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蓓
(江苏省常州市德安医院 江苏常州 213003)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支持护理对双相障碍病人行为攻击及病耻感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精神科收治的双相障碍病人5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9例,两组均实施精神科护理常规,观察组还增施心理支持护理。比较护理前后两组外显行为攻击量表(MOAS)分、精神疾病病耻感量表(ISMI)分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后MOAS量表分、ISMI量表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双相障碍病人实施心理支持护理,可有效降低行为攻击性以及病耻感。
【关键词】心理支持护理;双相障碍;病耻感;行为攻击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1-0298-01
双向障碍是既伴有抑郁发作又伴有躁狂发作的一种心境障碍,治疗难度大,复发率高。有研究显示[1,2],双相障碍病人过重的心理压力与心理负担是病耻感的主要体现,也是增加行为冲动的高危因素。因此有效减轻双相障碍病人的心理压力与负担、提高心理应对能力在临床护理中就显得十分重要[3]。本次研究对我院精神科双相障碍恢复期病人实施心理支持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月—2018年2月我院精神科收治的双相障碍病人58例,均明确诊断为双向障碍,排除合并其他严重躯体疾病者、物质或者药物依赖症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各29例。对照组中男19例,女10例;年龄24~50岁,平均(34.65±4.63)岁;受教育年限6~12年,平均(8.64±2.48)年。观察组中男20例,女9例;年龄23~51岁,平均(35.22±4.13)岁;受教育年限6~12年,平均(8.14±2.08)年。两组患者在基线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研究。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基础护理、健康教育、药物使用、病情观察等精神科护理常规,观察组在护理常规基础上给予心理支持护理,内容概括如下:(1)与病人建立信任关系。积极与病人进行沟通,取得病人的信任,并深入了解病人内心的想法与需求,针对了解的情况制定个体化心理支持方案。(2)心理支持。护理人员与病人面对面交谈,引导病人将心中的顾虑、负担、痛苦等全部倾诉出来,护理人员针对病人的情况给予问题讲解、心理疏导、心灵抚慰,消除病人的顾虑,减轻心理负担,逐渐帮助其建立起康复的信心与生活的希望。在实施心理支持时要充满真诚、充满爱心以及耐心,充分尊重病人的意愿,理解病人的痛苦,以让病人无顾虑地倾诉。(3)家庭支持与社会支持。与病人的家属、亲朋好友取得联系,为他们讲解双相障碍的相关知识,鼓励他们定期来院看望病人,给予病人更多的温暖与关怀。(4)应对能力。鼓励病人多参加院内活动及社会活动,并指导病人正确处理生活事件,以提高社会交往的能力与心理应对能力。
1.3 评估指标
两组分别在护理前及护理8周后评估以下指标:(1)采用外显行为攻击量表(MOAS)进行评估,该量表包含语言、财产、体力以及自身等四方面的攻击行为,总评分越高,表示受试者行为攻击性越强;(2)采用精神疾病病耻感量表(ISMI)进行评估,总评分越高表示病人病耻感越强。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分析研究数据,MOAS量表分、ISMI量表分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之间比较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护理前MOAS量表分、ISMI量表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MOAS量表分、ISMI量表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
3.讨论
双向障碍是精神障碍疾病的常见类型,其发作时以躁狂和抑郁交替发作为主要特征,这就决定了病人在病程中有着完全不同的心理情感体验,易造成病人心理负担重、压力大、病耻感强[4],这也大大增加病人的攻击行为,给病人、家庭以及社会带来不良影响[5]。本次研究对双相障碍病人实施心理支持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后MOAS量表分、ISMI量表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对双相障碍病人实施心理支持护理,可有效降低行为攻击性以及病耻感,对提高病人生存质量、降低疾病复发率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叶嘉恩,林莲琴,山赟,等.缓解期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社会功能的相关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8,56(1):88-91.
[2]武伟敏,邹韶红.有攻击行为的双相障碍Ⅱ型患者认知功能特点[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17,17(1):18-20.
[3]赵杰,刘铁榜.双相障碍病耻感综述[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5,(6):442-445.
[4]李江婵,姚素华,谢秀东,等.认知行为治疗对抑郁症患者病耻感和应对方式的影响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5,18(4):463-465.
[5]邬俊福.双相障碍混合状态与双相障碍抑郁发作临床特征比较[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7,23(2):50-52.
论文作者:蒋蓓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7月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3
标签:病人论文; 障碍论文; 心理论文; 量表论文; 统计学论文; 两组论文; 意义论文; 《心理医生》2018年7月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