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复春联合叶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观察论文_周国胜,方卫平,雷景根

胃复春联合叶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观察论文_周国胜,方卫平,雷景根

(建德市第一人民医院;浙江省建德市 311600)

【摘要】 目的 探讨胃复春联合叶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50例患者分为3组,观察组53例、胃复春组49例、叶酸组48例,胃复春按每次4片,每日3次给药,叶酸按每次10mg,每日3次给药,治疗4个月。记录每组治疗前、治疗4个月末时的临床症状评分、内镜下评分、萎缩评分、肠上皮化生评分,以及PGⅠ、PGⅡ和PGR值,进行t检验,疗效评估采用X2检验,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治疗4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88.7%)高于胃复春组总有效率(67.3%)和叶酸组总有效率(64.6%)(X2=32.98,X2=29.95,P﹤0.05)。观察组与治疗前比较,临床症状评分、内镜下评分、萎缩评分、肠上皮化生评分、PGⅠ、PGⅡ、PGR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分别与胃复春组、叶酸组进行组间比较,临床症状评分、内镜下评分、萎缩评分、肠上皮化生评分、PGⅠ值和PGR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GⅡ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复春联合叶酸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转归有利,促进PG的分泌。

【关键词】:胃复春 叶酸 萎缩性胃炎 胃蛋白酶原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15-0347-02

一 方法

共选取2015年7月至2017年1月间在本院符合慢性胃炎共识会议中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断标准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150例,男性78例,年龄40-75岁,平均年龄(55.3±2.5)岁,女性72例,年龄43-70岁,平均年龄(57.2±3.1)岁。除外有①、有严重的心、肺、肝、肾等功能不全者;②、妊娠、哺乳期妇女;③、有其他系统疾病如自身免疫性疾病、哮喘等;④、肝硬化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消化道出血、肿瘤等疾病。所有患者经过本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授权,进行医患沟通,患方知情同意后进行。

二 结果

2.1 三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显效19例,有效2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8.7%,胃复春组治疗显效7例,有效26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67.3%,叶酸组治疗显效9例,有效22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64.6%,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胃复春组总有效率和叶酸组总有效率(X2=32.98,X2=29.95,P﹤0.05)。

2.2临床症状评分()

治疗前观察组分别与胃复春组、叶酸组比较,临床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3,t=1.31,P>0.05)。治疗4个月后,观察组与治疗前比较,临床症状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34,P<0.05),观察组分别与胃复春组、叶酸组进行组间比较,临床症状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28,t=11.62,P<0.05)。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内镜下评分()

治疗前观察组分别与胃复春组、叶酸组比较,内镜下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32,t=1.95,P>0.05)。治疗4个月后,观察组与治疗前比较,内镜下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98,P<0.05),观察组分别与胃复春组、叶酸组进行组间比较,内镜下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25,t=12.81,P<0.05)。见表 1

2.4 萎缩评分()

治疗前观察组分别与胃复春组、叶酸组比较,萎缩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9,t=0.88,P>0.05)。治疗4个月后,观察组与治疗前比较,萎缩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07,P<0.05),观察组分别与胃复春组、叶酸组进行组间比较,萎缩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28,t=10.83,P<0.05)。

3.讨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生是在H.pylori感染、胆汁反流、年龄、饮食习惯、遗传、自身免疫等多因素作用下,刺激胃粘膜,引起胃粘膜的反复损伤,出现胃粘膜萎缩并呈严重进展态势,表现为胃粘膜上皮和腺体萎缩、粘膜变薄、粘膜肌层增厚及伴有肠腺化生等。胃上皮或化生的肠上皮增生过程中发育异常,可形成异型增生,表现为细胞异型性和腺体结构的紊乱。本研究发现,经过4个月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显示统计学意义;同时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单独治疗组,在临床效果、临床症状评分、内镜下评分、萎缩及肠上皮化生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有学者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胃粘膜血流量明显降低,而且其周围血全血粘度、血浆粘度明显高于健康者,引起炎症反复发作。胃复春既能改善胃粘膜病变部位血液循环状态,消除炎症,促进粘膜再生,有效抑制幽门螺旋杆菌的作用,又有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同时叶酸影响胃粘膜基因调节,有效减轻损伤,并抑制增殖,从而改善胃粘膜萎缩、肠化以及异型增生,两者可能体现协同促进作用。

分析考虑胃复春改善患者胃粘膜病变部位的血液循环,缓解炎性症状,促进粘膜再生,提升免疫功能,修复病损组织,从而改善胃腺体萎缩、主细胞减少的情况,有利于提升PGⅠ、PGR水平。同时,叶酸充足有利于胃内维生素B12的吸收,可减少固有腺体萎缩,改善IM和AIP,从而阻断胃癌癌前病变的进展。而且叶酸充足时,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型变异减少,体内有足量甲基供体保证正常甲基化,且由于5-甲基四氢叶酸通路收到抑制,可确保进行正常的DNA合成和修复,减轻损伤,抑制增殖,使萎缩、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明显改善,本研究发现PGⅠ、PGR水平升高,推测很可能与之前学者认为叶酸削弱致癌因子对PG的损害,与胃复春共同作用,发挥单独用药无法达到的效果,提高了PGⅠ量,相对提高PGR的比值。

由此可见,胃复春联合叶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显著,能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胃粘膜萎缩及肠上皮化生,提高PGⅠ量,增高PGR的比值,延缓向胃癌的转变,达到预期治疗目的。

参考文献

[1] 唐春丽,赵冰,田学英,等.叶酸联合幽门螺旋杆菌根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观察[J].中华消化杂志,2012,32(7):437-440

[2] 戴彦成,张亚利,唐志鹏. 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评价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4,22(2):107-109

论文作者:周国胜,方卫平,雷景根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4

标签:;  ;  ;  ;  ;  ;  ;  ;  

胃复春联合叶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观察论文_周国胜,方卫平,雷景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