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胃炎者的最佳护理方式研究及分析论文_张霞

急性胃炎者的最佳护理方式研究及分析论文_张霞

(太原西山煤电集团职工总院官地分院 山西 太原 030022)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急性胃炎者的最佳护理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9月—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急性胃炎病患177例,均采取西医对症处理,并加强抗感染治疗,依据病患治疗期间护理方式差异性随机划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88例,采取常规内科护理模式服务,观察组89例,结合病患症状表现及心理特点实施整体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达到95.51%(85/89),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达到80.68%(71/88),两组对比差异明显(χ2=10.4851,P=0.0012),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治疗急性胃炎患者中采取全面综合性护理效果确切,增加患者后期恢复效果,改善心理负性情绪,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急性胃炎;整体护理;疗效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2-0211-02

胃作为人体最为重要的消化性功能组织,若一旦出现异常病变将给病患产生严重性影响。尤其在当前社会高速发展,各地生活节奏加快趋势下,人们生理及心理所承受的各类压力加剧,加之饮食不合理及作息不规律等问题,造成当前我国临床中胃炎病症发生率越发严峻[1]。当前我国临床中将胃炎划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其中急性胃炎多表示为胃黏膜发生突发性炎性损伤,可表现出腹部疼痛、泛酸感,并伴有较强烈的嗳气或呕吐,偶尔伴有腹泻或畏寒症状,严重者甚至可伴有呕血现象[2]。临床治疗多采取对症处理,同时治疗护理也是必不可少的,本文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9月—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急性胃炎病患177例,结合病患症状表现及心理特点实施整体性护理干预,其护理治疗效果令人满意,现将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9月—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急性胃炎病患177例,女性81例,男性96例,年龄19~73岁,平均年龄47.66±4.71岁,本次研究入选病例均检查诊断符合急性胃炎病症标准,发病时间在30min~7d,均伴有腹部持续性阵痛,恶心乏力,食欲降低或腹泻。均采取西医对症处理,并加强抗感染治疗,依据病患治疗期间护理方式差异性随机划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88例,女性40例,男性48例,年龄20~73岁,平均年龄47.93±4.32岁,采取常规内科护理模式服务,观察组89例,女性41例,男性486例,年龄19~72岁,平均年龄47.17±5.12岁,结合病患症状表现及心理特点实施整体性护理干预。两组对比年龄、发病时间、治疗方式、性别等病例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 方法

1.2.1对照组 采取常规内科护理模式服务。

1.2.2观察组 结合病患症状表现及心理特点实施整体性护理干预;①心理干预:护理人员可在疾病治疗过程加强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并实施必要的干预疏导,通过关心鼓励缓解病患紧张情绪,细致讲解胃炎病症知识,让病患正确认识,提供治疗依从性。②饮食指导:积极掌握患者发病前饮食规律问题,急性胃炎在后期治疗中对饮食有着严格要求,对此可通过相关知识宣教让病患掌握饮食疗法的治疗意义与目的,护理人员结合病患实际情况制定合理恰当的饮食营养摄入表,以高蛋白、低脂、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可安排少吃多餐方式进食;另外对伴有呕吐不止病患可先行禁食,待症状好转或平稳后摄入流质食物。③加强体质症状观察:患者在治疗期间需密切关注其机体症状改善情况及体征表现,对腹痛频率、呕吐物及腹泻情况进行记录,明确告知医生处理,若病患出现电解质紊乱或伴有上消化道出血迹象时需立即做好急救准备。④休息护理:督促病患卧床休息,在翻身、起床等动作需注意幅度,避免剧烈引起胃部不适感增加,在后期恢复中护理需注重褥疮的防护,可适当采取被动式锻炼增加患者机体血循环功能,促肠胃蠕动。

1.3 疗效评价

依据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制定“急性胃炎诊断及治疗标准”评估本次治疗效果,痊愈:患者症状完全消失,胃黏膜病灶消失;好转:症状改善,胃黏膜病灶改善缩小;无效:症状、胃黏膜病灶无变化或加重。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19.0统计软件中进行分析,若(P<0.05)则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均通过有效治疗护理后,其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其中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痊愈率达到71.91%(64/89),好转23.60%(21/89)、无效4.49%(4/89),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5.51%(85/89),对照组患者痊愈率达到56.82%(50/88),好转23.86%(21/88)、无效19.32%(17/88),治疗总有效率达到80.68%(71/88),两组对比差异明显(χ2=10.4851,P=0.0012),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急性胃炎作为临床中多变病症之一,其症状表现明显,同时当前医疗技术及药物控制作用下,能够在短期内迅速改善病症,有着较为良好的治疗效果[3],但是由于当前社会节奏及生活规律变化,而部分患者却对于这类症状特点不重视,导致急性胃炎病症反复,对此,护理人员在治疗期间需通过良好的相关疾病宣教及健康知识指导,让患者自身明白急性胃炎所产生的危害性,让其自身全面认识,加强生活规律及饮食调控,降低后期胃炎复发率[4]。

在本组研究中,我院结合病患症状表现及心理特点实施整体性护理干预,其效果明显,通过对比研究发现,采取综合性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5.51%,显著高于常规内科护理模式的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本院护理人员结合心理干预、饮食指导、疾病知识教育、作息调整等方式进行护理服务,可有效缓解病患心理情绪,提供治疗依从性。

综上所述,在治疗急性胃炎患者中采取全面综合性护理效果确切,增加患者后期恢复效果,改善心理负性情绪,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飞.急性胃炎的的临床护理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1,20(17):111-111.

[2]李风霞.急性胃炎34例护理干预[J].齐鲁护理杂志,2013, 19(19):84-85.

[3]王洁,韩卫丽,吴兰笛等.急性胃炎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260-261.

[4]吴丽莉.急性胃炎的临床护理观察[J].中外医疗,2012,31(31): 149,151.

论文作者:张霞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1月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7

标签:;  ;  ;  ;  ;  ;  ;  ;  

急性胃炎者的最佳护理方式研究及分析论文_张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