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建管养运“绿色化”论文

铜陵建管养运“绿色化”

文 安徽省铜陵市交通运输局 凌勇

吴立军/摄

2015年,安徽省铜陵市交通运输部门委托中国科学院建筑设计研究院编制了《铜陵市创建绿色交通城市(2015-2017)实施方案》,并以此为指导,在优化运输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加强污染防治、提升管理水平等多个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改善了交通运输能源结构,促进了交通基础设施建、管、养、运的绿色化。

把好“三关”

近年来,铜陵市把好“三关”,注重统筹资源利用,实现公路建设的集约化和管理养护的规范化。

武陵断弯褶皱带由铜仁—保靖断裂带与古丈复背斜之次级褶皱构成。总体呈NE 向展布,出露地层主要为青白口系板溪群和南华系—志留系,古丈万岩板溪群中发现基性火山岩。总体变形强度较低,一般岩层倾角3°~10°,局部达30°~40°,直立水平平缓褶皱为主,受后期断裂切割褶皱普遍不完整。铜仁—保靖断裂带主要次级断裂有:花垣—张家界断裂带、麻栗场断层、吉首—古丈断裂。

首先,把好规划关。在线位规划上充分考虑公路与铁路、高速公路与普通公路共用线位,公路的升级改造尽可能利用原有线位。如铜陵市交通运输局在开展国道330线铜陵段升级改造时,充分比较几个方案,最后选用原路拓宽方案,就充分体现了集约利用线位资源原则。

其次,把好建设关。在公路建设过程中注重保护土地资源,科学选线、布线,尽量避让基本农田,禁止耕地超占,减少土地分割。如国道347线项目设计遵循“零弃方、少借方”的原则,长约40公里软基段采取低填路堤设计,大面积采用PHC管桩处理,不仅减少了土地占用面积,而且大量减少了土石方填筑数量。国道347线普济圩至枞阳段建设工程被安徽省交通运输厅列为首批“品质工程”全省示范项目。

实施运输结构优化工程。首先,优化项目通道。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集约高效”原则,统筹利用运输通道资源。支持鼓励公路与铁路、高速公路与普通公路共用线位。其次,统筹各种运输方式。逐步建立综合运输集约化管理体制,推进铁路、公路、水运、民航等客运系统有机衔接和差异化发展,推进城际、城市、城乡、农村客运四级网络有序对接。

几个月后,据“线人”说,这名前员工已陆续换了好几份工作,每次时间都不长,每次也都无一例外在朋友圈骂老板。大意都是工作没法弄,老板很变态。

提升三方面环保能力

数据显示,4成家庭会购买KOL推荐的商品,但这并不意味着年轻父母会盲目听从KOL的推荐,而是会根据商品是否符合需要,商品本身是否具备足够吸引力等来决定自己的购买行为,用户的消费行为呈现出较为理性的状态。

围绕污染防治攻坚战和蓝天保卫战,铜陵市交通运输系统按照“零容忍、地毯式、全覆盖”的标准,在交通行业环保工作上出实招、较真劲、求实效。

“十三五”期是我国交通运输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关键时期,围绕“到2020年,初步建成布局科学、生态友好、清洁低碳、集约高效的绿色交通运输体系”目标,铜陵市交通运输部门通过实施五大工程,并以绿色、美丽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和清洁高效的运输装备提升交通运输服务品质。

在保持治超工作高压态势方面,近三年来,铜陵市治超考核排名均位居省考前列。2017年,安徽省交通运输厅在铜陵市召开了现场会,中央、省市媒体多次报道了铜陵市治超成果。从2017年省公安厅、交通运输厅4次治超暗访的情况看,铜陵市路面车辆超限率逐步下降,城区扬尘、泼洒得到有效控制。2018年,铜陵市治超雷霆行动中,通过集中整治货运车辆超限超载和整治货运车辆非法改装专项行动,上半年货运车辆事故发生率同比下降22.2%,PM2.5同比下降13.6%,货运市场运价合理回归,道路运输环境明显好转。

仿真结果如图7所示,理论上可达到1.72MHz的振动频率,峰峰值为44.0V。实际运行的波形如图8所示。在示波器上观察到的振动频率为1.7MHz,峰峰值为33.6V。产生误差的原因是由于水的震动,对波形产生一定的干扰,因为水有一定的重力压着雾化片工作。

在持续开展“绿色维修”活动方面,鼓励维修企业进行绿色维修设施设备及工艺的升级改造。2018年力度明显加大,铜陵市69家维修企业对喷漆车间进行了改造升级,全市汽修环保水平明显提升。

实施五大工程

在加强施工扬尘治理和公路日常管护方面,督促各施工单位制定大气污染防治相关制度,淘汰严重污染大气环境质量的落后设备,在施工区域内及附近主要运输通道洒水抑尘,拌和站出口处设有冲洗装置。公路养护单位添置了扫地机、洒水车、路面综合养护专用车等机械设备,加大清扫保洁工作频次,及时清扫洒落物,有效减少国省干线公路的起尘量。

最后,把好科技关。推广超薄磨耗层、微表处、纤维封层、再生还原剂封层等新技术,提高路面耐久性,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开展标准化施工,严格把控每首工序质量,积极使用水性环氧沥青、LED灯具等环保新材料,努力实现公路建设、养护的高效、环保。

实施运输组织提升工程。首先,大力发展“互联网+车货匹配”“互联网+专业整合”“互联网+共同配送”等新模式,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其次,加快推进城市绿色货运配送,引导企业发展统一配送、集中配送、共同配送等集约化组织方式,鼓励企业采用纯电动车辆进行配送。

实施交通基础设施生态保护工程。重点推进绿色基础设施创建、实施交通廊道绿化行动、开展交通基础设施生态修复等。首先,从管理上加强引导。建立健全交通运输及施工装备市场准入与退出机制。其次,在创作设计上发掘潜力。综合考虑地形地貌、地质条件、社会经济、自然环境、地域文化旅游资源等各种要素,合理运用技术指标,灵活设计,达到公路与自然和谐统一。再次,做好长江公路大桥的文章。在桥梁加固维护以及斜拉索更换等项目设计中,积极采用新技术、新装备、新材料、新工艺,减少资源消耗,减轻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抓好施工管控和桥面污水控制工程,严防废水、废渣等危害物污染长江水源;加大日常巡查和管护力度,及时修复岸线边坡,治理利用江滩地乱挖乱种行为,保护长江防护林,防止水土流失。最后,悉心实施“四好农村路”建设,2018年至2020年,再实施农村公路扩面延伸工程1700公里,全市基本实现村民组通硬化路,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实施绿色出行促进工程。首先,深入实施公交优先战略。其次,推进“互联网+交通运输”。按照包容审慎监管的原则,进一步加强对交通运输新业态协同监管。再次,完善绿色出行设施。最后,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做好简政放权的减法,重点推进道路运输经营许可及从业证件年审等事关广大从业人群利益的审批项目,激发交通运输市场活力;做好加强监管的加法,整合检查抽查、违法失信等相关信息,有针对性地开展集中整治活动;做好优化服务的乘法,完善交通部许可网上办理平台,深化网上行政审批应用,不断提升服务效率与质量。

实施技术和装备升级工程。首先,推广应用节能环保先进技术。积极推广温拌沥青等应用技术,在桥梁、隧道等交通基础设施中全面推广节能灯具、智能通风控制等新技术与新设备。其次,推进清洁能源应用。最后,加强信息化建设。建成铜陵市智能交通二期项目,实现交通运输要素资源数字化、行业管理协同化、运输服务智能化、信息服务便捷化。

责任编辑/杨燕 美术编辑/李仪灵

标签:;  ;  ;  ;  ;  

铜陵建管养运“绿色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