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碳税的影响预测与影响评价_重工业论文

我国碳税的影响预测与影响评价_重工业论文

我国开征碳税的效果预测和影响评价,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效果论文,评价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模型和相关设定

本部分研究的目的是分析开征碳税的效果和影响评价,包括测算开征碳税的效果、碳税对各个产业部门经营活动的影响、对物价的影响、对GDP的影响以及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等方面。对此,本文采用的分析工具是CGE模型。CGE模型是国内外研究税收政策影响的主流分析工具,其在国内外税收政策的影响研究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运用2005年投入产出表,①采用的碳税CGE模型考虑了15个生产部门:农业、钢铁工业、建材工业、化学工业、有色金属工业、其他重工业、造纸工业、其他轻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服务业、煤炭采选业、石油工业、天然气开采业、电力工业;两类居民: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政府的经济行为,包括生产模块、收入模块、支出模块、投资模块、外贸模块和环境模块6个基本模块。下面分别对中国开征碳税的影响进行了比较静态和动态(长期影响)的量化分析,为了使方案更为可行,笔者分别就不同碳税税率进行分析,结合其他方面的综合分析得到最终方案。

二、静态分析的结果

根据所设计的碳税征收方案,对于即将开征的碳税而言,为了保持税收收入中性原则,所取得的碳税不高于增值税转型所带来的税收减少量。同时,为便于决策,本研究分别模拟了三个碳税税率水平这三种情景下的经济影响。这三种情景在模型中的设定具体为:情景1~6,分别表示碳税税率为10元/吨、20元/吨、30元/吨、40元/吨、70元/吨、90元/吨。下列分析结果中的数字表示相对于不征收碳税时各变量的百分比变化。

(一)对宏观指标的影响。

对不同的碳税税率下各种宏观指标和部门后果进行模拟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果:

1.随着碳税税率的提高,实际GDP降低的幅度越大,低、中、高三种情景下的实际GDP下降的幅度分别为0.01个、0.01个、0.02个、0.03个、0.06个和0.08个百分点。

2.随着碳税税率的增加,CPI不断下降,低、中、高三种情景下的CPI下降的幅度分别为0、0.01个、0.02个、0.03个、0.06个和0.10个百分点。

3.随着碳税税率的增加,投资不断下降,低、中、高三种情景下的投资下降的幅度分别为0.01个、0.03个、0.06个、0.08个、0.18个和0.25个百分点。

4.随着碳税税率的增加,二氧化碳排放不断下降,低、中、高三种情景下的二氧化碳排放下降的幅度分别为1.09个、2.16个、3.19个、4.20个、7.06个和8.84个百分点。

5.随着碳税税率的增加,农村可支配收入不断下降,低、中、高三种情景下的农村可支配收入下降的幅度分别为0.02个、0.04个、0.07个、0.10个、0.20个和0.27个百分点。相比之下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下降的幅度低于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下降幅度,对应的下降幅度分别为0.01、0.02、0.03、0.05、0.11、0.17,税率越高,两者差距越大,这在某种程度上表明碳税可能具有某种累退性而非累进性。

(二)对各部门主要经济指标的影响。

1.对产量和价格的影响。开征碳税对行业产量影响较大的几个行业从高到低依次是:煤炭采选业、天然气开采业、电力工业、有色金属、其他重工业等,都是产量下降。对行业价格影响分为提高和降低,降低幅度从高到低依次为:其他轻工业、服务业、石油工业、造纸工业、交通运输业;提高幅度从高到低依次是:电力、天然气、钢铁、煤炭采选、建材、其他重工业、有色金属、化学工业。

2.对各行业进出口的影响。不同行业的含碳程度不同,因此征税之后影响也不同,这里没有考虑对进口品征税。

对多数行业的出口都是产生了不利影响,生产成本的增加导致其出口下降,对出口影响从高到低依次是:煤炭采选业、天然气开采业、电力工业、石油工业、钢铁工业、其他重工业、有色金属工业、建材工业、化学工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

(三)碳税收入等于增值税转型收入时的模拟结果。

如果说增值税转型带来的收入损失为1230亿元,按照这个作为碳税征收的最大上限,折算而成的碳税税率为167.35454元/吨。由此带来的GDP下降0.18个百分点,投资下降0.62个百分点,二氧化碳排放减少15个百分点,CPI下降0.27个百分点,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下降0.63个百分点,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下降0.44个百分点。

通过分析可以发现:

1.对大部分行业的产量都是负面影响。对产量冲击从高到低的行业依次是:煤炭采选业(19.5)、天然气开采业(10.53)、石油工业(5.04)、电力工业(4.71)、有色金属工业(1.74)、钢铁工业(1.73)、其他重工业(1.66)、建材工业(1.09)、交通运输(0.91)、化学工业(0.89)、建筑业(0.65)、造纸工业(0.12)。

2.对出口也是负面冲击。对出口冲击从高到低的行业依次是:煤炭开采业(20.43)、天然气开采业(12.78)、电力工业(10.87)、石油工业(4.45)、钢铁工业(3.2)、其他重工业(2.75)、有色金属工业(2.52)、建材工业(2.15)、化学工业(1.61)、交通运输业(0.67)、建筑业(0.53)。

3.对价格的冲击方向不同。负面冲击从高到低依次是其他轻工业(0.99)、服务业(0.67)、造纸工业(0.54)、农业(0.41)、石油工业(0.31)、交通运输业(0.16)、建筑业(0.06);正向冲击从高到低依次是:化学工业(0.48)、其他重工业(0.75)、建材工业(0.77)、煤炭采选业(0.83)、钢铁工业(0.94)、天然气开采业(1.1)、电力工业(4.44)。

(四)小结。

根据上述静态分析的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为:开征碳税会带来GDP和通货膨胀率的双下降,以及投资和可支配收入下降,当然也必然会导致碳排放下降,而且碳税率越高减排力度越大。对于高耗能行业的出口有负面冲击,对其产量也有负面影响,对其价格则以正向冲击为主。

三、动态分析的结果

综合考虑碳税对经济的影响程度,征税成本以及宏观经济承受能力,这里动态分析②选取的碳税税率分别为10元/吨、20元/吨、30元/吨、40元/吨、70元/吨,来分别就其对宏观经济影响、对二氧化碳排放影响、对各行业产出与价格影响、对各行业进出口影响,以及对企业和居民所缴纳碳税额的影响分别进行动态分析,分析的时间长度为10年,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时间只是相对于不开征基准而言的10年时间,不是实际的开征时间段,只是一种数值模拟结果。

(一)对宏观指标的影响程度。

1.纵向看,碳税的动态影响都是逐渐减少GDP,减少的强度随时间推移而增加,五种情形下的动态累计影响分别是基准GDP的0.19个、0.4个、0.62个、0.87个、1.67个百分点;横向来看,影响的程度随着碳税税率的提高而增大。

2.投资。纵向看,随着时间推移,开征碳税会降低投资,降低程度逐步增加,五种情形下的动态累计影响分别是基准投资的0.25个、0.52个、0.81个、1.11个、2.75个百分点;横向看,碳税税率越大,对投资的降低幅度也越大。

3.二氧化碳排放。纵向看,随着时间推移,开征碳税会不断降低二氧化碳排放,五种情形下的动态累计影响分别是基期二氧化碳排放的18.57个、36.29个、53.22个、69.42个、114.15个百分点,二氧化碳减排效果十分显著;横向看,碳税税率越大,二氧化碳排放的降低程度越大。

4.可支配收入。无论是农村或是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纵向看都随着碳税税率的增加而减少,农村可支配收入在五种情形下的动态累计影响分别为基期农村可支配收入的0.44、0.89、1.35、1.81、3.21,城镇可支配收入在五种情形下的动态累计影响分别为基期城镇可支配收入的0.25个、0.51个、0.78个、1.06个、1.92个百分点;横向看,无论城镇或是农村,可支配收入都随着碳税税率的增加而减少,城镇可支配收入减少的幅度小于农村可支配收入减少的幅度。

5.CPI。纵向看,开征碳税会减少CPI,减少的程度随着时间推移而增强,五种情形下动态累计影响效果分别是0.14、0.26、0.37、0.46、0.66;横向看,随着碳税税率的增加,对CPI的减少程度会增加。

(二)对各行业的影响。

1.各行业产量和价格的影响。首先来看开征碳税对各行业产量的影响。纵向看,对不同行业的影响程度在逐步增加;横向看,随着碳税税率的增加,对各行业产量的影响也在不断增加。无论是静态还是动态累计效果来看,开征碳税对行业产量减少程度从高到低依次是:煤炭采选业、天然气开采业、电力工业、有色金属、钢铁、其他重工业,而农业、其他轻工业则是增加。其次看开征碳税对各行业价格的影响。无论哪一个行业,随时间推移开征碳税对行业的影响程度会不断增加;横向看,随着碳税税率提高对各行业的影响也会提高。无论动态还是静态,开征碳税会提高某些行业的产品价格,对行业产品价格提高从高到低依次是:电力行业、天然气开采业、钢铁行业、煤炭行业、建材行业、其他重工业;开征碳税也会降低某些行业产品价格,对行业产品价格降低从高到低依次是:其他轻工业、服务业、造纸工业、农业等。

2.进出口影响。首先看开征碳税对进口的影响。纵向看,开征碳税对各行业进口的影响程度在不断加深;横向看,开征碳税税率越大,对行业进口的影响也越大。无论静态或是动态累计影响,开征碳税对各行业进口减少程度从高到低依次是:煤炭采选业、天然气开采业、石油工业、电力工业、有色金属工业、交通运输业、建材工业等。其次看开征碳税对出口的影响。纵向看,开征碳税对各行业出口的影响程度在不断加深;横向看,开征碳税税率越大,对行业出口的影响也越大。无论静态或是动态累计影响,开征碳税对出口减少程度从高到低依次是:煤炭采选业、天然气开采业、电力工业、石油工业、钢铁工业、其他重工业、有色金属工业等。对出口有促进作用的包括其他轻工业、农业、服务业、造纸工业。

(三)碳税的收入。

无论是对企业或是对居民征收的碳税,随着时间增加都在逐渐增加,碳税的主体是企业。分析结果表明:在这五种税率下,企业10年动态累计征收碳税税额分别为1175.05亿元、2310.78亿元、3409.86亿元、4474.66亿元、7484.19亿元,居民10年动态累计征收碳税税额分别为62.98亿元、122.7亿元、179.4亿元、233.32亿元、380.51亿元;加总企业和居民的碳税额之后,五种税率下10年动态累计碳税税额分别为1238.03亿元、2433.48亿元、3589.26亿元、4707.98亿元、7864.71亿元。

四、总结

1.从静态分析来看。与不开征碳税的基准情形相比,开征碳税会带来GDP和通货膨胀率的双下降,GDP下降的百分点并不大,最大情形也只有0.08个百分点;投资下降,投资最大降幅只有0.1个百分点;可支配收入下降,城市可支配收入下降幅度低于农村可支配收入下降幅度,城市与农村可支配收入最大降幅分别为0.17个、0.27个百分点;当然也必然会导致碳排放下降,碳税税率越高,碳排放下降的幅度越大,最大降幅为8.84个百分点。从行业看,开征碳税对于高耗能行业(煤炭采选、天然气开采、电力、有色金属、其他重工业等)的出口有负面冲击,对其产量也有负面影响,对其价格则以正向冲击为主。为了弥补增值税转型的收入损失1230亿元,如果保持宏观税负基本不变,折算而成的碳税税率为167.35454元/吨。由此带来的GDP下降0.18个百分点,投资下降0.62个百分点,二氧化碳排放减少15个百分点,CPI下降0.27个百分点,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下降0.63个百分点,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下降0.44个百分点。

2.从动态分析来看。对所有的指标而言,开征碳税的影响后果随着时间流逝其对经济的影响程度在不断增强,碳税税率越大,增强的幅度越大。对GDP的负面影响随时间而增加,对最小碳税税率(10元/吨)和最大碳税税率(70元/吨)的情形而言,相对基准不开征碳税而言,GDP的10年累计降低幅度分别为0.19个、1.67个百分点。对投资的负面影响也是随时间而增加,最小和最大税率下10年累计降低幅度分别为0.25个、2.75个百分点。二氧化碳排放持续下降,最小和最大税率下二氧化碳减排累计减排幅度分别为18.57个、114.15个百分点,减排成效显著。可支配收入也是不断下降,最小和最大税率下农村可支配收入累计减少幅度分别为0.44个、3.21个百分点,最小和最大税率下城镇可支配收入累计减少幅度分别为0.25个、1.92个百分点。CPI随时间不断下降,最小和最大税率下累计减少幅度分别为0.14个、0.66个百分点。

对行业而言,无论是产量、价格还是进出口,碳税税率对其影响都是不断增加。从动态累计效果看,开征碳税对行业产量减少程度从高到低依次是:煤炭采选业、天然气开采业、电力工业、有色金属、钢铁、其他重工业,而农业、其他轻工业则是增加;开征碳税会提高某些行业的产品价格,对行业产品价格提高从高到低依次是:电力行业、天然气开采业、钢铁行业、煤炭行业、建材行业、其他重工业;开征碳税也会降低某些行业产品价格,对行业产品价格降低从高到低依次是:其他轻工业、服务业、造纸工业、农业等。从动态累计效果看,开征碳税对各行业进口减少程度从高到低依次是:煤炭采选业、天然气开采业、石油工业、电力工业、有色金属工业、交通运输业、建材工业等;对出口减少程度从高到低依次是:煤炭采选业、天然气开采业、电力工业、石油工业、钢铁工业、其他重工业、有色金属工业等。对出口有促进作用的包括其他轻工业、农业、服务业、造纸工业。

对税收而言,在这五种税率下,企业10年动态累计征收碳税税额分别为1175.05亿元、2310.78亿元、3409.86亿元、4474.66亿元和7484.19亿元,居民10年动态累计征收碳税税额分别为62.98亿元、122.7亿元、179.4亿元、233.32亿元和380.51亿元;加总企业和居民的碳税额之后,五种税率下10年动态累计碳税税额分别为1238.03亿元、2433.48亿元、3589.26亿元、4707.98亿元和7864.71亿元。

考虑到资源税改革等税收改革措施,要为碳税改革留出一定的空间,又不能对经济产生过大的负面影响,笔者认为当前条件下10元/吨是比较合适的,以后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适当上调税率。

注释:

①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8年》,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年版。

②限于篇幅,这里没有把具体的影响表格列出来,只是给出了相关的结论。

标签:;  ;  ;  ;  ;  ;  ;  

我国碳税的影响预测与影响评价_重工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