城乡供热是事关城市运转和民生冷暖的基础性、保障性事业,在合理利用能源的前提下,我们还要加强能源供应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设,切实提高供热设施的运行保障能力和安全可靠性。另外,引导和推进供热系统节能改造,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弘扬节约精神,普及节能意识也是必要的。希望通过“规划先行,体制保证,节能意识引导”,可以使我们拥有一个完善的配套设施的健全城市。

论文作者:刘倩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5

标签:;  ;  ;  ;  ;  ;  ;  ;  

小城镇供热发展趋势探讨论文_刘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