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肌瘤及子宫腺肌病106例临床研究论文_张小莎,罗德清

湖北省武汉康健妇婴医院

【摘 要】目的:评价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肌瘤及子宫腺肌病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2月~2014年7月以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肌瘤及子宫腺肌病106例,对比患者治疗前后临床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前、1个月后、6个月后,月经紊乱率、肌瘤体积、子宫腺疾病患者子宫体积持续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予以(P<0.05);共25例进行治疗前后超声造影评价,治疗后充盈缺损或部分缺损占96%;治疗期间,出现腹部疼痛26例,2例肢体麻木、3例血尿、4例阴道出血,对症处理或自行消失。结论:严格质控条件下,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肌瘤及子宫腺肌病安全可靠。

【关键词】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聚焦超声

子宫肌瘤以及子宫腺肌病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好发于育龄期女性,前者发病率约为20%~30%,40~50岁女性发病率高达51.2%~60%,后者约为10%~18%[1]。子宫肌瘤以及子宫腺肌病患者以月经紊乱、腹痛为主要症状表现,两者还与不孕症、子宫内膜癌密切相关,在特殊情况下还可能威胁患者生命安全,严重损害患者生命质量。高强度聚焦超声是一种局部微创治疗方法,但并非所有的患者均可获益,治疗也存在一定的风险。2013年2月~2014年7月,医院共以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肌瘤及子宫腺肌病106例,现总结诊疗经验,报道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106例子患者,年龄33~58岁、平均(43±5)岁。子宫肌瘤66例,肌瘤体积3cm3~22cm3、平均(18.3±6.1)cm3,患者表现经期延长、经期缩短、经量增多等症状表现。单发肌瘤41例、多发肌瘤25例,共有病灶94个。最大肌瘤位置肌壁间37例、浆膜下20例、其它9例。子宫腺肌病40例,均表现并不同程度子宫增大,表现为痛经、经量增多。纳入标准:①明确诊断;②有保留子宫愿望;③获得随访;③符合高强度治疗超声指标标准,多发肌瘤个数不超过3个,浆膜下非带蒂肌瘤、肌壁间肌瘤,手术治疗困难或存在手术禁忌症、无法耐受患者;④近3个月未使用激素类药物治疗;④子宫腺肌病患者肌壁厚度>3cm,肌瘤深入11cm以下,部位据表皮最近距离2cm以上。排除标准:①不符合纳入标准;②存在治疗禁忌,如妊娠合并子宫肌瘤、严重器质性疾病、器官衰竭、后壁肌瘤与直肠粘连、凝血功能障碍;③无法配合;④需手术治疗,如恶性宫颈颈部、子宫内膜肉瘤等。

1.2方法

高强度超声聚焦肿瘤消融机,频率(1000±50)KHz,范围0.3cm×0.3cm×0.8cm,聚焦处声强>3000W/cm2,温度65~1000s,间隔发射时间0.3cm,每次发射持续0.15s。选择意大利产SonnoVue造影剂,按照说明书配置悬液备用。术前向患者详细交代需注意事项,治疗可能获益、风险,签署知情同意书。月经干净后3日开始治疗,流质饮食3日,灌肠禁食12h,完善相关检查,确定无禁忌症。治疗前10min,肌注止痛剂镇痛。患者取仰卧位,适度充盈膀胱。以B超声监测确诊病灶位置,体表标记激光灯定位。内置超声定位,计算机辅助下勾边治疗,保证通道通畅。

1.3观察指标

不良反应发生例,治疗前、3个月后、6个月后月经表现、肌瘤体积、子宫腺疾病患者自子宫体积。

1.4统计学处理

WPS收集录入数据资料,以SPSS18.0软件包统计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若服从正态分布采用t检验,否则采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以数(n)或率(%)表示,比较采用 检验,以P<0.05表示检验水平。

2结果

2.1 治疗前、1个月后、6个月后,月经紊乱分别为106例、74例、35例,差异具有统计学予以(P<0.05)。共25例进行治疗前后超声造影评价,治疗前造影剂完全充盈、增强,治疗后24例充盈缺损或部分缺损,1例完全充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肌瘤体积、子宫腺疾病患者子宫体积低于治疗前,6个月后低于1个月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与1个月后相比,△P<0.05。

2.2 治疗期间,出现腹部疼痛26例,1-3日缓解消失,2例肢体麻木,自行缓解,3例血尿,大量饮水后消失,4例阴道出血,服用止血药物消失。未见其它严重并发症。

3讨论

高强度聚焦超声,通过换能器曲面、透镜或阵列将声能量聚焦于人体组织某一点,形成高声强聚焦区,通过声能,破坏聚焦区内组织细胞[2]。研究显示,以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瘤体疗效较好,治疗后随着时间的推移,瘤体、子宫大小显著下降,月经紊乱症状明显改善甚至消失,超声造影显示病灶组织被破坏[3]。需注意的是,高聚焦超声不可避免需透过正常组织,产生大量的热,可能引起腹部不适、胃肠道反应,对子宫正常组织也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可能引起阴道出血,长时间聚焦治疗,还可能出现四肢乏力等并发症。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10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现从整体来看,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且多数对症处理或自行好转。从本次研究来看,并非所有患者月经紊乱都可获得改善,治疗后子宫肌瘤体积仍较大,超声并不能完全清除所有的肌瘤,也并不能抑制肌瘤继续生长,有必要配合其他保守药物治疗巩固疗效。应规范操作,严格筛查适应证、禁忌症,努力提高技术水平,以提高治疗安全性、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269-271.

[2]欧阳艳文.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肌瘤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09,15(18):2774-2776.

[3]Li JF,Du X,Lei LX,et al.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 non-invasive treatment of uterine fibroids 198 cases of clinical research[J].China Disability Medicine,2010,18(5):22-24.

论文作者:张小莎,罗德清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5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1

标签:;  ;  ;  ;  ;  ;  ;  ;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肌瘤及子宫腺肌病106例临床研究论文_张小莎,罗德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