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地方财政支出效益

论地方财政支出效益

龙新民[1]2001年在《论地方财政支出效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长期以来,我国理论界和财政实际工作部门都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提高财政收入上,而对财政支出效益尤其是地方财政支出效益的研究不够。但是事实上,当前地方财政困难虽然表现为地方财政收入不足,其根源之一却在于地方财政支出效益的低下。因此要缓解地方财政困难,就必须解决地方财政支出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提高地方财政支出效益。本文分叁个部分对地方财政支出效益加以研究。文章首先论述了地方财政支出效益的一般理论知识,简述了地方财政支出分类及地方财政支出效益的分类,并对地方财政支出效益的衡量方法和影响因素以及地方财政支出效益的地位和作用加以论述。其次,对我国地方财政支出效益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分析,分析了我国地方财政支出效益的现状,并对影响我国地方财政支出效益的一些因素如理财观念、地方财政支出总量、地方财政支出结构、地方财政支出管理以及地方财政监督等进行了研究。最后,文章针对我国地方财政支出存在的一些问题及我国地方财政支出效益低下的原因,提出了一些提高我国地方财政支出效益的对策和建议:即从理财观念、地方财政支出总量、地方财政支出管理、地方财政监督等方面入手来改善地方财政支出,提高地方财政支出效益。

刘谊[2]2005年在《我国地方财政风险及其防范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世界共解财政难题”己引起各国的重视。而财政难题中的难中之难,在于财政风险问题。它既是现代财政学的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也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前沿。财政风险分为中央财政风险和地方财政风险。虽然地方财政风险多数情况下集中在局部地区,只对区域性经济产生直接影响,但作为国家财政的有机组成部分,地方财政系统的稳定运行将间接影响到中央财政的稳定与发展。近十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财政风险的理论探讨已经有了一些进展,对财政风险问题的纷争也一直没有停止,并产生了许多颇有见地的理论和观点。但受各种因素的制约,多数的研究仍集中在中央财政风险问题上,对地方财政风险的研究不多,尚未形成一个全面系统的理论体系。作者希望对地方财政风险理论及实践进行深入探讨,以期解开地方财政风险之谜。 作者以地方财政风险的内涵、分类、特征、成因、防范为主线,以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地方财政收支风险、地方财政承担的公共风险叁大类地方财政风险为辅线,展开了深入研究。在系统回顾国内外风险理论、政府债务理论以及财政风险理论的基础上,作者首先阐明了地方财政风险的内涵、分类、表现及特征。然后,借助公共经济学、制度经济学和信息经济学的相关理论,从地方官员举债行为、地方财政收支矛盾以及政府与公共风险的辨证关系等角度出发,分别剖析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地方财政收支风险、地方财政承担的公共风险的形成机理。随后,作者结合地方财政以及整个社会经济生活的现状,分别从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因素、地方财政收支平衡因素以及经济运行中的公共风险因素叁个视角,运用问卷调查方法进一步探讨了地方财政风险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作者建立了地方财政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运用基于AHP 的熵权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重庆市40个区县2003 年地方财政风险进行了评估。根据计算结果,作者借助Spearman 相关性分析和AMOS 软件提供的结构方程分析功能,论证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地方财政收支风险和地方财政承担的公共风险这叁类地方财政风险之间的风险传导机制。最后,作者就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地方财政收支风险、地方财政承担的公共风险叁类财政风险提出了相应的防范建议。作者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 作者力图对地方政府的举债行为进行全面的剖析。首先,作者论述了依靠地方政府举债来满足地方公共品生产融资需求的合理性。其次,作者基于尼斯坎南的官僚体制模型,分析了在“地方政府债务预算最大化”、“地方政府官员效用最大化”以及“在具有偿债压力条件下地方政府官员效用最大化”叁种假设条件

冯乐坤[3]2015年在《国有财产的中央与地方分权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自继受前苏联公有制中的国有财产理论以来,我国国有财产范围不仅极其广泛,又遍及全国各地,因国有财产统一由中央作为统一主体进行具体管理也不现实,为了调动地方的积极性,国有财产一直存在着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分权管理,中央与地方一直分享着国有财产的利益,各级地方对其直接支配的国有财产事实上已经处于享有所有权之实,但各级地方所直接支配财产仍然被视为国有,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利益冲突就会不断发生,为此,在借鉴前苏联后期以及俄罗斯立法转而采纳对国有财产实行的中央与地方分别所有以及各主要国家所采纳地方所有理念的基础上,我国理应赋予各级地方对其直接管理支配的国有财产享有所有权。不过,我国地方所有是将部分国有财产主体从国家变更为地方,地方所有财产其实就是对国有财产在中央与地方之间具体进行财产分权的结果,立法就应确定中央与各级地方之间对国有财产的具体划分标准,各级地方所有财产范围也就最终得以确定。然而,受各国行政区划所形成的各个地方均为地方所有权主体的影响,地方所有层级往往与地方层级具有对应性,地方所有权的形成其实就是以各国不同的行政区划制度为基础,既然我国目前行政区划所形成的地方层级实行叁级或者四级模式,我国地方所有层级理应分为省级、地级、县级、乡镇级等层级,因现实中的我国地方层级处于变动之中,地方所有财产必然会面临在各级之间进行具体分割,具体分割标准理应予以明确。当然,未来立法在对地方所有财产规定的过程中,不仅要适用各级地方所有权平等、利益衡量的理念,也要采纳“一般+分散”的立法模式,即宪法、民法进行一般性规定的同时,相关单行法也应对其加以规定,尤其要允许各地方根据本地方实际情形而对各级地方所有财产范围进行规定。

齐晓娟[4]2014年在《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矿产资源是自然资源的一部分,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作为人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受到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对资源型地区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由于存在“市场失灵”,单纯依靠市场的力量不可能实现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因而需要财政资金介入。科学评价内蒙古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财政支出效益,不仅是对多年来中央和自治区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相关财政支出的总结,更是进一步调整中央和自治区政策导向、强化财政资金效果的必然要求。本文以财政支持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绩效研究为主线,从理论上分析其效应机理和实现路径,在此基础上,对内蒙古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财政支出绩效进行了实证分析和综合评价。本文的研究不仅可以丰富财政支持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绩效评价理论,而且还可以深化对财政影响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认识,为扩大财政投入规模、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和有关部门决策等提供支撑和依据。本文首先梳理了财政支持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相关理论,分析了影响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对财政支出介入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机制进行了研究。理论分析表明,影响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因素有两类,一是自然因素,二是社会因素。财政政策是影响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社会因素之一,财政支出对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机制主要体现在提高矿产资源勘查水平、介入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促进实现矿业循环经济以及促进资源型地区转型。其次,在总结回顾了内蒙古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资源型城市转型以及内蒙古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财政支出及其绩效评价的现状的基础上,本文基于逻辑模型,建立了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在此基础上,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25个省市财政支持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支出效率情况,以及内蒙古2003-2012年10年间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财政支出效率进行了定量分析,重点对内蒙古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财政支出绩效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内蒙古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财政支出非DEA有效,存在严重的产出不足;提高内蒙古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财政支出绩效的重点在于在改善环境方面提高成效;同时应注意进一步调节经济结构,提高第叁产业比重,提高城镇就业率,并提高工业企业创新能力。从规模收益情况看,内蒙古为规模收益递减,即增加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财政支出尽管可能使产出增加,但产出的增加幅度会小于支出的增加幅度,因此,内蒙古改善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财政支出效率应主要着眼于提高产出。最后,在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将内蒙古财政支持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归纳为两项:财政收入方面,由于矿产资源开发补偿机制不健全,使得内蒙古各级政府,尤其是盟市、旗县政府缺乏资金来源支持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财政支出方面,由于各级政府间支出责任不明确,缺少绩效评价和问责制度,财政支出效率总体不高。据此,针对性地提出从资源型地区的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两个维度着手,发挥组合效应,全面提高财政促进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成效:财政收入方面,要健全矿产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和完善对资源型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体制,尤其是要明确对市、县的开发补偿和转移支付;财政支出方面,要通过改革创新财政支出管理体制,建立健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提高财政支出效率。

王哲[5]2014年在《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约束机制研究》文中提出近几年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快速扩张,债务风险日益凸显,引起各级政府、国内外理论界、实务界以及社会公众的高度关注,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把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作为2014年的重要工作。在城镇化加快发展、地方政府事权不断扩大和债务风险逐步暴露的背景下,能否建立有效的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约束机制,无论对防范风险本身还是对维持地方融资和区域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都至关重要;对带动新一轮财税改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保持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和国家长治久安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研究领域存在叁方面不足:一是现有研究多基于中央和地方财权事权不对等以及地方经济竞争等方面揭示地方债务的成因,从地方财政可持续性视角研究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而从风险约束视角全面系统地研究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的文献不多。二是从风险约束角度研究地方债务风险的文献,也主要集中于对外部监督机制的研究,几乎未涉及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的内在约束机制。更没有将财政约束、市场约束和民意约束纳入到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中,探讨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约束问题。叁是对于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的措施方面,现有文献多移植成熟国家经验,强调采用市场约束机制解决中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但以中国为代表的转轨国家,在短期内,大政府小市场的现状难以改变、预算软约束问题难以根除、政府破产机制难以构建,所以基于市场约束机制设计的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解决方案对我国的适用性不强。当前我国正处于转方式、调结构、加速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关键时刻,面对规模庞大的地方政府性债务和日益凸显的地方债务风险,本文力图解决以下叁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从更为宏观的机制设计层面上,从债务规模约束角度厘清地方政府事权边界;二是在兼顾融资可得性和债务风险约束的条件下,从增强融资主体自身的风险约束激励出发,构建融资可得性、外部监督和风险约束之间激励相容的地方政府融资机制;叁是基于激励相容原则,构建市场、财政和民意叁重约束相结合的地方政府性债务约束框架。本文运用归纳演绎、对比及数理分析方法,首先从对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基本内涵和基础理论分析入手,剖析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的现状及成因,并对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状况做出总体评价。其次,从财政约束、市场约束和民意约束叁个层面对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约束机制做了分析,并着重从制度层面剖析了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约束机制软化的原因。第叁,基于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的生成逻辑、发展路径以及约束形式,提出了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约束有效性的叁个标准。在此基础上,基于地方政府目标函数,构建了地方债务风险自我激励约束理论模型,并以此作为完善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约束机制的理论依据。第四,从财政体制、融资模式、破产机制视角,对比分析主要国家地方债务风险约束机制的特点及其有效性,以期为化解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问题提供借鉴。最后,基于本文的理论分析框架,借鉴国外经验,立足于我国经济体制、财政体制和社会发展目标,本着通过设计激励相容机制,增强融资主体自身风险约束动力的思路,在现行体制格局大体不变的前提下,提出完善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约束机制的政策建议。主要包括,通过设计政绩考核、土地出让金留存比例、自主发债、上级转移支付等与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挂钩的激励机制,增强地方政府偿债意愿和风险约束的自觉性。同时,通过完善地方债风险处置机制、强化地方资本预算管理等财政措施,以及资产证券化等风险防范和隔离措施,作为地方政府自我风险约束的补充。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一是研究视角创新。1)本文不仅仅局限于探讨如何防范地方债务风险,而是着重从更为宏观的机制设计层面上,研究如何从债务约束角度厘清地方政府事权边界。2)在兼顾融资可得性和风险约束的基础上,从增强融资主体自身的风险约束激励出发,构建融资可得性、外部监督和风险约束之间激励相容的地方政府融资机制,避免单一的外部约束(上级财政和金融监管当局)的不足。3)以动力机制设计为基础,通过必要的外部约束和市场监管,解决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的外部性和信息不对称性问题,并设计了地方政府性债务约束的市场、财政和民意约束叁重框架。二是研究观点创新。1)在现行体制基础上,基于激励约束相容原则,提出强化预算管理、限制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增强地方政府偿债意愿、约束债务风险、完善风险处置的政策建议。2)基于理论模型的结果,本文认为要改变当前地方政府盲目追求经济增长目标的偏好,必须改革片面注重经济指标的地方政府官员考核机制;地方政府只有退出产出弹性较大的竞争性投资领域,才有动力增加产出弹性较小的经常性投资支出,增加公共产品供给;削弱地方政府对土地的控制权、降低土地抵押贷款的杠杆率、削弱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能更好地抑制地方政府投资冲动,减少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叁是研究方法创新。本文采用优化分析法剖析地方政府行为。基于激励相容的机制设计思路,通过构建地方政府行为目标函数,将财政约束、市场约束作为外生变量嵌入地方政府行为目标函数,然后在此基础上求解基于地方政府利益最大化的风险约束机制。

吴伟军[6]2013年在《论地方财政支出管理改进路径》文中指出以我国地方财政支出管理为研究对象,以深圳市南山区财政支出管理为实例,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为核心,运用公共财政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和博弈理论比较分析中国和外国地方财政支出管理的现状,总结我国地方财政支出管理模式的发展和特点,提出地方财政支出在决策、执行、监督等方面的改进路径,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胡国正[7]2002年在《重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体系研究》文中认为建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体系是防范政府债务风险,避免政府债务危机爆发的重要环节。在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日益增大情况下,该项研究在当前则更具有现实意义。而将预警方法运用到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领域的研究才刚刚起步,本文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为构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体系提出了一种新的思路。 本文在界定政府债务概念的基础上,系统地总结和评述了国内外不同发展时期政府债务的风险管理理论,从财政角度对政府债务问题进行分析,指出债务风险的出现可能导致政府财政危机,进而提出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理论。通过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理论,提出广义债务的概念,指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实际上就是地方政府财政风险,揭示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是经济深层次上的风险。结合重庆市的实际情况,对重庆市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现状和特点进行了剖析,总结出赤字风险、狭义债务风险、效益风险、管理风险和隐性及或有债务风险五类债务风险,并从一般因素和特定因素两个方面指出重庆市现阶段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成因:信息不对称、经济因素和体制因素;将经济因素归纳为重庆市的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整体素质差、企业转轨建制步伐落后以及财政的刚性支出;将体制因素归纳为政府投融资体制问题、财政体制改革问题、税收体制问题、财政收入分配体制问题、财政支出体制问题以及预算管理体制问题。通过对债务危机的分析提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评判标准,设计警情指标和警兆指标。利用警情指标和警兆指标进行实证分析,确定了各区县政府债务风险类别,通过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得出六个主因子,建立了判别模型和Logistic模型,给出警限。最后,本文就如何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政策性建议,为以后的工作提供了一些方法和思路。

董宣成[8]2017年在《论地方政府信用评级指标设计》文中指出本文基于中国地方政府信用评级现状及需求,联系地方政府预算执行情况等指标,进行地方政府信用评级进行研究,期望能为人们投资决策及政府集资过程中提供一些有益的视角。

代桂明[9]2017年在《我国地方人大预算监督问题研究》文中提出着名的预算专家希克曾经说,预算能力决定着一个国家的治理能力。预算作为国家为全社会、全国民进行资源配置和财物分配的一种方式,事关全体国民的利益。预算监督是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实现的手段之一,它在提升政府公共产品与服务之供给能力与效率、促进公共决策的民主化与法制化等方面具有功能与作用。作为现代民主监督的重要保障制度,预算监督是世界范围内各个国家议会的重要职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各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是国家的权力机关,履行着对各级预算的监督职能。因此,加强对地方人大预算监督的问题研究,对于促进地方人大持续改进监督方式,提升监督能力,实现我国治理能力和治理方式的现代化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文章旨在从当前地方预算监督实践和预算立法之间分析的角度,根据论述地方人大预算监督的基本理论,考察我国地方人大预算监督的实践现状,对地方人大预算监督存在的问题进行规范、实证分析,对美国、法国、日本等西方发达国家地方预算监督的立法和实践经验进行研究,旨在汲取他们的先进理念和制度设置基础,从而与完善我国地方预算监督的发展要求相结合,对我国地方人大预算监督的完善路径进行深入探讨。全文除引言和结语部分可以分为下面几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我国地方人大预算监督理论的部分。首先,主要对政府预算、预算监督、地方人大的预算监督的概念和内涵进行分析,为后续论述的展开奠定理论基础。其次对地方人大预算监督的工作程序分析。对目前我国地方人大预算的监督、批准和审查、执行、审查和批准本级预算的调整方案等工作程序进行分析。第二部分是关于我国地方人大预算监督的目前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部分。首先,对目前我国地方人大开展预算监督的情况进行总结,主要包括地方人大预算监督的立法得到完善、地方人大预算监督实效及创新上取得的进展等几方面内容。其次,对修改后的预算法对地方人大预算监督制度的完善方面进行了法律文本的分析。再次,对地方人大预算监督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逐一分析在预算编制方面、预算审批方面、在预算执行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第叁部分是对制约我国地方人大预算监督的原因进行分析的部分。主要有在观念、法律规范层面、地方人大自身建设等叁个方面的制约因素。第四部分是关于国外地方预算监督制度的实践及启示的部分。首先,对美国、法国、日本等国的地方预算监督制度考察。其次,提出对美国、法国、日本等国的地方预算监督制度考察、分析之后提炼了相应的几点启示。第五部分是关于完善我国地方人大预算监督路径的部分。这部分为两个部分:首先是地方人大对预算监督需要坚持的基础性原则。再者就是对地方人大预算监督的具体法律路径分析。

姜扬[10]2017年在《中国民生财政支出的经济社会效应研究》文中提出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国家综合实力显着提升,人民生活水平都得到了明显改善。同时,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也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这些问题主要集中在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和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在某些方面和不同程度上已经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党和政府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大了对民生问题的关注,积极保障民生和改善民生,努力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近年来,我国的民生实践取得了阶段性成效,重点民生领域中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应该看到,在政府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政策中,财政支出向民生领域的倾斜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催生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民生财政理论。在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经济增长进入新常态、政府财政收入减缓的情况下,如何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集中力量把民生财政支出投向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的民生领域,更好地发挥民生财政的经济社会效应,是关乎中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现实问题,也是学术研究的焦点问题。与我国丰富的民生实践相比,民生财政的理论研究尚处于初创阶段。本文在充分借鉴既有成果的基础上,坚持以人为本和共享发展的理念,综合运用政治经济学、经济社会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的理论知识,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等研究方法,从中国民生财政支出的现实情况出发,将理论与实践紧密地联系起来,对中国民生财政支出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进行了研究。本文研究的思路是:首先,通过梳理基础理论和相关研究成果,明确民生财政的定义,其政治经济学内涵,以及其支出范围;其次,从规模、结构等角度考察了我国民生财政支出的现实情况;再次,通过实证分析揭示了民生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并从促进居民消费和创业行为两个角度分析了民生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实际和潜在的作用;复次,通过实证分析揭示了民生财政支出在提升居民主观幸福感方面的作用;最后,通过借鉴发达国家与民生相关财政支出的成功经验,得到了相应的启示。基于上述研究思路,本文的具体章节安排如下:第一章,绪论。本章阐明了论文选题的背景、论文研究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论文研究中使用的主要研究方法、论文主要内容和结构框架、以及论文主要创新点等。第二章,理论基础与相关文献回顾。本章系统梳理、归纳、评述了与论文研究相关的国内外研究成果。其中,民生思想渊源主要按时间顺序,从中国传统民本思想、西方福利社会思想、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四个方面进行回顾。财政支出相关文献回顾主要从财政支出职能、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关系、财政支出与主要经济目标关系等方面进行。民生财政支出的直接相关文献回顾主要从民生财政支出的概念范畴、实证研究和对策研究方面展开。第叁章,我国民生财政支出的现状分析。民生财政是我国民生实践中出现的新生事物,相关的理论研究目前尚处于初创阶段。本章通过对民生财政相关概念范畴的界定,给出了民生财政的定义,并对民生财政进行了政治经济学解读,进而明确了民生财政支出的范围。在概念范畴界定的基础上,本章从民生财政支出的规模、趋势、层次、结构等不同角度,分析了我国当前民生财政支出的基本情况和存在问题。第四章,我国民生财政支出的经济效应研究。本章主要针对我国民生财政支出的经济效应进行了相关研究。首先,将民生财政支出、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纳入同一分析框架,实证研究了民生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及作用机制;其次,通过民生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水平影响的实证研究,揭示了民生财政支出通过刺激消费对经济增长产生的现实影响;最后,通过民生财政支出与创业活动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揭示了民生财政支出通过促进创业行为对经济增长产生的潜在影响。第五章,我国民生财政支出的社会效应研究。本章通过民生财政支出与公共主观幸福感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分析了我国民生财政支出的社会效应。进而研究了民生财政支出的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住房保障四个分项支出对公共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以及民生财政支出对不同群体的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第六章,国外经验和启示。本章通过借鉴美国、德国、英国、日本等经济发达国家在与民生相关的财政支出成功经验,并结合实证分析得到的主要结论,给出了相应启示和对策建议。最后是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1]. 论地方财政支出效益[D]. 龙新民. 湘潭大学. 2001

[2]. 我国地方财政风险及其防范研究[D]. 刘谊. 重庆大学. 2005

[3]. 国有财产的中央与地方分权研究[D]. 冯乐坤. 西南政法大学. 2015

[4]. 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研究[D]. 齐晓娟.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 2014

[5]. 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约束机制研究[D]. 王哲.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 2014

[6]. 论地方财政支出管理改进路径[J]. 吴伟军. 特区实践与理论. 2013

[7]. 重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体系研究[D]. 胡国正. 重庆大学. 2002

[8]. 论地方政府信用评级指标设计[J]. 董宣成. 时代经贸. 2017

[9]. 我国地方人大预算监督问题研究[D]. 代桂明. 昆明理工大学. 2017

[10]. 中国民生财政支出的经济社会效应研究[D]. 姜扬. 吉林大学. 2017

标签:;  ;  ;  ;  ;  ;  ;  ;  ;  ;  ;  ;  ;  ;  ;  ;  ;  ;  ;  ;  ;  

论地方财政支出效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