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老年人心理健康自评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论文_张小娇

我国老年人心理健康自评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论文_张小娇

陕西省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 773302

摘要:目的:了解我国老年人心理健康现状,分析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为制定心理健康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某些城市60岁及以上常住社区的老年人1208人,应用自制一般资料问卷和Kessler10量表进行面对面调查。结果:本组老年人的Kessler10量表得分14.36分±4.63分,心理健康状况良好的909人,占75.2%。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城市社区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因素包括受教育程度、配偶状况、居住状况、慢性病患病状况、知心朋友状况等因素(P<0.01)。结论:大多数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但影响因素较多,应多注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实现健康和积极老龄化。

关键词:老年人;心理健康;Kessler10量表;影响因素

1前言

目前,我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且老龄化速度不断增加。研究表明,70%以上老年疾病与心理因素有关,要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就要加强研究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

2对象与方法

2.1调查对象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按照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在某些市进行抽样,每个城市随机抽取2个区,每个区随机抽取3个社区,再抽取社区内60岁及以上常住老年人口进行面对面调查。调查对象要求在调查地区居住满6个月及以上者。本次共调查1250名老年人,有效样本1208份。

2.2研究方法

调查工具包括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和Kessler10量表两部分。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包括调查对象的一般信息(如性别、年龄等)、健康状况(患病状况、生活质量等)。Kessler10量表共有10个条目,内容为“在过去的4周中经历的焦虑”和“压力水平等非特异性的心理健康相关症状的发生频率”,每个条目的发生频率都分为5个等级:所有时间、大部分时间、有些时间、偶尔、几乎没有,分别赋值5分、4分、3分、2分、1分。10个条目所得分值求和即为Kessler10总分,根据Kessler10量表总分将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分为4个等级:10分~15分为心理健康状况良好,16分~21分为心理健康状况一般,22分~29分为心理健康状况较差,30分~50分为心理健康状况差。

2.3资料整理与统计分析方法

采用EpiData3.0进行数据录入,使用SPSS17.0进行数据整理与统计分析。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分析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采用t检验、F检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

3结果

3.1基本情况

本组研究对象共1208人,男541人(44.8%),女667人(55.2%),年龄69.08岁±7.92岁;老年人所接受的教育水平普遍不高,初中及以下老年人居多,为938人(77.6%);有配偶的老年人为994人(82.3%);独居的老年人仅106人(8.8%);老年人中农业劳动者为215人(17.8%),非农业劳动者为993人(82.2%)。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

心理健康状况良好的老年人为909人(75.2%),所占比例最大,心理健康状况一般的老年人为186人(15.4%),心理健康状况较差的老年人为93人(7.7%),心理健康状况差的老年人为20人(1.7%)。Kessler10量表得分14.36分±4.63分。

3.3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单因素分析

3.3.1一般因素

将性别、年龄、配偶状况、受教育程度、居住状况、职业等作为自变量,与老年人Kessler10总得分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年龄、配偶状况、受教育程度及居住状况对城市社区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有影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3.2躯体健康、社会关系分析

结果显示:不同慢性病患病状况、两周内患病状况、1周内身体不适状况、知心朋友状况、生活压力状况对城市社区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有影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3.4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多重线性回归分析

以老年人Kessler10量表总得分为应变量,选择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为自变量,将性别年龄、配偶状况、受教育程度、居住状况、生活压力状况、慢性病患病状况等变量,拟合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各自变量均以哑变量形式纳入,入选标准为0.05,剔除标准为0.10,最终进入模型的变量有最近两周内患病状况、配偶状况、慢性病患病状况、最近1周身体不适状况、居住状况、受教育程度、知心朋友状况。对回归模型进行统计学检验,得到F=51.279,P<0.01,该模型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显示:两周内患病状况、配偶状况、慢性病患病状况、最近1周身体不适状况、居住状况、受教育程度、知心朋友状况是影响城市社区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主要因素。最近两周内患病者Kessler10得分高于两周内未患病者;无配偶老年人Kessler10得分高于有配偶老年人;慢性病病人Kessler10得分高于无慢性病者;1周内身体不适者Kessler10得分高于1周内身体未有不适者;独居老年人Kessler10得分高于非独居老年人;受教育程度较低者Kessler10得分高于受教育程度较高者;无知心朋友者Kessler10得分高于有知心朋友者。

4讨论

应当采取多种措施,合理安排机构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如开展棋牌比赛、画画、休闲运动等活动,丰富机构养老老年人的晚年生活。积极对养老机构内老年人开展健康教育,老年人健康教育人员包括老年人本身及其家属、养老机构内医护人员以及从事老年卫生工作的行政管理人员、领导者,促进老年人养成健康方式和健康行为,提升机构养老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

随着人口老龄化、城市化以及居住方式代际分离的发展趋势,空巢或独居的老人越来越多,使得老年人情感和精神慰藉需求难以满足,心理健康状况堪忧。因此,实际工作中应该多关注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实现健康和积极老龄化。第一,完善医疗机构建设,健全各种医疗配套设施,使老年人患病后能尽早就医,加强对慢性病的预防和控制,提高老年人的躯体健康,进而促进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第二,在社区中建立老年活动中心,开展社区志愿者服务,增强老年人之间的联系。培养老年人广泛的兴趣爱好,鼓励其积极参加文体活动和社交活动,克服孤独寂寞心态,丰富精神生活,促进身心健康。第三,家人是老年人最重要的精神和心理支持。配偶、子女要多与老年人沟通和交流,减少老年人孤独感和不良情绪,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关注老年人心理健康,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努力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唐明生,张端强,王炳花,陆召军,黄水平,高修银.农村独居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相关性研究——以徐州市调查为例[J].医学与哲学(A),2014,02:34-36.

[2]马金焕,张耀庭.居住方式对河南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J].黑河学院学报,2015,06:48-52.

[3]金辉,周建军,蒋伯钧,李枫,宿飞.上海市黄浦区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04,09:56-57.

[4]荆瑞荣.心理护理干预对社区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08:176-177.

论文作者:张小娇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23

标签:;  ;  ;  ;  ;  ;  ;  ;  

我国老年人心理健康自评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论文_张小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