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规模化养猪场猪病综合防疫措施论文_王海滨1,徐峰2

浅谈规模化养猪场猪病综合防疫措施论文_王海滨1,徐峰2

1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陈疃镇畜牧兽医站 山东日照 276800;

2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畜牧兽医局 山东日照 276800

摘要:当前我国规模化养猪场发展迅速,规模化养猪场猪病综合防疫工作至关重要。养殖户要采取综合性防疫措施,有效推进养猪场的标准化建设进程。这就需要养殖户积极做好各方面工作,选择适宜的养殖环境,选择健康的幼猪养殖,做好饲料管理工作,充分了解规模化养猪场猪病的发生症状,特别注意猪养殖过程中的疫病防治工作等,从而提高猪养殖的质量,提高猪养殖户的经济利益,促进养猪产业又好又快发展。本文就规模化养猪场猪病综合防疫措施进行简单的阐述。

关键词:规模化;养猪场;猪病;综合防疫;措施

现阶段,随着我国养殖事业日益发展,其中养猪事业的兴盛,为人们日常生活提供了充足的食物供应。规模化养猪场的日益完善,为人们提供便捷的同时也存在一些疾病问题,这就需要做好规模化养猪场猪病综合防疫工作,通过合理规划养猪场布局、开展源头彻查防疫工作等方法,实现规模化养猪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为猪养殖户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1猪病防治的必要性

规模化养猪模式下,猪群的饲养密度相对集中,如果猪舍的卫生出现问题,那么会导致多种猪病的发生。而且由于很多地方猪舍的饲养管理不到位,没有按照相关规定标准使用抗生素,不仅降低了猪群的免疫力,还容易引发各种传染疾病。猪病的爆发严重影响了猪的生育繁殖能力,严重影响了养殖场的经济效益。此外,免疫抑制性猪病的发生,只会进一步加剧猪病的传染与感染,直接影响养猪户的经济利益。因此,做好规模化养猪场猪病综合防疫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可以有效提高猪养殖的效率和质量,使猪养殖市场实现利益最大化,从而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2猪群疾病的主要类型

2.1猪瘟疫病

猪瘟病主要会引导猪发热,具有急性和高度接触性融合等特点一种传染病,其不仅发病快同时传染能力也较强,现阶段我国猪瘟疾病已经呈现出一种波浪式的循环模式。尤其是妊娠期母猪一旦沾染上此病很容易出现带毒综合症,从而导致母猪生育的猪崽变成木乃伊或者是先天抽搐。

2.2病毒疫病

所谓病毒疫病主要是指圆环病毒二型,也是一种新型传染疾病,其发病率高达一半以上,死亡率也将近40%左右。现阶段,这种病毒和猪呼吸综合征一起出现,从而形成混合型疾病,这种疾病发展迅速,从而直接危害猪的生命安全健康。

2.3蓝耳疫病

蓝耳病也属于猪疫病的一种,尤其是在母猪和猪崽之间传播速度快,发病率较高,主要体现在呼吸道问题上,虽然蓝耳病是一种常见的感染疾病,但也与其他疾病混杂在一起,从而发病率较高,直接导致猪出现死亡。

2.4寄生虫病

寄生虫疾病是猪群中常见的一种疾病,包括蛔虫和螨虫。这些寄生虫虽然和之前的传染病相比其发病较为缓慢,其中死亡率最高的是球虫病,其他寄生虫导致的疾病死亡率较低。值得注意的是,寄生虫病由于其在临床上主要是呈现阴性,所以难以被发掘,对整个猪群的影响较小。

3规模化养猪场猪病综合防疫策略

3.1科学选择猪场位置

科学选择猪场位置是保证猪场综合防疫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和前提。养猪场应选择在地势较高、排水方便的地方,还要保证猪舍干燥通风、光照充足。同时,要注重对猪场环境进行优化处理。如可以在猪场周边种植一些花草树木,改善猪场的环境;对舍内和舍外进行科学设计,为猪只提供良好的生长繁育环境;定期进行灭鼠和驱虫工作,消灭任何可以传播疾病的媒介,降低猪患病的概率。此外,还要对猪舍进行消毒清理,杀灭传播病原的生物,提升猪群的健康水平,使猪群不受其他病菌的侵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综合预防疾病

对引进的猪群要进行隔离和检疫,即在引进猪群之前要先隔离观察三四周,还要科学合理地使用抗生素,避免猪群由于环境因素而导致猪感染疾病的情况发生,避免降低猪的抵抗力和免疫力。同时,还要做好疫苗免疫工作,即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根据猪群的健康情况进行免疫,不可以盲目使用其他地区的免疫程序。如果猪场没有一个科学合理的免疫控制程序,还会诱发其他猪病的发生,从而影响猪场的生产,降低养猪户的经济收入。此外,要严格控制疫苗质量,采购人员要谨慎选择疫苗,应当选择信誉好的厂家生产的疫苗。同时,科学运输和保存疫苗,充分保证疫苗的质量。

3.3加强饲料管理

管理人员要注重日常的饲料管理工作,在选择猪饲料之前,首先要对猪饲料的种类、功能、营养价值等有清晰的认知,以便养殖时能够合理科学地配制饲料。还可以在饲料中添加一些法律范围内允许添加的香料剂等,提高猪的食欲,从而提高猪养殖的质量,提高猪养殖的经济效益。此外,对猪群进行分群饲养,及时控制猪流行病的发生和传染,避免出现交叉感染,减少环境应激引发的疾病,为猪群提供舒适的生长环境,从而保障猪群健康生长,保证人类的饮食安全。

3.4重视疫病宣传,加强隔离与预防工作

在猪的疫病防治过程中,要重视疫病宣传,加强隔离与预防工作。相关部门需要安排专业的人士来养殖场进行猪养殖指导工作,并讲解相关的疫病知识,使养殖户对疫病有系统的、全面的认知。在讲解过程中,尤其要注意提醒养殖户在疫病发生时要做好隔离与预防工作[3]。把有疫病的猪只进行隔离,使之远离健康的猪群,将病菌切断并实施针对性的治疗。通过定期开展教育培训,提高养殖户的专业素质和养殖水平,降低猪病感染率,有效提高猪群的健康水平,降低养猪业的经济损失。

3.5全面落实预防接种

对规模化养猪场要求全面落实预防接种工作。

①皮下免疫接种:主要是在猪的耳根或股内侧进行皮下组织注射。大药量注射时,则采用多点注射药液。

②肌肉免疫接种:主要是在猪颈部两侧1/3位置注射疫苗。在肌肉注射过程中避免打飞针,不能对生猪猛插、猛拔针头,注意注射针头的长度,保证疫苗确实注入到生猪肌肉中。

③滴鼻接种:滴鼻接种能够实现黏膜防疫,避免病原体从生猪黏膜进入机体内。根据当地的调查统计数据,生猪疾病感染有90%以上都是因为黏膜病原体传播感染,因此选用这种滴鼻黏膜接种方式可大幅降低当地养猪场生猪的患病几率。

3.6严格执行隔离制度

畜牧兽医站定期前往养殖场对所有生猪开展全面健康检查,要求猪场建立健全完善的疫病隔离制度。建立疫病隔离制度能够有效切断猪疫病病原体的传播途径,缩小传染范围。具体来讲,如果某些养殖场购入种猪,必须经过牧兽医站检疫,待检疫合格后才能进场养殖,而且购入的种猪要进行1个月的单独隔离饲养,经过验证健康、无疫病并全身喷洒消毒后才能进入本场猪群集体饲养。此外,要求将本场淘汰的病猪放入隔离区单独饲养,经过一段时间的饲养和治疗后,根据恢复情况确认是否继续隔离治疗还是治愈放回本场群养。最后,养猪场在生猪饲养过程中遵循“四不”原则,即针对病猪的“不出场、不上市、不屠宰和不食用”原则,充分确保生猪出栏质量和日后的动物食品安全。

4小结

养殖业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发挥积极作用,但在其发展过程中,还会出现各种不同类型的猪病从而影响行业发展,给养殖户带来不可避免的经济损失,因此,在规模化养猪场中做好猪病综合防疫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规模化猪场疾病防制技术规程[J].新疆畜牧业,2015,01:4-12.

[2]吕辉.农村规模养猪场猪病综合防疫措施[J].山东畜牧兽医,2015,02:39-40.

[3]周后斌.规模化养猪场的防疫管理工作探讨[J].当代畜牧,2015,11:44.

[4]周秀兰,熊金芬,王岩相所,叶丽明,和平.浅谈规模化养猪场猪病的综合防控措施[J].畜禽业,2015,09:12-13.

[5]张爱东.规模化猪场猪病的综合防疫措施[J].当代畜牧,2015,32:68-69.

论文作者:王海滨1,徐峰2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9

标签:;  ;  ;  ;  ;  ;  ;  ;  

浅谈规模化养猪场猪病综合防疫措施论文_王海滨1,徐峰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