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效果探讨论文_陈志颖

湖南省衡南县人民医院(南院)重症医学科 421001

【摘 要】目的:观察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效果。方法:选定本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200例,研究时段确定为2015年7月至2018年6月,分组原则以治疗方式差异性为主,分对照组(100例,常规治疗)、试验组(100例,无创呼吸机治疗),采取回顾性分析方式,比较血气指标和呼吸功能评分。结果:试验组治疗前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aO2)、呼吸功能评分(SGPQ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存在差异,但P>0.05,不符合统计学差异评估标准,治疗后两组上述指标改善,且试验组PaCO2、SGPQ评分低于对照组,PaO2、SaO2高于对照组,P<0.05(具统计学差异)。结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无创呼吸机可改善患者血气指标,调节肺功能,改善呼吸状况,值得推荐。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无创呼吸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发病率较高,主要特征为气流受阻,具体发病与吸烟、空气质量不佳等因素相关,发病后患者气流受限呈进行性发展趋势,随着病情加重会诱发肺心病或者呼吸衰竭情况[1]。目前我国临床慢性阻塞性肺炎并呼吸衰竭情况较为常见,患者血气指标出现异常,呼吸功能减弱,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为改善患者病情,必须进行有效肺通气功能治疗,其中无创呼吸机应用效果理想。鉴于上述研究背景,本文对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效果进行了探究,做出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定本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200例,研究时段确定为2015年7月至2018年6月,分组原则以治疗方式差异性为主,分对照组(例数=100)、试验组(例数=100)。对照组男59例,女41例,年龄58-78岁,平均(65.33±3.44)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程2-7年,平均(4.61±1.14)年;试验组男58例,女42例,年龄57-78岁,平均(64.65±3.28)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程2-6年,平均(4.02±1.02)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组间存在差异,但P>0.05,不符合统计学差异评估标准,可比较。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给予扩张气道药物,叮嘱患者遵医嘱用药,并配合水电解质平衡调节,若患者病情严重则给予持续低流量给氧,保证2-3L/min,;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无创呼吸机(北京普朗医疗-舒普思达生产,型号NLF-200A),治疗时患者保持半卧位,头部朝上抬高,角度控制为30度,供养管与机器连接,经由鼻面罩进行正压通气,调整呼吸模式,选择S/T模式,合理设置参数:吸气压为8-15cmH2O,呼气压控制为4-8 cmH2O,氧流量为4-7L/min,并且在治疗过程中监测患者血气、血氧各项指标,综合评估患者恢复情况,及时调整吸入氧浓度等指标。

1.3 观察指标

血气、血氧指标比较,于治疗前14d和治疗后90d检测,具体指标: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aO2);呼吸状况比较,使用圣乔治呼吸问题调查问卷(SGPQ)进行评估,包括疾病影响、活动情况和临床症状,0-100分评分,得分越高提示呼吸状况越不佳,于治疗前14d和治疗后60d评估[2-3]。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使用SPSS24.0软件,分计计量资料,表现形式为(),通过分析t值检验,以P<0.05为统计学差异评估标准。

2 结果

2.1血气指标

试验组治疗前PaO2、PaCO2、SaO2与对照组相比存在差异,但P>0.05,不符合统计学差异评估标准,治疗后两组上述指标改善,且试验组PaCO2低于对照组,PaO2、SaO2高于对照组,P<0.05,符合统计学差异评估标准,详见表1。

表1 血气指标比较(,n=100)

注:*与治疗前相比存在差异,P<0.05,符合统计学差异评估标准。

2.2 SGPQ评分比较

试验组治疗前SGPQ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存在差异,但P>0.05,不符合统计学差异评估标准,治疗后两组评分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符合统计学差异评估标准,详见表2。

表2 SGPQ评分比较(,n=100)

注:#与治疗前相比存在差异,P<0.05,符合统计学差异评估标准。

3.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发病率较高,以中老年人群居多,发病后出现气流阻塞情况,且呈进行性发展趋势,若控制不当病情会恶化,部分患者并发呼吸衰竭,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因此需采取有效治疗,其中无创呼吸机治疗能够改善患者通气情况,临床应用价值较高[4-5]。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治疗后血气指标、呼吸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具体原因分析如下: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血气、血氧指标、呼吸功能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提示无创呼吸机治疗较常规质量更利于改善患者生命体征,促使呼吸功能恢复,且安全性较高。具体原因分析如下:无创呼吸机对患者创伤较小,患者接受度较高,在无创呼吸机作用下,可降低呼吸做功,增加患者心肌供氧量,同时可扩张患者支气管,增加通气量,进而有效缓解呼吸困难情况,降低机体氧气消耗量,改善患者微循环体系,促使血气、血氧指标恢复。此外无创呼吸机能够改善患者肺部氧合功能,降低吸气时力度,机体可更为顺畅低排除二氧化碳,进而强化气体交换能力,进而有效纠正患者低氧血症情况,改善其呼吸衰竭情况,促进呼吸功能恢复。

综上,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无创呼吸机可改善患者血气指标,调节肺功能,改善呼吸状况,值得推荐。

参考文献:

[1]刘印红,张勇,张扬,等. 纳洛酮联合无创呼吸机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血气指标、肺功能的影响[J]. 贵州医药,2016,40(5):486-488.

[2]邵伯云,周维华,朱伯金,等. 无创呼吸机联合纳洛酮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J]. 疑难病杂志,2017,16(1):40-43.

[3]黎月莲. 家庭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J]. 广西医学,2016,38(2):282-284.

[4]王艳,王阿梅. 血清胆碱酯酶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行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患者中的变化及意义[J]. 海南医学,2016,27(17):2759-2761.

[5]安亚东. 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78例[J]. 陕西医学杂志,2016,45(2):221-222.

论文作者:陈志颖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4

标签:;  ;  ;  ;  ;  ;  ;  ;  

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效果探讨论文_陈志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