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者的定义与责任新探_追随者论文

领导者的定义与责任新探_追随者论文

领导者定义及职责新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领导者论文,职责论文,定义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C9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460X(2002)06-0050-03

汉语词汇中,“领导”一词有多重含义,有时指领导活动、领导过程和领导功能(lead ing leadership);有时指领导者(leader);有时兼而有之。美国著名领导学家约翰· 科特(John Kotter)认为:“‘领导’一词在日常生活中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含义。有 时,领导指的是有助于引导和动员人们的行为和(或)思想的过程;另一些场合中,它指 的是处于正式领导职位的一群人,希望他们起着这个词前一种含义中所指的作用。”[1 ]

据美国领导学者统计,目前世界上关于“领导”的定义有三百五十多种,“领导者” 的定义有一百六十多种。这并不是说“领导”、“领导者”是主观随意的概念,而是人 们从不同的学科和角度如政治学、组织学、管理学和心理学等方面来研究和把握的结果 。那么,从领导科学的角度,该如何给“领导者”一个本质的定义呢?现代管理科学之 父彼德·杜拉克(Peter Drucker)指出:“领导者的唯一定义是其后面有追随者。一些 人是思想家,一些人是预言家,这些人都很重要,而且也很急需,但是,没有追随者, 就不会有领导者。”[2]著名的领导学家约翰·加德纳(John Garnder)在演讲时,有位 青年人问他:“如果我想作为一位领导者,最重要的是什么?”约翰·加德纳说:“记 住,年轻人,最重要的是你必须有追随者。”领导者与追随者的相互界定,揭示了领导 者的实质。不同于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相互界定,仅是囿于形式上。因此,这是具有时 代精神的概念,是关于领导者的本质定义。

要理解“领导者”,必须先理解“追随者”。“追随者”的概念,正开始被人们所接 受。所谓追随者,是指在领导活动中与领导者有相同利益和(或)精神,追求共同组织目 标的人。追随者与领导者共同构成领导活动的主体,他们一起积极主动追求共同的利益 ,实现共同的价值观念,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主人翁。“追随者”不同于“被领导者” ,被领导者是天然存在的,追随者是靠领导者的魅力和努力争取来的。在一个组织内, 领导者的下属都是被领导者,但不一定是追随者。被领导者中有积极的追随者、一般的 追随者、不追随者,有的甚至是反对者。领导者的责任,就是使他们转化为追随者。如 果被领导者都不再追随,领导者实际上就名存实亡徒具形式了。这说明,领导者扮演主 动者、创造者和发动者的角色。古往今来卓越的领导者都能够创造和征召追随者,成就 领导事业。追随者概念比被领导者概念的外延更广,不仅仅包括组织内成员,也包括组 织外成员;不仅包括领导者的下属,还包括领导者的上级。领导者就是这样上下左右开 展“内政外交”活动,组织起高强的人力资源系统——广泛的追随者队伍,齐心合力, 团结奋斗,共同实现组织目标。

现实生活中,导致追随关系的因素很多,如品德、知识、才能、信仰、专长、情感等 等。因此,有各种各样的领导者与追随者,比如家长和孩子、教师和学生、教练和队员 、牧师和信徒、二人世界中的恋人、文化领域中的追星族,他们之间都可以说是领导和 追随的关系。领导的核心内容,就是通过引导和影响而建立的追随关系。从领导者产生 的形式来分类,领导者可以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从群体、社会中自发产生出来的;另 一类是经过选举或组织任命正式产生的。

从群体中自发产生出来的领导者,在社会生活中广泛存在。群体是介于组织和个人之 间的人与人的聚合体,一般指几个人、十几个人的小单位。比如,家庭就是正式的群体 ,父母是天然的领袖,父母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和经验引导孩子,对于孩子来说,最初的 领导行为就发生在家庭。传统社会中,父亲是家庭生活的权威,是领导者;现代社会中 ,母亲往往是家庭生活的权威,父亲则转变为追随者。梅奥(Mayo)的霍桑试验发现了正 式组织中有非正式群体的存在,非正式群体中自然涌现出来的领袖人物,往往比正式群 体的领导者更具有权威性。在社会生活中,政治学家早已发现“非委任领袖”的存在, 如甘地、南丁格尔、马丁·路德金等,他们在没有建立组织之前,就已经有成千上万的 追随者,因此是无可争议的领导者。从这个意义上说,领导者与管理者不同,领导者可 以没有组织,但必须有追随者;管理者可以没有追随者,但必须有组织,否则就不成其 为管理者。

另一类领导者是通过选举或组织任命正式产生的,包括经过注册、登记而被承认的正 式组织的领导者。自古以来,这类领导者产生的道路基本有三条:一是读书。中国的科 举制度和西方的文官制度都强调“读书”。寒窗苦读,学而优则仕,成为统治阶级意识 形态坚定不移的信奉者和实行者;学会统治阶级所要求的“礼”,即官方的行为方式和 语言方式;掌握经国治事的本领,一步一步进入仕途;二是参军。金戈铁马,塞外边关 ,艰苦卓绝的军旅生涯,历经九死一生的征战,终于走进统治阶级的行列。其中最高军 事长官“一将功成万骨枯”,才能站到最高统治者的身旁;三是经商。由于近代资本主 义兴起,市场经济发展,农工商贸组织扩大,涌现出许多优秀的企业领导人。商界和政 界本来就是相通的,由经济上的发达而取得政治上的地位,由市场进入官场,登上政治 舞台。这三条道路,源源不断地为统治阶级输送领导人才,实现社会和政府之间人才的 良性循环。

领导者的任命只是领导生涯的开始,我们还必须进一步研究“领导职务发展”。领导 职务的发展可以从升、降、转、辞四个维度来考虑。“升”是指领导者权力和责任的扩 大,“降”是领导发展方向的逆转;“转”是平级调动或行业的重新选择;“辞”出于 各种原因辞去职务。升、降、转、辞都有丰富的内容,应专题研究。领导职务发展,尤 其是晋升,有赖于机遇,否则就可能出现“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现象。所谓权力越 迁的时机,即指有利于领导者晋升的机会。综合有关研究,有以下九种时机:1.领导班 子更替时;2.领导成员出缺时;3.德才绩效突出时;4.工作停滞不前时;5.形势处于危 难时;6.社会急剧变革时;7.组织公开招聘时;8.伯乐极力推荐时;9.上级意欲提拔时 。

领导者的成长道路、职务发展,是外在形式。领导能力发展的过程与途径,才是实质 内容,这是领导理论中最重要的问题。彼得·杜拉克说:“领导能力是至关重要的,事 实上,它是无可替代的。”[3]美国著名的领导能力培训专家杰伊·康格经过大量实证 研究,指出了领导者发展的过程与途径,可以分为五个因素:1.先天遗传因素;2.早期 生活经历;3.学校教育;4.工作场所;5.机遇与运气。约翰·科特总结领导者的“培养 机会”,共有七种:1.任命新的职务,包括提升和横向调动;2.正式培训,包括参加组 织内部培训、政府组织的专家讨论会或大学进修;3.任命为工作组或委员会成员;4.得 到某位高级负责人的指导或帮助;5.参加主要职责范围以外的会议;6.从事专门的项目 规划工作;7.设立促进发展的专门职位,如助理职位等。[4](P.110)美国领导学家认为 ,领导能力薄弱是当前影响美国国力竞争的最大障碍,政界和商界都缺乏出色的领导人 。如何开发和训练领导能力,造就大批领导人才,是当代人力资源开发中的首要问题和 面临的最大挑战。

关于领导者的研究,尤其引人注目的是领导者职责。人们对领导者的职责的认识不尽 相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组织中人人各司其职,领导者亦然。抽象地讲,领导者肩 负四方面的责任:政治责任,法律责任,工作责任,道德责任。其工作责任的展开,就 是所谓领导者职责。毛泽东所说的“出主意,用干部”,“了解情况和掌握政策。”[5 ]“领导就是预见”,是领导者主要职责的高度概括。关于“预见”,毛泽东说:“什 么叫领导?领导和预见有什么关系?预见就是预先看到前途趋向。如果没有预见,叫不叫 领导?我说不叫领导。斯大林说,没有预见就不叫领导,为着领导必须预见。”“坐在 指挥台上,如果什么也看不见,就不能叫领导。坐在指挥台上只看见地平线上已经出现 的大量的普遍的东西,那是平平常常的,也不能算领导。只有当着还没有出现大量的明 显的东西的时候,当桅杆顶刚刚露出的时候,就能看出这是要发展成为大量的普遍的东 西,并能掌握住它,这才叫领导。”[6]毛泽东关于“领导就是预见”的科学论断,不 仅提出了领导者的一个重要职责,而且揭示了领导的实质。

当代领导科学的发展,从学科意义上提出了一系列关于领导者职责的系统论述,这要 从对“领导”的认识和理解开始。华伦·本尼斯(Warren Bennis)认为,领导就是“创 造并实现梦想”。[7]约翰·科特把领导定义为“一个目标的实现过程,即领导者主要 通过非强制性的方式方法,鼓动一部分人(或一个集体)来实现一个或若干个既定目标的 过程。”[4](P.2)约翰·加德纳认为:“领导是一种说服或示范的过程。一个人(或领 导班底)可以籍着这个过程,引发团体去追求领导者所坚持、或上下一心所共持的目标 。”[8]根据约翰·科特的研究成果,“领导”应定位于以下三层含义:1.确定组织发 展的远景与前进目标,制定进行变革的战略;2.联合群众,形成联盟,对远景目标达成 共识并投身于实现这一目标;3.激励和鼓舞,调动追随者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热情,克 服遇到的障碍。从上述含义出发,领导者有四项基本职责:1.拥有远景;2.提出战略; 3.形成联盟;4.激励鼓舞。约翰·加德纳划分更细,提出了领导者的重要职责即八大任 务:1.拟定目标。2.确定价值。3.激励行动。4.学会管理。加德纳对此解释说:“大部 分管理者都会表现出某些领导技巧,而大部分领导者偶尔也会发现他们自己在执行管理 。虽然领导和管理并不是同一回事,但它们却有部分重叠,因此有必要将管理纳入领导 者的表现中。”5.致力统整。即化解内部冲突,保持组织团结,建立相互信任。6.宣导 说明。因为人们都想知道问题出在那儿?为什么他们必须作某些事?为什么他们会充满了 困顿挫折?领导者的任务就是替追随者把话说出来。7.作为象征。8.担任团体代表。 如出面谈判,维护体制完整,执行公共关系等。

从中国的国情和特色出发,用我们习惯的语言表述领导者职责,国内专家形成了共识 ,可概括为五点:1.领导决策;2.领导用人;3.沟通与协调;4.激励与鼓舞;5.思想政 治工作。其中领导决策相当于前边所讲的拥有远景,提出战略。领导用人和沟通与协调 ,相当于形成联盟,激励鼓舞则是东西方的共识,而思想政治工作则是我们的传统优势 、宝贵财富。

领导者职责从另一个角度阐述,就是要求领导者扮演两种角色:任务角色——达成组 织目标;社会角色——协调人际关系。这种对领导作用的双维阐述,是管理学、领导学 中始终的话题。在改革开放的今天,这种阐述仍具有权威价值和意义。任何领导者都必 须平衡这两个方面:把多少时间和精力用在达成组织目标上,把多少时间和精力用在处 理人际关系上。调查研究显示,现实中存在着一种普遍性的“领导烦恼”,即领导者的 很多时间甚至是70%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应付人际关系上,只能用很少甚至是30%的时间和 精力干工作。这其中“内耗”和无休止的应酬固不可取,但就领导者的职责而言,协调 人际关系是领导工作的应有之意,而不是额外负担。尤其要明白,人际关系的实质就是 利益关系。领导者是组织中众多利益和矛盾汇集的中心,每个集体乃至个体都有自己的 利益需求,都向领导者要利益,虽然从总体上说,实现组织目标就满足了全体成员的共 同利益,但具体到群体和个体自身利益的实现,则是有先有后,是很不均衡的。这就看 领导者如何回应和协调。如果处理不好,会影响组织目标的达成。有时组织目标达成了 ,领导者个人反而失败,这其间有许多深刻的经验和教训。

收稿日期:2002-09-28

标签:;  ;  ;  

领导者的定义与责任新探_追随者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