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病患者恢复期健康教育论文_石孟云,,王茜,,杏子

脑血管病患者恢复期健康教育论文_石孟云,,王茜,,杏子

石孟云 王茜 杏子

(武警贵州总队医院;贵州贵阳550005)

脑血管病是神经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其病死率、致残率、复发率均很高。脑血管病患者经治疗后生命虽脱离危险,但常留有偏瘫、失语、吞咽障碍等后遗症,生活往往不能自理,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通过有计划的系统教育,向患者提供改变行为和生活方式所必要的知识,以促进康复和提高生活质量[1]。

1.心理健康教育

脑血管病患者恢复期由于社会活动少、家庭关系紧张及生活不能自理等可使精神及情感异常发生率增加[2],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是神经生物学和社会心理学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3],因此,适当给于对症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积极的心理疏导,向其介绍病情,使之了解疾病发病原因、恢复情况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帮助患者面对现实,建立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消除自卑心理,保持情绪稳定,积极配合功能康复训练,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

2. 肢体功能锻炼

鼓励病人主动运动,动作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关节到整个肢体运动,开始时可用健肢协助患肢运动,对于尚不能进行主动锻炼的肢体,家属应协助做被动锻炼,采用“三结合”的方法,即主动锻炼与被动锻炼相结合,床上锻炼与床下锻炼相结合,局部锻炼与全身锻炼相结合,要做到持之以恒;锻炼时应有家属陪同,注意保护患者安全,并及时给于鼓励和表扬。

3.语言训练

教患者做噘嘴、鼓腮、眦牙、叩齿以及舌的伸缩运动,交流应简单化,由浅入深,要保持环境安静,减少病人注意力分散,训练要有耐心,给予足够的时间说话,多鼓励,维护病人自尊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饮食指导

饮食宜清淡,多食富含维生素、粗纤维的新鲜蔬菜、水果,在病情许可的情况下提供患者喜欢的食物,根据进食能力,给予足够的用餐时间;对于有一定吞咽困难的病人,宜进流质、半流质或软食,进食时取坐位或头高侧卧位(健侧在下方),以喂食为宜,进食后应检查是否有食物遗留口内;对于进食易呛咳的病人,给于糊状饮食;张口或咽反射消失者,宜鼻饲流质饮食。

5.大小便护理

脑血管病患者恢复期活动量少,易发生便秘,注意补充水分,增加纤维素饮食,以保证大便通畅。需要导尿的病人要预防泌尿系感染和训练膀胱功能,保持尿道口清洁,及时更换无菌引流袋,定时放尿,起床活动时应将尿袋固定在低于膀胱平面的裤子上,以防尿液倒流。

6.皮肤护理

脑血管病患者由于长期卧床,摄入量少,大小便污染,病人易发生褥疮,所以要注意皮肤护理,保持床铺清洁、干燥,衣服平整,大小便后要及时清洗,勤翻身、按摩;如肢体有感觉障碍时,让患者认识到缺陷的存在,以健侧试水温,使用热水袋保暖时水温应低于50℃,外包毛巾,防止烫伤。

7. 监测血压、血糖、血脂

7.1 监测血压 对于高血压患者应配合药物降压,同时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如低盐、低脂饮食,避免压力过大、过度疲劳,保持情绪稳定,注意休息,戒烟、限酒,坚持规律体育锻炼,监测血压,根据血压变化调整降压药物[4]。

7.2 监测血糖 如病情处于糖调节受损阶段,需进行生活或药物干预。如已确诊糖尿病,除生活干预外,必须规范用药,调整治疗方案,使血糖保持在理想范围,以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率[5]。

7.3 监测血脂 对于血脂异常,部分患者通过调整饮食和改变生活方式可达到比较理想效果,少数患者需口服降脂药物治疗。

因此,脑血管病患者恢复期要积极做好心理疏导,保持良好的行为及生活方式,加强功能锻炼,促进功能恢复,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应控制好血压、血糖、血脂,防止脑血管病复发。

参考文献

[1] 曹丽敏.脑血管疾病运动功能康复训练[J].吉林医学,2010.31(33):6067.

[2] 吴春霞,张敏,牛延良.卒中后抑郁60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6.9(4):89-90.

[3] 贾艳滨,周迁璋.首发脑卒中后抑郁相关因素的临床研究[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98(2):66-69

[4] 黄旭升.高血压与脑血管病[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0.12(3):287-288.

[5] 王莹,张朝东.糖尿病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性[J].中国临床康复.2003.7(31):4276-4278.

论文作者:石孟云,,王茜,,杏子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4月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13

标签:;  ;  ;  ;  ;  ;  ;  ;  

脑血管病患者恢复期健康教育论文_石孟云,,王茜,,杏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