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腹疝囊高位结扎术的应用论文_陈勇

经腹疝囊高位结扎术的应用论文_陈勇

(龙川县中医院外科 广东河源 517300)

【摘要】 目的:探讨经腹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斜疝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自2006年1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小儿腹股沟斜疝患儿106例,均采用经腹腔疝囊高位结扎术,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结果:106例患儿全部治愈,无切口感染、阴囊积液、复发等并发症,手术时间10~25分钟,住院2~5天。结论:经腹腔疝囊高位结扎术操作简单,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适合在基层医院应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关键词】 腹股沟斜疝;小儿;经腹腔疝囊高位结扎术

【中图分类号】R65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3-0113-02

小儿腹股沟斜疝是最常见的小儿外科疾病。小儿斜疝一旦发现则极小自愈,往往需手术来治疗。由于小儿解剖特点,在生长过程中腹壁强度多可逐渐提高,常常采用疝囊高位结扎也可得到治愈[1]。我院自2006年1月至2015年4月采用经腹腔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106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组106例,均为男性,年龄8个月至8岁,右侧66例,左侧30例,双侧10例,均为可复性性斜疝。

1.2 手术方法

106例采用静脉全麻,常规禁食12小时。取患者患侧下腹部自然横纹处作横切口,腹壁投影相当于内环口上方。沿下腹部患侧腹直肌外缘横纹处作一横切口,长约1.5~2cm。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腹外斜肌腱膜,钝性分离肌肉至腹膜向两侧牵开,顺切口方向横形切开腹膜,提起切口下缘腹膜向切口下方牵拉显露出疝囊口,经确定无误后提起疝囊颈后唇,将疝囊颈后唇与切口上缘相缝合,完成操作后将疝囊口旷置于腹腔外,注意缝合时针距要小,缝合要浅,仔细检查无渗血后缝合切口各层,结束手术。

2.结果

106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10~25分钟,麻醉清醒4小时后进食,住院2~5天,6~7天伤口拆线,均无伤口感染、阴囊积液、阴囊血肿等并发症。术后随访半年至5年,未发现复发病例。

3.结论

小儿腹股沟斜疝是小儿外科最常见的病症之一,小儿的腹肌随着年龄的增大而逐渐强壮使腹壁加强。故小儿腹股沟斜疝采用单纯的疝囊高位结扎,就能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长期以来采用的手术方法均为经腹股沟入路[2]。由于小儿年龄,发育尚不完善,传统手术方法易损伤精索,常导致术后阴囊积液及阴囊血肿的发生,并增加切口感染机率,增加小儿的痛苦,并延长小儿住院时间。而本组手术经腹腔入路,不破坏腹股沟解剖,不解剖精索及疝囊,减少术中渗血和损伤精索的机会,从而大大减少了术后阴囊积血或积液的机会,且将切口上移,避免尿液污染伤口,减少了感染的机会。术组无一例出现阴囊水肿或血肿。

疝囊高位结扎在解剖上应达到内环口,在疝囊颈处结扎疝囊。传统的经腹股沟切口在术者有时经验不足导致解剖不清,未能做到高位结扎。结扎较低时只能将一个大疝囊变成一个小疝囊,达不到手术效果。且小儿疝囊壁菲薄,游离疝囊时易出现疝囊撕裂,无法全部结扎疝囊,术后极易复发[3]。手术经腹腔入路解剖操作简单,术中极易找到疝囊于内环口处理疝囊颈,达到最高位结扎疝囊且不游离疝囊,减少了术后疝囊撕裂,减少了斜疝的复发,术后随访半年至5年未出现复发的病例。

手术不足之处是经腹腔入路会对腹腔造成干扰,从而增加粘连的机会,手术时应操作轻柔,减少对腹腔的干扰,减少粘连的机会,术组病例随访过程中未发现有粘连的病例。

笔者认为,采用经腹腔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创伤小,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复发率极低,疗效确切,适合在基层医院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贤彬,卢和林.经腹腔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斜疝150例临床分析[J].赣南医学院学报,2009,29(3):437-437.

[2]陈晓玲,郑多安.经腹股沟与经腹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疗效对比[J].中国医药实践杂志,2012(3):28-29.

[3]朱德淼,李锦成.传统疝囊高位结扎术和经腹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疗效对比研究[J].重庆医学,2012,41(3):293-294.

论文作者:陈勇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4

标签:;  ;  ;  ;  ;  ;  ;  ;  

经腹疝囊高位结扎术的应用论文_陈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